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秋
- 作品数:2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的研究
- 孙慧敏郑建秋马志伟张晓红
- 构建一组已知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库,以遗传性白内障的探讨和防治。对每个已知致病基因所在位点选用3-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与GJA8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q21.1)相连锁,进一步精细定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
-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球内异物的随访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对严重球内异物伤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严重球内异物伤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异物,硅油填充,术后平均随访27.8个月。随访项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PVR发生情况、青光眼、角膜变性、白内障、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结果术后3、6、12及24个月功能成功(VA≥0.02)率分别为88.9%、100%、100%及100%,与术前27.8%相比明显升高(P〈0.05);脱肓(VA〉/0.05)率分别为44.4%、72.2%、77.8%及77.8%与术前0相比明显升高(P〈0.05);脱离低视力(VA≥0.3)率分别为11.1%、27.7%、33.3%及33.3%与术前0相比明显升高,除术后3个月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硅油眼PVR的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无硅油眼的90.9%(P〈0.05)。术后24个月时,硅油填充≥12个月眼的PVR的发生率为42.9%,明显低于硅油填充〈12个月眼的90.9%(P〈O.05)。61.1%眼发生暂时性眼压升高,16.7%眼发生角膜变性,11.1%眼发生低眼压,未发生白内障和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严重球内异物伤眼的有效手段,在无严重硅油填充并发症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硅油填充时间可以明显降低PVR发生的风险。
- 郑建秋滕岩刘丽娟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硅油
- 连续治疗外眼肿瘤80例临床体会
- 2004年
- 目的 总结 80例外眼肿瘤连续治疗病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面系统地检查外眼肿瘤 ,根据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 眼睑肿瘤 6 3例 ,眼球表面肿瘤 17例 ,其中良性肿瘤占 83.75 % ,恶性肿瘤占 13.2 5 %。以手术治疗为主 ,采取多种治疗方法 ,使绝大部分肿瘤获得治愈 ,使 1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 5年复发 ,行眼眶内容剜除术。结论 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熟练掌握外眼肿物的诊断和治疗 ,发挥多学科协同作用 ,可使外眼肿瘤获得治愈。
- 郑建秋马志伟孙慧敏
- 关键词:眼肿瘤治愈剜除术术后5年
-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的构建及其在体内外细胞中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并了解其在体内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产物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成功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真核293T细胞及注射入鼠骨骼肌细胞中,了解其在体内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我们获取了包含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成熟肽及HA抗原在内的一段cDNA片段,并成功地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经测序表明,其中含有的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成熟肽的序列与Genebank上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即我们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Vasostatin(120-180aa)。之后,在转染了该质粒的体外真核293T细胞的上清液中及骨骼肌注射了该质粒的鼠血液中,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的蛋白质。结论带有白蛋白信号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asostatin(120-180aa)增强了蛋白分泌表达能力,这为进一步应用该质粒治疗全身新生血管类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 刘建巨关继奎王琳赵秀梅郑建秋李丹闫庆慧
- 关键词:293T细胞真核表达
- P-ERG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2001年
- 本实验对正常人 2 0例 (4 0眼 )和 6 4例糖尿病患者 (12 8眼 ,其中无视网膜病者 6 2眼 ,单纯型视网膜病变者 5 8眼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者 8眼 ) ,进行了图形视网膜电图 (P- ERG)检测。并对进行光凝治疗的 31眼在治疗前当日 ,治疗后 7天、 14天、 30天、 6 0天时分别测定 P- ERG。结果显示 ,在糖尿病组中 ,当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 ,P- ERG各参数值已有变化 ,b波波幅降低 ,潜伏期延长 (P<0 .0 1)。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发展 ,变化更加显著 ,组间差异逐渐加大。P- ERG的 b波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显著相关。光凝治疗后 7天 ,P- ERG的 b波波幅出现明显但暂时的降低 ,随后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b波潜伏期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果揭示 P- ERG在 DR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 ,通过检测糖尿病者的 P- ERG可以预测 DR的发生、发展 ,估计 DR的严重程度。同时 P- ERG还可以做为对接受光凝治疗的
- 郭庆张春巍张红郑建秋张雨春王世超程军
- 关键词:图形视网膜电图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光凝术P-ERG
- 视网膜脱离的全视野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对照研究
- 目的:评价 fERG 和 mfERG 对 RD 视网膜功能检测意义。方法:将孔源性 RD 188例189只眼的 fERG 和 mfERG 对照分析。结果:影响 RD 眼 fERG 和 mfERG 的主要因素是脱离面积、黄...
- 滕岩宋晗遇颖刘英伟郑建秋苏颖张庆生
-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
-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证实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1、3、5个月组,糖尿病葛根素干预1、3、5个月组。共7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
- 滕岩崔浩杨明明宋晗张庆生苏颖郑建秋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 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 目的了解中国黑龙江省双城市农村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和防治情况,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该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5504位调查对象,进行眼科临床检查,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
- 滕岩张庆生杨明李志坚张丽琼郑建秋苏颖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空腹血糖
- γ-晶体蛋白基因的RFLP与先天性白内障的连锁分析
- 1999年
- 目的 研究γ晶体蛋白基因与白内障有否连锁关系。方法 应用P5G1 γ晶体蛋白基因探针,对Coppock 白内障家系成员的γ晶体蛋白基因区存在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发现了5 个单体型。结论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 连锁分析,未发现γ晶体蛋白基因簇与白内障的位点有必然的连锁关系。
- 于永斌郭庆王晓丹高效曼张红郑建秋
- 正常有色素家兔眼的视网膜功能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分析正常有色素家兔的mfERG的特征,了解其视网膜的功能特性。方法对9只兔18眼正常有色素家兔同时检测mfERG,并与正常成人的18只眼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正常有色素家兔mfERG的P1波振幅密度三维地形图特点,可见黄斑区高峰,但较人黄斑区高峰为低,其他部分呈颞侧高鼻侧低的斜坡状,象限野mfERG颞侧半可见P1波振幅密度、P1波振幅、N1波振幅比鼻侧增高;也高于正常成人眼的颞侧值。五个环形野mfERG,P1波振幅密度,第1环最大,由1环到5环依次递减,P1和N1波振幅以4环和5环最大;与人相比环1的P1波振幅密度和振幅降低,环4和环5增高。结论兔眼颞侧视网膜功能高于鼻侧。兔眼视网膜存在类人黄斑区,但其黄斑中心视功能不如人眼,中心外视功能高于人眼。
- 滕岩宋晗郑建秋遇颖于旭辉董丽齐杰
-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