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红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偏瘫
  • 5篇脑血
  • 4篇头皮
  • 4篇头皮针抽提法
  • 4篇皮针
  • 4篇脑血栓
  • 4篇脑血栓形成
  • 4篇抽提
  • 2篇针刺
  • 2篇肢体
  • 2篇肢体运动
  • 2篇偏瘫患者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偏瘫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疗法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9篇郑晓红
  • 6篇史红斐
  • 2篇罗轮杰
  • 2篇张天芳
  • 1篇张艳艳
  • 1篇罗本燕
  • 1篇张筱英
  • 1篇徐子奇
  • 1篇张璞
  • 1篇李德强
  • 1篇张璞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 组:31例):头皮针抽提法结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 B、 C...
史红斐郑晓红
关键词:偏瘫脑血栓形成头皮针抽提法
文献传递
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正>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抽提法组(31 例),捻转法组(31例),对照组(31例)。抽提法组:...
史红斐郑晓红
文献传递
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维脑路通片0.2 g,每日3次,肠溶阿斯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3组。头皮针抽提法组31例,同时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和运动训练;头皮针捻转法组31例,同时给予头皮针捻转疗法和运动训练;药物对照组31例,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头皮针抽提法组治愈显效率为67.74%,头皮针捻转法组治愈显效率为45.16%,药物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29.0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头皮针抽提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头皮针捻转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或捻转疗法配合运动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的患者效果优于头皮针捻转疗法。
史红斐郑晓红
关键词:偏瘫脑血栓形成头皮针抽提法
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头皮针抽提法;对照Ⅰ组(31例)加头皮针捻转法;对照Ⅱ组(31例):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3组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积分相近,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Ⅰ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Ⅱ组(P<0.01,P<0.05),ADL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Ⅱ组(P<0.01,P<0.05),且治疗组评分值的变化均显著大于对照Ⅰ组(P<0.05)。结论头皮针抽提法对改善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的作用优于头皮针捻转法;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能有效提高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史红斐郑晓红
关键词:偏瘫脑血栓形成头皮针抽提法
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 观察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姿位摆放、bobath技术和躯干旋转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min,每周5d,连续训练8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针刺治疗,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min,每周5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常规针刺治疗,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min,每周5d,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分别为(68.40±7.60)分和(72.45±12.64)分,与组内治疗前、组内治疗4周后以及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针刺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史红斐罗轮杰戚斌杰张璞郑晓红张天芳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
DWI阴性的小脑梗死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0岁,因"眩晕4h"来院。患者于2008年9月27起床刷牙时突然出现眩晕,站立不稳,行走摇晃,需扶行,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平卧休息时改善,站立行走时明显,
徐子奇郑晓红
关键词:小脑梗死眩晕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研究
目的约80%的急性脑卒中存活者存留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近代脑卒中的诊疗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致残率极高的现实仍是现代神经科学与康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脑血管病...
李德强郑晓红罗本燕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文献传递
P2X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2X受体拮抗剂(TNP—ATP、PPADS)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性手术组、脑梗死组(对照组)、脑梗死+P2X受体拮抗剂TNP—ATP组(简称TNP—ATP组)、脑梗死+P2X受体拮抗剂PPADS组(简称PPADS组)。采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梗死模型(MCAO),缺血90min后抽出栓线即可造成再灌注模型。TNP—ATP组与PPADS组在进行MCAO前30min,侧脑室分别注射P2X受体拮抗剂TNP—ATP、PPADS对大鼠缺血进行干预。各组大鼠在缺血90min,再灌注3d后进行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死亡。结果TNP—ATP组、PPADS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PA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2X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PPADS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差异有显著性。
张艳艳郑晓红张筱英
关键词:P2X受体拮抗剂
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 观察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针刺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68.40±7.60)分和(72.45±12.6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侧电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史红斐罗轮杰戚斌杰张璞郑晓红张天芳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