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焱
-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性质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年1~10月22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其中脑梗死组134例,无脑梗死组65例。采用256层螺旋C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结果脑梗死组发现斑块267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56.9%、22.5%和20.6%;无脑梗死组发现斑块86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26.7%、20.9%和52-3%;三类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溃疡斑块分别为14.9%和4.6%,溃疡斑块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组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出现中度以上血管狭窄比例分别为48.7%、18.3%和7.3%,中度以上血管狭窄在三组斑块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评价颈动脉斑块形态、性质,脂肪斑块、斑块溃疡具有不稳定性,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 曹建书褚秀华金焱任华李春志
-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脑动脉形态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χ2=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χ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曹建书陆芳金焱张毅王萍萍韩立君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脑血管
-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4例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根据脑内有无梗死分为无脑梗死组66例及脑梗死组128例,分析前、后循环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特征。结果①234例患者中,194例存在脑血管病变。脑梗死组颅内、外病变并存(71.9%)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25.8%),无脑梗死组单纯颅外病变(60.6%)多于脑梗死组(2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194例血管病变中,共检出血管病变数1005处,其中颅外动脉病变636处(63.3%)多于颅内动脉病变369处(36.7%)。脑梗死组颅内血管病变数(40.0%)多于无脑梗死组(2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194例血管病变中,共有953支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脑梗死组(36.8%)多于无脑梗死组(14.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脑梗死组前循环(42.8%)多于后循环(29.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194例血管病变中,中度以上狭窄动脉数颅内(45.4%)多于颅外(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颅外多于颅内,但狭窄程度颅内重于颅外;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程度比后循环严重。
- 曹建书褚秀华金焱李春志
- 关键词:脑缺血脑动脉狭窄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钙化斑块对MSCTA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钙化斑块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糖尿病足病人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同时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糖尿病足病人35例,计38侧下肢动脉,每侧下肢分为15段,将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根据MSCTA横断而影像将血管钙化程度分为无钙化、轻度、中度、重度钙化。以DSA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严重钙化节段与非严重钙化节段MSCTA诊断膝上及膝下动脉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进行MSCTA与DSA的一致性判定。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评估膝上动脉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98.7%、98.2%、95.8%、97.0%、98.7%和96.3%、93.8%、94.7%、90.1%、89.7%、97.8%。MSCTA评估膝下动脉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93.2%、94.1%、88.3%、93.4%、94.9%和100%、73.9%、89.3%、73.9%、84.6%、100%。DSA和MSCTA诊断膝上动脉和膝下动脉血管狭窄≥50%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值分别为0.958和0.887;0.882和0.770;均P<0.01)。结论 MSCTA诊断糖尿病足病人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时,膝上动脉严重钙化节段的评价指标均略低于非严重钙化者,膝下动脉严重钙化节段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非严重钙化者,而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略高于非严重钙化者,提示膝下动脉严重钙化易造成MSCTA对管腔狭窄程度的高估。
- 于晓晶金焱王革李春志张毅任华
- 关键词:糖尿病足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外周血管病变钙化
- 256层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性质的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对234例拟诊颈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CT值分析斑块成分和性质。结果病变组266支动脉,其中脂肪斑块组51支、纤维斑块组26支、钙化斑块组67支、混合斑块组122支;正常组163支。脂肪斑块组脑梗死出现率明显大于纤维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P<0.01);脂肪合并钙化斑块组脑梗死出现率明显大于纤维合并钙化斑块组(P<0.01);含脂肪斑块组溃疡出现率大于含纤维斑块组(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成分、性质,初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 曹建书刘树伟金焱褚秀华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CT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检出率以及好发部位,探讨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颅颈CTA检查的412例患者资料,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综合分析各组图像对于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412例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41例,共计44处,位于前交通动脉区23处(5.6%),基底动脉区18处(4.4%),椎动脉颅内段2处(0.5%),大脑中动脉1处(0.2%)。48例动脉瘤患者的开窗畸形发生率与364例无动脉瘤者的开窗畸形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10.7%(44/412),好发部位为前交通动脉区、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
- 孙晓劼程敬亮金焱任华曹建书张毅王革
- 关键词:开窗畸形颅内动脉血管造影
- 心肌细胞自噬在慢性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 刘建勋李欣志金焱韩笑葛争艳任建勋李金霞于震闫爱国
- 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自我保护机制,是营养缺乏时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可为生物合成提供循环利用的原料。自噬受许多信号通路的调控。自噬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很快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肌细胞损伤自噬中药
- 气管小憩室CT表现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及42例随访病例的CT改变。结果:81例气管小憩室均位于气管右后方6-7点处。81例气管小憩室中,类圆形75例,三角形3例,不规则形3例。81例共86个小憩室,其中单发者73例(73个),多发者8例(13个)。86个气管小憩室平均最大径为2.2mm。本组86个小憩室中64个可见开口与气管相通(64/86),41个窄开口使小憩室呈瓶颈样改变(41/64),23个宽开口使小憩室呈凹槽样改变(23/64)。42例随访病例的CT表现:小憩室消失1例,小憩室变大7例,小憩室生成7例,小憩室消失后再度出现3例。结论:CT能准确清晰显示气管小憩室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开口。典型的气管小憩室形态改变为烧瓶状和凹槽状。通过CT可观察到气管小憩室的发生、发展、消失及消失后再生的复杂过程。
- 赵亚春贺文金焱孙蓓张毅王革
- 关键词:憩室气管
- 双源CT灌注参数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参数BV、BF、Patlak P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98例胃癌病人行灌注扫描,获得BF、BV、Patlak P值并以其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该灌注参数的评估价值。结果:双源CT灌注参数BF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72.13%,特异度为64.52%,阳性预测值为81.67%,阴性预测值为52.63%,正确率为70.41%。BV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51.61%,阳性预测值为75.41%,阴性预测值为43.24%,正确率为63.27%。BV对癌组织局限于浆膜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69.57%,阳性预测值为86.54%,阴性预测值为34.78%,正确率为62.24%。Patlak P值对癌组织局限于胃壁肌层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1.54%,特异度为75.86%,阳性预测值为69.57%,阴性预测值为68.75%,正确率为69.09%。Patlak P对癌组织突破浆膜的诊断诊断灵敏度为14.29%,特异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20%,正确率为27.27%。结论:双源CT灌注参数BF、BV、Patlak P能够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 李春志徐荣天于晓晶张元元金焱
- 关键词:胃肿瘤
- CTA评价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MSCTA对糖尿病足下肢各级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MSCTA及DSA检查的35例糖尿病足患者共38侧下肢动脉,每条下肢分为17段,每段动脉根据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将下肢动脉分为膝上、膝下、足动脉三部分进行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A诊断血管狭窄、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判定行Kappa检验。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评估膝上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96.8%、96.8%;评估膝下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也较高,分别为95.9%、90.8%、93.4%;评估足动脉闭塞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8.4%、91.2%、88.2%。膝上动脉狭窄≥50%的Kappa值0.929,膝下动脉为0.868,足动脉闭塞者为0.679(P<0.01)。结论:MSCTA对诊断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膝上及膝下动脉狭窄≥50%的可靠性高,而预测足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可以部分替代DSA检查。
- 于晓晶金焱李春志张毅任华
-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管造影术外周血管疾病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