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仁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腭扁桃体
  • 5篇扁桃
  • 5篇扁桃体
  • 5篇超微
  • 5篇超微结构
  • 4篇胎儿
  • 3篇M细胞
  • 3篇超微结构研究
  • 2篇隐窝
  • 2篇上皮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瓣
  • 1篇胸腺
  • 1篇血管
  • 1篇人胎
  • 1篇人胎儿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促性腺...

机构

  • 8篇南京医学院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南京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郭仁强
  • 5篇张健宁
  • 3篇周丽玲
  • 2篇王维亚
  • 1篇程宝庚
  • 1篇张适
  • 1篇沙家豪
  • 1篇徐昌芬
  • 1篇吴瑞娟
  • 1篇卢小东
  • 1篇葛百明
  • 1篇李捷
  • 1篇张玉华

传媒

  • 4篇解剖学报
  • 4篇南京医学院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通报
  • 1篇第八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 1篇196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细胞吞噬并转运甲醛化空弯菌进入Peyer集结被引量:1
1992年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足样伸出捕捉细菌,细菌被包裹在M细胞胞质内的吞噬泡中,转运并释放到中央腔内的淋巴细胞之间,偶见被淋巴细胞吞噬。
王维亚郭仁强
关键词:M细胞空肠弯曲菌
小鼠肠道M细胞正常形态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组化方法观察成年健康Balb/c小鼠肠道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M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及其表面组化特性。结果表明,M细胞是分布于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的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其形态结构特征为游离面具有许多短的微绒毛和微皱褶,基部胞膜内陷形成1个大的中央腔,其腔内常包绕数个淋巴细胞,偶见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顶部胞质终末网不发达,有许多小泡。M细胞表面低活性的碱性磷酸酶可作为光镜下鉴别M细胞的依据。
王维亚郭仁强
关键词:M细胞小鼠
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起源的初探
1991年
为使胚胎学的研究面向临床,我们采用两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33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membranous subaortic stenosis,MSS),其中23例同时合并室间隔膜部缺损(包括5例法乐四联症)。MSS系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有隔膜或新月形的纤维环存在,隔膜常位于主动脉瓣下1~3cm处。该隔膜可能主要由于心脏发生过程中心球脊发育不全引起。
吴瑞娟张适葛百明郭仁强杨砚华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超声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张健宁,周丽玲,郭仁强(南京医科大学电镜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腭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隐窝上皮是该器官中最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其结构较特殊。以往研究 ̄[1][2]证明扁桃体隐...
张健宁周丽玲郭仁强
关键词:胎儿腭扁桃体超微结构
大剂量雌二醇对大鼠胸腺的影响被引量:8
1992年
本研究用大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性成熟前SD大鼠的胸腺迅速退化,可见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比例降低,皮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电镜下见胸腺的上皮性网状细胞(ERC)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它们对雌二醇的反应性也各不相同。其典型的改变为:1.一部分明ERC呈明显的退行性变;2.另一部分明ERC内则充满低电子密度的囊泡;3.暗ERC明显增多,该细胞胞体及其突起的周围,都有许多胶原原纤维。血管周围间隙内也呈类似改变。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虽未见异常,但胸腺内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的T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胸腺皮质内有大量浆细胞聚集,其粗面内质网多高度扩张。本文在上述形态学观察基础上,就雌二醇诱导胸腺退化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李捷郭仁强
关键词:雌二醇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正>腭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隐窝上皮是该器官中最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其结构较特殊。以往研究证明扁桃体隐窝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有淋巴细胞、交错突细胞(IDC)、巨噬细胞及 M 细胞等多种非上皮性细胞...
张健宁周丽玲郭仁强
文献传递
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
1986年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极少,而有大量的吞饮小泡。细胞邻接处相互重叠或嵌合,有20nm宽的间隙相隔。有的地方可见不发达的细胞连接。当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穿越内皮时,可出现临时性间隙,内皮边缘与穿越细胞相贴。基膜由电子透明的无定形基质及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外膜网状细胞的核异染色质较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含许多粗面内质网而很少吞饮小泡。外膜网状细胞之间常见0.5μm宽的间隙。在窦腔内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星状的网状细胞等。由于小白鼠腘淋巴结的淋巴窦小,故窦内星形的网状细胞很少,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外膜网状细胞及淋巴组织内的网状细胞相似,在突起的切面上,常见包有小束的胶原原纤维。巨噬细胞较多,形态不规则,常贴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核椭圆,常有凹陷,胞质丰富,含许多溶酶体。在取材前1h,于足垫注射中国墨汁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粗的墨汁颗粒。本文认为,淋巴窦壁可能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郭仁强赵笃德沙家豪徐文山程宝庚张玉华岳培龙
关键词:超微结构
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小血管的超微结构被引量:7
1994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胎儿的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血管的结构及分布。发现儿童及成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存在着有孔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及由扁平内皮与矮立方内皮构成的过渡型血管。这3种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聚集,可见白细胞贴附或穿越血管壁。在胎儿扁桃体隐窝上皮内有白细胞等浸润,但未见血管,隐窝上皮基膜下组织中毛细血管丰富,7月龄胎儿可见毛细血管突向上皮内。本研究结果表明,扁桃体隐窝上皮中的血管构成了淋巴细胞再循环及抗体等物质进出血液的途径。隐窝上皮内血管可能是上皮下血管随浸润细胞一起长人上皮的。
张健宁郭仁强
关键词:超微结构扁桃体
人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以电镜观察第4~8月龄人胎儿腭扁桃体的超微结构。第4月龄扁桃体上皮开始形成上皮芽并长入其下的结缔组织形成隐窝;隐窝上皮内出现淋巴细胞、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随胎龄增长浸润细胞数量增多并渐扩展到上皮表层。第8月龄胎儿隐窝上皮表层有少数M细胞,具有较一般上皮细胞为多的微绒毛并以胞质突起包绕和覆盖淋巴细胞。隐窝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常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毛细血管较丰富,有的血管紧贴上皮基膜分布。扁桃体固有层中初级淋巴小结在第4月龄已渐形成,此后增大并成熟,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区窄小,可见呈立方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张健宁郭仁强周丽玲
关键词:腭扁桃体M细胞超微结构人胎儿
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了3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8例胎儿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及其中细胞的分布。电镜观察发现隐窝上皮表面存在三种类型微隐窝开口,其腔内有浸润细胞、异物及细菌。有三种特化上皮细胞(M细胞)覆盖于Ⅲ型微隐窝开口处,其结构与肠道M细胞相似,其数量随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而减少。形态表明微隐窝是浸润细胞和外来抗原的出入口。M细胞与抗原的摄取及传递有关。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证明上皮浸润细胞中多数为OKT_s^+细胞,其中OKT_4^+者又占多数而OKT_s^+细胞较少,这些细胞是隐窝上皮参于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张健宁郭仁强
关键词:扁桃体上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