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娥梅

作品数:43 被引量:48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厄尔尼诺
  • 7篇南黄海
  • 6篇水温
  • 6篇温度
  • 5篇盐度
  • 5篇水文
  • 5篇水文特征
  • 5篇环流
  • 4篇跃层
  • 4篇温跃层
  • 4篇西北部
  • 4篇北部
  • 3篇数值预报模式
  • 3篇热带
  • 3篇黄渤海
  • 3篇假潮
  • 3篇厄尔尼诺事件
  • 3篇埃尔尼诺
  • 2篇大振幅
  • 2篇大振幅假潮

机构

  • 38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韩国海洋研究...
  • 3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43篇邹娥梅
  • 22篇王宗山
  • 20篇徐伯昌
  • 9篇李繁华
  • 9篇汤毓祥
  • 8篇廖启煜
  • 6篇李若钝
  • 5篇龚滨
  • 5篇李载学
  • 5篇刘赞沛
  • 3篇刘丽惠
  • 3篇孙瑞本
  • 3篇熊学军
  • 3篇李兴宰
  • 3篇陈则实
  • 3篇郭炳火
  • 3篇孙卫阳
  • 2篇金梅兵
  • 2篇鄢利农
  • 2篇曾宪模

传媒

  • 19篇海洋学报
  • 10篇黄渤海海洋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热带海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4篇2002
  • 9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6篇1993
  • 3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春南黄海水文特征及环流状况的分析被引量:29
1999年
根据1996年初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所获资料,分析了南黄海水文特征及其环流状况,并获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初春南黄海的温、盐分布特征及环流基本形态,与以往所揭示的冬季状况基本相似.然而,本次调查发现,在30m以浅,黄海中部暖水舌轴线比冬季的明显偏东;且出现一范围较小的孤立的相对高温高盐区.在垂向,一种中层冷水和表层逆温跃层现象出现在黄海局部区域.(2)直接测流的结果,不仅部分地印证了由温、盐场所显示的环流基本形态,而且较好地揭示了流场中发生的一些新现象,其中尤其是绕济州岛的流动.(3)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水域,从锋带中衍生出来的.
汤毓祥邹娥梅李兴宰李载学
关键词:初春南黄海水文特征海洋水文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 Ⅰ.一维数值预报模式被引量:2
2002年
文中,以水温垂直剖面的自模性将其由T-Z分布变为θ-η剖面为基础,在考虑海面加热,忽略热平流效应和来自海底的热通量情况下,将海洋分为4层,并在各层内利用其自模函数的积分趋于常量的特性,对引入自模函数的热传导方程进行推导运算,导出描述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7个特征量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这些特征量之后,代入含有自模函数的温度表达式,即获得预报的整个水温剖面.为了检验模式的功能,我们利用东海西北部海域中27个测站,以5月5日和5月10日实测的特征量作为初值,分别试报了5月10日和5月15日的特征量及水温剖面.试报的结果表明:试报特征值和温度剖面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特征温度小于或等于0.23℃,特征深度小于或等于1.18m,而水温剖面小于或等于0.20℃.由此可见,试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廖启煜王宗山徐伯昌邹娥梅
关键词:热传导方程
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被引量:44
2001年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冬至初春黄海暖流的路径和起源.与以往类似研究不同的主要有两点:(l)初步探讨了黄海暖流路径的季节和年际变异,并指出这种变异与北向风的强弱密切相关;(2)通过分析济州岛西侧海域混合水的去向,进一步确认了部分混合水绕济州岛运行,并进入济州海峡这一事实.同时,初步揭示进入黄海的混合水,即黄海暖流水,含有更多的东海陆架水成分.
汤毓祥邹娥梅LIE Heung-Jae
关键词:黄海暖流年际变异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被引量:1
1993年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1)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2)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平洋副高在这次ENSO事件爆发前12个月出现异常,其明显增强,且在爆发期位置较正常偏西、偏北,导致ENSO事件前异常的气象变化.(3)在这次ENSO事件中,海-气参数发生二次异常的变化,第二次是ENSO事件延长及增强的主要原因。
