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君其

作品数:85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肾移植
  • 20篇细胞
  • 19篇移植肾
  • 13篇胰岛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10篇胰岛细胞
  • 10篇肾病
  • 10篇肾脏
  • 10篇病理
  • 10篇成人胰岛
  • 9篇排斥
  • 9篇干细胞
  • 8篇人胰岛细胞
  • 8篇免疫
  • 8篇成人胰岛细胞
  • 6篇移植受者
  • 6篇肾移植受者
  • 6篇受者
  • 6篇病理分析

机构

  • 78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福州总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5篇郭君其
  • 71篇谭建明
  • 55篇杨顺良
  • 52篇吴卫真
  • 26篇蔡锦全
  • 15篇郑智勇
  • 15篇吴志贤
  • 13篇王庆华
  • 13篇罗芳
  • 11篇陶小琴
  • 10篇余英豪
  • 9篇高霞
  • 7篇陈津
  • 6篇陈小文
  • 6篇何富强
  • 5篇黄梁浒
  • 5篇黄丽婷
  • 5篇叶永峰
  • 4篇王灵杰
  • 3篇王科

传媒

  • 10篇2012中国...
  • 7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透析移植...
  • 3篇福州总医院学...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3篇第五届全军器...
  • 3篇2013中国...
  • 3篇2014中国...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在2002/2005进行的72例尸体肾移植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72份,其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4份,环孢素A中毒标本18份;并取8份正常肾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移植肾内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者及环孢素A中毒受者(P<0.05),且随移植肾排斥程度加重,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对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郭君其黄一亮吴卫真谭建明杨顺良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细胞间黏附分子1器官移植
新型移植诱导剂-Campath临床应用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罗芳吴志贤陶小琴黄丽婷蔡锦全郭君其江佩宽谭建明
关键词:移植物诱导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护理淋巴细胞减少
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的临床研究(附1例报告)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估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2 0 0 3年间对1例1型糖尿病患者行了3次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术,术后观察移植前后的血糖、C肽、胰岛素用量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移植后患者饮食不受限制,生长发育良好,未发生酮症酸中毒,未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平均水平降低了2 7% ,胰岛素用量减少到移植前的4 0 % ,C肽水平较移植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建立了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的一整套方法,取得了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郭君其谭建明蔡锦全吴卫真杨顺良陶小琴杨晓玲
关键词:胰岛细胞肝脏门静脉糖尿病
边缘供肾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由于我国家庭人员构成特点,父母给子女的供肾所占的比例在活体供肾移植中逐步增加。因此,保障高龄供肾者安全在亲属肾移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的】探讨高龄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8...
何富强郭君其郑智勇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哈乐胶囊加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郭君其叶永峰谭建明郑凯杨顺良吴卫真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理之一为下肢大、小和微血管病变。研究显示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1]。2008年9月我院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疗效满意。患者女,67岁,1985年确诊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2004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2005年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手足末端麻木,针刺样疼痛,
郭君其罗芳陈频李春梅吴卫真杨顺良徐向进谭建明
关键词:糖尿病足脐带血干细胞皮下注射胰岛素双下肢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外周血干细胞
西罗莫司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方案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SRL)与减低剂量的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e)联合方案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应用。方法53例无特定病因所致的CAN患者,在原CsA(或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上加用SRL(四联方案),其中CsA(或Tac)和MMF的用量减少25%~50%。治疗12个月,观察受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尿蛋白等的改变。结果四联方案治疗前患者血肌酐为(161.51±106.48)tLmol/L,治疗后1个月为(138.47±67.74)μmol/L,治疗后6个月为(126.51±56.21)μmol/L,治疗后12个月为(123.43±54.18)μmol/L。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四联方案治疗前患者GFR为(0.754±0.302)ml/s,治疗后1个月为(0.868±0.358)ml/s,治疗后6个月为(O.952±0.347)ml/s,治疗后12个月为(1.007±0.394)ml/s。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患者GFR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6和12个月后,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P〉0.05)。四联方案治疗前患者尿蛋白阳性率为9.4g,治疗后1个月为13.2N,治疗后6个月为22.6%,治疗后12个月为26.4g。治疗12个月后蛋白尿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RL+CsA(或Tac)+MMF+Pred四联方案改善了CAN患者的血肌酐和GFR,但增加了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
郭君其胡鹤一邹毓华陈小文高霞何富强郑智勇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关键词:肾移植慢性移植肾肾病西罗莫司
1例肾-胰岛细胞和干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罗芳吴志贤陶小琴黄丽婷蔡锦全郭君其谭建明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移植肾功能胰岛细胞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患者
术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用于肾移植诱导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输注预防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肾移植受者分为BMSC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BMSC组于肾移植当天和术后2周时分别经外周静脉输注自体BMSC,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诱导治疗。观察两组AR的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组在术后3、6个月AR的发生率分别为4.7%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和26.7%(P〈0.05)。BMSC组术后7、14和30d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1.28±0.62)、(1.33±0.63)和(1.47±0.49)ml/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BMS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2%,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24个月时AR的发生率和eGF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BMSC输注可降低肾移植后早期AR的发生率,可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安全性较好。
吴卫真谭建明孙星慧陈津杨顺良蔡锦全郭君其王庆华罗芳
关键词:肾移植间质干细胞移植物排斥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获取与移植
2014年
目的总结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来源单个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例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的实施流程与供肾移植资料。儿童捐赠者的年龄为4~9岁,原发病分别为心肺复苏后缺氧性脑损伤1例,重型颅脑外伤2例,脑恶性肿瘤2例。捐赠者中,中国三类4例,中国二类1例。原位灌注、肝肾联合切取获得肾脏10个。结果供者4例行零点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1例局灶球性节段性足细胞肿胀、肾小管显著浊肿,肾间质水肿,另3例病理改变轻。获取的10个肾脏均植入受者体内,其中儿童受者3例,成人受者7例,受者体质量为35~69kg,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2例。术后半年移植肾长径由(7.74±0.68)cm增长为(10.46±0.19)cm。术后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1例,介入动脉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后痊愈。8例受者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血肌酐为133μmol/L外,余均波动于正常范围内。随访截止时3例儿童受者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89ml/s、1.78ml/s和1.06ml/s,7例成人受者肾小球滤过率为0.82~1.34ml/s。所有受者均未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结论儿童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的重要潜在捐赠者,但需严格把握脑损伤程度的判断。大于7em的儿童供肾可行单个肾移植,良好的手术技巧与完善的术后管理等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
杨顺良谭建明吴志贤郭君其陶小琴蔡锦全陈小文高霞
关键词:儿童器官捐献肾移植肾功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