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伦举

作品数:106 被引量:1,04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源岩
  • 41篇烃源
  • 40篇烃源岩
  • 23篇油气
  • 20篇页岩
  • 20篇海相
  • 19篇热模拟
  • 18篇生烃
  • 13篇地质
  • 13篇盆地
  • 10篇页岩油
  • 10篇排烃
  • 10篇热模拟实验
  • 9篇油页岩
  • 8篇盐岩
  • 8篇有机质
  • 8篇生排烃
  • 8篇碳酸
  • 8篇碳酸盐
  • 8篇碳酸盐岩

机构

  • 90篇中国石化石油...
  • 22篇中国石化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科学院兰...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06篇郑伦举
  • 38篇马中良
  • 34篇秦建中
  • 18篇李志明
  • 16篇腾格尔
  • 10篇邱楠生
  • 9篇张渠
  • 9篇刘文汇
  • 7篇申宝剑
  • 7篇鲍芳
  • 7篇王强
  • 6篇范明
  • 6篇何生
  • 5篇付小东
  • 5篇关德范
  • 5篇徐二社
  • 5篇王杰
  • 5篇徐旭辉
  • 4篇蒋启贵
  • 4篇陶国亮

传媒

  • 36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学报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外能源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雅隆起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及地质意义
群体包裹体是相对于单体(单期次)包裹体而言的,指储集层中的不同期次包裹体的总称。由于单体包裹体的数量少、体积小,分析成分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成了现阶段包裹体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塔河油田沙雅隆...
许锦郑伦举
关键词:塔河油田沙雅隆起赋存形式
文献传递
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_(2)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具有一定的排油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烃气生成能力,既可以作为油源岩,也是高效气源岩;而Ⅲ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主要以滞留油为主,基本不具备排油能力,主要以排出烃气为主,仅能作为气源岩。生烃转化率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类型,排烃能力还受控于岩性与丰度,按单位质量岩石而论,煤岩远高于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与泥岩。煤岩在全演化阶段,无论是低阶煤还是高阶煤均具有较强的生成烃气能力和较高的滞留油气能力,都具有煤层气开发潜力。
杨恒龚文平郑伦举
关键词:油气生成烃源岩煤系地层
影响海相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地质条件被引量:18
2015年
热解生烃实验是研究油气生成机理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方法.烃源岩热解生烃模拟结果不仅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层孔隙水及压实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高压流体和高压釜(低压水蒸气)两种生烃热模拟方法对低成熟海相二叠统大隆组(P2d)黑色泥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实验模拟.对比分析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地层孔隙热解实验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并极大地提高了干酪根的生油气潜力,显示了高压液态水、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地质因素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成熟生烃反应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高压液态水的近临界特性有关,近临界特性地层水的参与改变了干酪根热力生烃反应的物理化学行为.推断在实际地质温压(100-200℃,30-120MPa)条件下,烃源岩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水的近临界物理化学特性,因此高压流体生烃热模拟实验与实际地层情况更为接近,能更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
郑伦举关德范郭小文马中良
关键词:流体压力生烃潜力石油地质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因与碳同位素倒转机制--来自热模拟实验的认识被引量:10
2020年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性开发的层系,但目前对页岩气成因仍有一定分歧,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通过对国内外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低、中成熟度页岩和笔石开展黄金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1)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主体以浮游藻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生成的油进一步滞留裂解为主,笔石生油能力较差,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有一定的生气能力,最高可达浮游藻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生气能力的20%左右;(2)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部层位由于富集浮游藻类、疑源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等生烃能力更强的有机质,从生气量上就优于上部以笔石为主的层位,这是下部为商业性页岩气层的一个重要原因;(3)单纯的热演化分馏、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未造成烃气碳同位素倒转,地层抬升作用、地层水、矿物、金属等对页岩气中烃类的后期改造可能是造成页岩气同位素倒转的重要原因,碳同位素倒转可能更多体现了页岩气后期保存过程的影响。
马中良马中良潘安阳申宝剑宁传祥潘安阳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四川盆地
岩石热声发射和盆模技术研究中扬子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最高古地温和热成熟史被引量:23
2014年