李若钝邹娥梅刘丽惠孙瑞本曲维政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
沿137°E断面(1967—1987年)海洋热状况的变化及其与埃尔尼诺事件的关系被引量:11
1991年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于1967—1987年间沿137°E经向断面上的水文观测资料,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对特定区域次表层的温度剖面场进行了分解,同时计算了对应区域的地转流通量,指出热带西太平洋热含量变化最显著的区域是逆流槽附近的次表层(50—300m),该层的热含量可以作为研究ENSO现象的重要特征量。同时还指出,次表层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海流的变化有内在的联系,并与埃尔尼诺事件和黑潮变异密切相关。
邹娥梅王宗山徐伯昌
关键词:热状况厄尔尼诺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 Ⅱ.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被引量:1
2002年
根据含中层冷水海洋垂直热结构的特征 ,将其分为 4层 ,并考虑来自海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因子、水层界面剪切应力和卷挟热交换、热平流、混合及地形影响等条件下 ,从原始动量、连续方程组及热传导方程出发 ,对整个海洋和各水层分别进行垂向积分 ,导出相应的描述风生界面起伏、各水层平均流场和温度场的闭合方程组 .当解得各水层的平均温度场Tk(k =1 ,2 ,3 ,4)后 ,根据Tk 与对应水层界面特征温度间的关系获得后者 ,最后通过水温剖面表达式获得含中层冷水海洋的三维热结构 .为了检验本模式的功能 ,以时效为 5d试报了 5月 1 5日研究海域的三维热结构 ,并将试报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试报水温的均绝误差为 0 2 5℃ ,效果令人满意 .
王宗山韩桂军廖启煜徐伯昌邹娥梅
关键词:地形
大连老虎滩澳的大振幅假潮被引量:4
2000年
刘赞沛陈则实邹娥梅鄢利农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潮汐海潮
龙口港湾大振幅假潮的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刘赞沛陈则实宋万先邹娥梅
关键词:冷锋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异常东伸与热带东太平洋增温被引量:10
1998年
本文利用“ClimateDiagnosticsBulletin”、“OceanographicMonthlySum-mary”、美国夏威夷水位中心提供的资料以及TOGA-COAREIOP资料,分析了1992~1993厄尔尼诺事件中西太平洋暖池、东太平洋SST对异常风场的响应,结果指出:由于西风暴发而引起的西太平洋暖水向东输送,不仅导致西太平详水位降低,而且导致温跃层显著升高,进而引起上层海水热含量显著减少,这种减少在温跃层更为明显。东太平洋与此相反,热含量与温跃层深度出现正距平,正距平中心出现时间比西太平洋的负距平均晚两个月;暖池28℃等温线的异常东伸是海流对低空西风异常直接响应的结果,定量估算表明,纬向流异常所引起的温度平流是暖池28℃等温线异常东伸的主要动力,是热带东太平洋异常增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宝森李伯成邹娥梅
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温度平流增温厄尔尼诺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被引量:112
2000年
主要根据近几年来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对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认识为:(1)南黄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夏季环流的基本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别.(2)黄海暖流的路径和强度均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分析显示,1997年冬季,暖流路径明显偏于槽的西侧;而1986年冬,暖流的主流路径则沿槽北上.(3)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而且,它主要是在济州岛西侧海域,从锋区中衍生出来的.(4)夏季黄海表、底层环流大致皆是由一大的道时针向流系构成.但在其表层海盐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内部还存在小的气旋和反气旋流环.分析亦表明,不论表层或底层,皆无高盐暖水从济州岛邻近海域进入黄海东部的明显迹象.
汤毓祥邹娥梅李兴宰李载学
关键词:南黄海环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