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益群
- 作品数:41 被引量:5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工业化进程对东亚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采用现代植被和工业革命前植被及相应CO
- 郑益群
- 关键词:植被退化区域气候模拟东亚季风
- 文献传递
- 植被和大气CO_2浓度变化对中国东部水资源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与全球气候模式嵌套,模拟了近百年来植被及CO2浓度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及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许多地区产生了升温现象,但这种温度变化在地域上具有不均匀性,内蒙古、东北及华北增暖最为显著,而四川北部一些地区却存在降温现象;近百年来植被及CO2浓度变化使东亚一些地区呈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尤其以淮河流域、山东半岛及云南地区最为明显,但长江、黄河中游地区、江南及台湾地区存在降水增加的趋势,从而使缺水的华北地区的干旱化进一步加剧,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干旱化有所缓解,同时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
- 郑益群熊林峰强学民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拟水资源环境
- 中国东部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该工作利用区域模式(WRF),对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区域的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气溶胶活化颗粒物后,我国东部许多地区的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减少,华东大部分地区的地表2m气温降低;降水对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的响应较为复杂,缺乏一致的规律性,但增加活化颗粒物后,我国东部许多地区的降水明显减少;由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变化造成的大气水汽输送和水汽含量的变化,是气溶胶间接效应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来说,中国不同地区的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使得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低层气温降低、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呈现出干冷化的趋势.
- 贵志成郑益群钱贞成何宏让曾新民
- 关键词:气溶胶气候效应WRF模式
- WRF模式中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应用及不同拖曳力试验被引量:5
- 2016年
- 在WRF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GWDO),利用WRFV3.2中尺度模式对2007年7月3日00时至10日00时(世界时)发生在我国江淮梅雨季向华北雨季转换时段江淮与华北地区过渡区域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不同重力波拖曳力作用下的敏感性试验,设计了5组数值试验:不考虑重力波拖曳的控制试验(Ctrl)及考虑重力波拖曳(GWDO)但在不同拖曳力作用下的4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GWDO方案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模式对环流场、水汽输送带、垂直速度场的模拟,缓解了对风速预报偏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模式模拟的西风偏差,对降水落区和强度也有较好的改善。随着模拟时次的推移,引入的拖曳力越强,对降水模拟的改善越显著。
- 艾凯郑益群陈浩伟
- 关键词:地形数值模拟
- 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特点被引量:3
- 2012年
- 为找出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规律,为未来进行亚丁湾地区气象水文预报打下良好基础,依据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实时及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的特点及气象水文预报的关键点。结果表明:亚丁湾地区春夏季的降水十分稀少,能见度较好;春夏季气象水文预报的重点是风浪的变化,而风浪的变化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且在4月份存在明显的转折,即由4月份之前较弱的东北季风转为较强的西南季风,并使得亚丁湾不同区域的风浪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 郑益群李俊松龚立新曾新民高俊岭高艺
- 关键词:春夏季气象水文
-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GCM的嵌套试验被引量:14
- 2002年
- 将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环流模式(GCM)单向嵌套, 对我国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严重洪涝进行模拟试验, 并与GC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 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对降水场的模拟结果较GCM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 这是由于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能够更真实地描述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 因而能更准确地模拟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气压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分辨率的GCM模拟在高原地区的不足。文中指出, 与GCM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比GCM能够更有效地模拟区域气候的变化, 尤其是对区域气候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地区。
- 刘华强钱永甫郑益群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大气环流模式地形GCM
-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93
- 2003年
- 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气候效应并检验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雪深异常,尤其是冬季雪深异常是影响中国降水的一个因子。研究证明,高原冬季雪深异常对后期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比春季雪深异常的影响更为重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高原雪深和雪盖的正异常推迟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减弱了季风强度,造成华南和华北降水减少,而长江和淮河流域降水增加。冬季雪深异常比冬季雪盖异常和春季雪深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机理分析指出,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积雪异常首先通过融雪改变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从而改变了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水汽和辐射通量。由此所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下垫面的特征和通量输送。在湿土壤和大气之间,这样一种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后期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与干土壤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本质差别。
- 钱永甫张艳郑益群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异常降水奇异值分解SVD
- WRF模式短期高温天气模拟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2.2及NCEP再分析资料,以24h短期天气模拟的方式,模拟了我国2003年7月下旬江南及华南地区的高温天气,检验了模拟高温对不同陆面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式总体上能模拟出≥35℃的气温分布形势,但模拟高温对不同陆面方案比较敏感,在模拟强度、TS评分及误差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从评分来看,SLAB方案模拟最好,RUC次之,NOAH再次之;不同陆面方案能模拟出方案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如三个方案中SLAB方案模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模拟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最为偏东;不同的陆面方案主要通过模拟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影响地面气温变化,由不同方案引起的环流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之间的正反馈机制不重要,甚至在主要高温区存在"负"反馈.改进陆面方案对提高地面气温的数值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曾新民吴志皇熊仕焱宋帅郑益群刘华强
- 关键词:WRF模式高温天气陆面方案
- 2万年来东亚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 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LGM,21kaB.P.)是近2万年来与现代有着巨大反差的气候时期。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模拟了6kaB...
- 郑益群于革
- 关键词:东亚气候区域气候模拟中全新世末次盛冰期
- 文献传递
-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利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中国东部典型旱、涝年资料进行了改进效果对比试验,并着重分析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改进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可以更合理的描述边界层的高度及其日变化,较为真实地描述边界层的物理过程,使得陆-气间通量及大气各层垂直扩散项的计算和日变化更加合理。同时对降水、气温等气候要素的模拟有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对直接受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影响的温度的模拟,其改善更为明显。
- 郑益群高俊岭曾新民
- 关键词:边界层参数化东亚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