中扬子地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显微组分中无镜质组,沥青反射率具有不确定性,故热成熟度较难确定。综合运用岩石热声发射实验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西部典型井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经历的最高古温度及热演化成熟史进行了恢复。样品的热声发射信号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显著,热凯瑟尔(Kaiser)效应明显;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经历的最高古温度范围为293~324℃,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210~256℃。同时利用二次加温验证热Kaiser效应敏感,表明热声发射技术可用于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的测定。在对典型井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成熟史模拟中结合最高古温度作为约束条件所得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4.0%~45%和2.6%~3.2%,处于高演化过成熟阶段,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的有机质成熟度结果一致。
张建坤何生易积正张柏桥张士万郑伦举侯宇光王亿
关键词:盆地模拟
川东北地区海相深层多源生烃动态转化机制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在多旋回沉积构造背景和高热演化或深层-超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普遍存在多种形式烃源共存且连续或(和)叠置动态生烃转化过程及成藏贡献的接替,呈现出“来源的多样性、转化的接替性、过程的多期性和成因的复合性”之油气...
腾格尔刘文汇秦建中郑伦举
关键词:油气藏
不同类型页岩富集烃气能力模拟实验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基于前人对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结合页岩微观结构特征,利用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页岩在不同成熟阶段、不同压力以及现今不同地质状态下的富集烃气能力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页岩解析气产率的高低主要与其所经历的最高热演化程度密切相关,过成熟阶段页岩解析气产率较高。硅质页岩解析气所占的比例最高,钙质页岩次之,黏土质页岩最低。同一类型页岩成熟阶段解析气所占的比例最高,高成熟阶段次之,过成熟阶段最低,但解析气产率较高。超压的存在能显著提高页岩解析气产率,超压系数越大,解析气产率越高。在泥页岩热演化程度和演化历程相同的情况下,正常埋深页岩的解析气产率明显高于发生抬升的页岩;埋藏深度越深,页岩解析气产率越高。硅质页岩和钙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大的孔隙和裂缝发育,孔隙度较高,解析气能力强,而黏土质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以有机质生烃过程形成的微孔隙为主,大的裂隙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低,解析气能力肯定要低于硅质和钙质页岩。页岩残余气产率很低,基本上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页岩含气量测定应以现场解吸气量和损失气量为主。综合研究认为页岩含气性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及储集物性共控,超压的存在是页岩气高产的关键,页岩气富集岩性为夹钙质(灰质)、硅质、砂质薄层(互层),页理发育的黑色、黑灰色泥页岩。
王杰秦建中饶丹郑伦举李广友
关键词:微观结构
油气地质实验新技术与资源评价的新进展
近几年,超显微有机岩石学和地层孔隙热压模拟等油气地质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海相碳酸盐层系优质烃源岩研究等创新成果为油气资源评价尤其是参数的选取和更客观反映地下实际油气资源演化过程取得了创新性进展:1)烃源岩DK地层孔隙热压(...
秦建中腾格尔申宝剑郑伦举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
非常规与常规统一的含油气系统之初探被引量:11
2021年
近年来,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为获取油气资源指出了新方向,同时提醒石油地质家重新审视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需要将页岩油气的地质认识进展与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本文基于从常规与非常规在生烃、储层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涵盖常规和非常规的统一的含油气系统和二者协同的勘探思维。生烃研究由以往主要关注生油气高峰时的生烃量延伸到对油气生成、排出、滞留全过程的刻画;储层研究由关注无机矿物成岩演化中形成的米级—毫米级无机孔隙向成岩作用—成烃协同作用形成的微米级—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狭义页岩气、广义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类界限。在全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需要进行常规—非常规协同一体化评价基础上的勘探思维变革。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联系为指导,深入分析同一套烃源岩的生成—排出—滞留过程,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配比关系与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提升油气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
胡宗全胡宗全申宝剑郑伦举刘忠宝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含油气系统
油页岩原位开采温度-时间-转化率判识方法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油页岩原位转化开采加热的最终温度、加热时间和最终油气转化率与原位开采的经济成本息息相关。利用Rock-Eval 6型岩石热解分析仪分别获取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油页岩烃产率-转化率和烃产率-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以烃产率为桥梁,建立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化学动力学反应原理,将油页岩有机质(干酪根)演化生成油气的过程近似为具一级反应特征的热裂解反应,获取不同转化率条件下温度倒数(1/T)与时间对数(ln t)的关系式,建立油页岩原位转化温度-时间-转化率关系图。以广东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为例,通过上述方法建立了油页岩原位转化开采温度-时间-转化率关系图。由判识关系图可知:加热至350℃开采该区油页岩,转化率达90%需要98a;加热至200℃开采该区油页岩,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即使转化10%也需要147a。实际情况下,地下油页岩原位受热具有非均质性,加热开采能耗大,通过添加催化剂降低油页岩原位油气转化所需的温度、改善油气产物品质可能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
马中良马中良郑伦举王强
关键词:油页岩转化率页岩油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