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延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象蜡蝉科
  • 6篇蜡蝉
  • 6篇蜡蝉科
  • 6篇半翅目
  • 6篇蝉科
  • 5篇蜡蝉总科
  • 5篇蝉总科
  • 3篇新种记述
  • 2篇调查初报
  • 2篇形态学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叶
  • 2篇植物叶片
  • 2篇区系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昆虫
  • 2篇保护区
  • 1篇蝶类
  • 1篇动物区系

机构

  • 10篇贵州师范学院
  • 6篇贵州大学
  • 2篇贵阳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郑延丽
  • 6篇陈祥盛
  • 3篇罗绪强
  • 3篇阮英慧
  • 2篇杨琳
  • 2篇张桂玲
  • 2篇刘兴
  • 1篇王世杰
  • 1篇张凤太
  • 1篇张其芳
  • 1篇邓家彬
  • 1篇杨鸿雁
  • 1篇李松
  • 1篇罗旭强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植物医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鼻象蜡蝉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象蜡蝉科)
2011年
记述采自贵州省贵阳森林公园和绥阳县宽阔水的鼻象蜡蝉属Saigona Matsumura 1新种,即囊突鼻象蜡蝉Saigona saccus sp.nov.。新种近似于瘤鼻象蜡蝉Saigona fulgoroides(Walker,1858),主要区别在阳茎基的结构上。前者阳茎基宛如一套子包裹在阳茎外面;后者阳茎基从侧面看,端部背面有一背部延伸的叶状突起,腹面具有小的叶状突起。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绘制了雄虫鉴别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郑延丽陈祥盛
关键词:蜡蝉总科象蜡蝉科
贵州省象蜡蝉科昆虫名录及其区系分布
2016年
为象蜡蝉科农林果蔬害虫快速鉴定与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标本采集与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象蜡蝉科昆虫名录及各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象蜡蝉科昆虫共计7属15种。贵州省象蜡蝉东洋区性质显著;在中国地理区划水平上以华中区特有成分为主,华中区+华南区成分次之。
郑延丽陈祥盛张凤太罗旭强
关键词:半翅目象蜡蝉科区系分析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9
2019年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营养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5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S、P、K、Ca、M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元素含量>10mg/g的有N、K和Ca,元素含量在>5~10mg/g的有S,元素含量在1~5mg/g的有P和Mg,属Ca>K>Mg型。这些元素中,除P外均高于已报道的陆生高等植物所需元素的合适组织浓度,但仍全部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研究区植物具有低P和高S、Ca特点,大白杜鹃、合轴荚蒾、木姜子、中华卫矛、湖南悬钩子均属P制约型植物,Mg、N、Ca含量在植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N和P、N和K、P和Ca、K和Ca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营养元素含量的频数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各必需营养元素含量均较稳定,且元素间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这是植物对所在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罗绪强张桂玲阮英慧刘兴刘兴杨鸿雁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
茂兰自然保护区4种纵裂菌科真菌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2019年
初步调查了茂兰自然保护区纵裂菌科真菌的种类,建立了该科部分属的系统发育树,以了解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纵裂菌科真菌微生物多样性,为丰富自然保护区真菌种类资源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真菌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根据所获得的28nrDNA部分序列片段建立了纵裂菌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2株纵裂菌科真菌,分别隶属于Hysterobrevium、Psiloglonium、Gloniopsis、Rhytidhysteron 4个不同的属,且该科基于LSU(28S)系统发育树显示Gloniopsis属具有多源性特征。
任军曾琛雷洲郑延丽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系统学
一种野外标本干燥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野外标本干燥盒,它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一侧两端设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套接有一个以上的中间夹层,在最上端的中间夹层上设有顶板,所述底板与中间夹层之间、中间夹层与中间夹层之间、中间夹层与顶板之间均设有相互连接...
郑延丽
文献传递
类刺象蜡蝉成虫及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半翅目:蜡蝉总科:象蜡蝉科)
2021年
本文详细描述了类刺象蜡蝉Avephora eugeniae(Stal,1859)成虫和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雌成虫和5龄若虫为首次描述,增加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为新记录分布地。检视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常见象蜡蝉种类及若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郑延丽杨琳杨琳陈祥盛罗光杰
关键词:象蜡蝉科若虫
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猕猴桃软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致病菌种类较多.为明确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致病菌种类,本研究对病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得到8个真菌;经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引起修文县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帚状弯孢聚壳菌(Eutypella scoparia)、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致病性测定,发现拟茎点霉菌致病力最强,是猕猴桃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杨雅惠吴佳英任军杨威郑延丽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鉴定
中国长头象蜡蝉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象蜡蝉科)
2021年
记述中国长头象蜡蝉属 Doryphorina 1新种:多刺突长头象蜡蝉 D.multifurcella Zheng & Chen sp. nov.。该新种与团簇长头象蜡蝉 D. conglobatus Zheng, Yang & Chen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主要在:新种阳茎基端部具有2对膜质突起,背突起细长,端部和基部具有长刺;后者背突起细长,侧面观具有3长刺在基部。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绘制了外生殖器鉴别特征图,并附成虫彩色照片及长头象蜡蝉属 Doryphorina 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郑延丽杨琳杨琳陈祥盛罗光杰
关键词:象蜡蝉科蜡蝉
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常见植物叶片SPAD值变异特征被引量:15
2018年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生化及生态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参数,植物叶绿素含量能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是反映植物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指标,一定条件下可用SPAD值代替叶绿素含量进行植物生长环境和健康水平的评估。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SPAD值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SPAD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在13.54~24.3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8.43。植物叶片SPAD值在稀灌草丛(16.33)、藤刺灌丛(19.65)、灌木林(20.90)、乔灌过渡林(18.18)和乔木林(17.07)等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各群落内部均较稳定,表明植物叶片SPAD值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是对植物生境条件的响应。(2)研究区小果蔷薇(Rosa cymos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和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4种植物叶片SPAD值在物种内均较稳定,但种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树种是影响植物叶片SPAD值的重要因子。(3)研究区群落类型、物种均对植物叶片SPAD值有显著影响并产生交互作用,但植物叶片SPAD值在各群落内部均较稳定,而在不同群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研究区内植物叶片SPAD值的变异受环境变化等物种以外因素的影响更大。(4)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与叶片氮含量、叶面温度及生长环境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其变异特征是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综合体现。
罗绪强张桂玲王世杰阮英慧刘兴刘兴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SPAD值
贵阳市乌当区蝶类种类调查初报
2017年
为了解贵阳市乌当区蝴蝶类群的多样性现状,2015年9月—2016年11月对在乌当区的蝶类进行了采集,共获取标本1000余号。经初步鉴定,属9科40属55种。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 4属10种,粉蝶科Pierdae 6属9种,眼蝶科Satyridae 6属6种,蛱蝶科Nymphalidae 15属21种,灰蝶科Lycaenidae 1属1种,斑蝶科Danaidae 4属4种,蚬蝶科Riodinidae 2属2种,珍蝶科Acraeidae 1属1种,环蝶科Amathusiidae 1属1种,贵州省新纪录种32种。该研究对于摸清乌当区蝶类的种类组成,农林果树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观赏昆虫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郑延丽石芒罗绪强李松
关键词:蝶类动物区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