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逯萍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致癌
  • 3篇双区理论
  • 2篇亚硝基
  • 2篇亚硝基化
  • 2篇亚硝基化合物
  • 2篇致癌物
  • 2篇致突变
  • 2篇黄曲霉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致癌机理
  • 1篇曲霉菌
  • 1篇羟基自由基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质
  • 1篇洗脱
  • 1篇腺嘌呤
  • 1篇霉菌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逯萍
  • 3篇戴乾圜
  • 1篇彭少华
  • 1篇张庆荣
  • 1篇居学海

传媒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羟基自由基与DNA中腺嘌呤碱基间反应的AM1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UV诱发的羟基自由基,引起了DNA互补碱对间的交联.本文论证了UV引起的互补碱对交联是UV诱发基因突变的主要根源.UV与化学致癌剂不同,可以引起双氢键AT对转化成叁氢键GC或CG对的点突变,这与腺嘌呤A在UV作用下转化成2-羟基腺嘌呤有关.本文采用高级半经验AM1方法,对UV诱发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在腺嘌呤8-位及2-位的羟基化反应,进行了计算探讨.证明在两个位置上的反应均经两步完成,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并且焓变为负值,反应无论在动力学或热力学上均有利于发生.8-羟基腺嘌呤或8-羟基鸟嘌呤的存在,虽然是羟基自由基作用于DMA的标志性产物,但因其不影响小沟槽的氢键键合,很易被修复而不影响基因变异.但DNA双股中的2-羟基腺嘌呤碱或其互变异构体,则引起AT→GC或AT→CG的双氢键键合向叁氢键键合的突变.
居学海逯萍戴乾圜
关键词:AM1羟基自由基腺嘌呤过渡态致突变环境污染物质
黄曲霉素和N-亚硝基化合物借诱发DNA互补碱对交联而启动癌变被引量:14
2003年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_1,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_2、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 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戴乾圜逯萍彭少华张庆荣
关键词:致癌机理双区理论黄曲霉素N-亚硝基化合物
致癌物诱发的DNA股间交联研究——双区理论的实验验证
该论文基于双区理论的推导做了两方面的工作,即采用碱洗脱法首次对上述五类环境致癌物的代表性化合物进行了DNA股间交联的实验研究和24小时的修复实验,补充了双区理论的实验验证,证明了双区理论所预言的各类致癌物的致癌机理的正确...
逯萍
关键词:双区理论
致癌物诱发的DNA股间交联研究
逯萍
关键词:致癌物癌症双区理论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00年
介绍了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前景.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白花蛇舌草含有蒽醌类、萜类、甾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逯萍戴乾圜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