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爱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污水
  • 4篇灌区
  • 3篇地下水
  • 3篇有机氯
  • 3篇有机氯农药
  • 3篇污灌
  • 3篇污灌区
  • 3篇灌区土壤
  • 3篇北京东南郊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油田
  • 2篇再生水
  • 2篇污灌区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活性炭
  • 2篇灌溉
  • 2篇TOC
  • 2篇处理油田
  • 2篇垂向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金爱芳
  • 10篇何江涛
  • 8篇黄国鑫
  • 6篇魏永霞
  • 6篇陈素暖
  • 4篇黄继国
  • 3篇刘菲
  • 3篇秦晓鹏
  • 2篇马文洁
  • 2篇郑红
  • 2篇辛晓华
  • 2篇陈鸿汉
  • 1篇石钰婷
  • 1篇陈坚
  • 1篇鞠晓明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沸石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4-N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反应时间≤3 h,高振荡强度(200 r/min)的NH4-N去除率大于低振荡强度(100 r/min)的;振荡强度显著影响NH4-N的去除效果。当pH介于2.59~10.66时,去除率为74.23%~93.71%。中性初始pH(5.76~8.55)利于NH4-N的吸附去除,酸性(pH≤2.59)导致去除率略有下降,而碱性(pH≥10.66)致使去除率急剧下降。缙云沸石的Langmiur吸附等温公式为:Q=0.964 8μ/(1+0.181 0μ),而Freundlich吸附公式为:Q=0.815 8μ0.5762,推荐采用后者。
陈坚黄国鑫刘菲秦晓鹏辛晓华金爱芳
关键词:天然沸石氨氮地下水PH吸附等温线
污灌区土壤理化参数与有机氯农药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土壤理化参数与总有机氯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剖面表层总有机氯的含量分别为20.18、30.94、20.19ng·g-1,检出最高浓度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50μg·kg-1,表层以下0.5~5.5m内,有机氯含量基本上不超过1ng·g-1,表明该研究区有机氯主要累积层位为表层土壤,表层以下各层位间检测浓度相差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CEC、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两两之间有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815、0.851;TOC和含水率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垂向迁移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为Y=0.569XTOC-0.632X含水率。
魏永霞何江涛金爱芳陈素暖
关键词:污灌区有机氯农药
垃圾渗滤液两相厌氧-臭氧活性炭联用处理被引量:10
2008年
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采用以UBF反应器作为酸化相、UASB反应器作为甲烷相所组成的两相厌氧系统与臭氧活性炭联用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BF的最佳HRT为10.3 h,酸化相并未产生酸化现象,产酸菌活性良好;UASB的最佳COD污泥负荷为0.122 g/(g.d),甲烷相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每100 mL废水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4.5 g,最佳反应时间为120 min,臭氧活性炭对有机物处理效果良好,脱色显著和具有消泡功能。
黄国鑫黄继国金爱芳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两相厌氧臭氧活性炭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土壤PAHs污染特征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Eijkelkamp土壤采样器对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进行了3个钻孔剖面采样,同时采集了灌溉用水及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有14种PAHs检出,浓度在0.4~53.1μg·kg-1之间,∑PAHs平均含量为206.7μg·kg-1,达到了土壤污染临界值;表层以下PAHs的检出种类和含量显著减少,以中、低环的萘、菲、芴、荧蒽、芘为主,∑PAHs仅占表层的3.8%~12.0%,从剖面PAHs含量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迁移性强弱顺序为萘、芴>菲>芘、荧蒽;污灌区表土中PAHs组成与大气降尘接近,但与再生灌区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灌溉用水不同所造成;再生水灌区表土以下土壤剖面检出的PAHs与再生水中的PAHs一致,说明再生水灌溉是导致土壤剖面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中检出的PAHs种类也与土壤剖面基本一致,但含量较高,可能是早期污水灌溉所造成。
何江涛金爱芳陈素暖魏永霞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污染特征
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地下水样.结果表明,表土是OCPs的主要累积层位,OCPs总量残留量的最大值为30.93μg·kg-1,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为DDTs和HCHs.但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检出浓度相比,DDTs属于轻度污染,HCHs属于中度污染.表层以下,OCPs含量整体随采样深度加深而明显下降,土壤剖面中的主要污染物为4,4′-DDE、七氯和艾氏剂,但是检出浓度均不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TOC含量和含水量是影响OCPs垂向分布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样中除DDTs无检出外,其余检出物与土壤剖面中一致,说明在长期污灌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
金爱芳何江涛陈素暖魏永霞
关键词:污灌区有机氯农药TOC
雪硅钙石与氟化钙处理低磷污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雪硅钙石与氟化钙组合进行了处理低磷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进水pH值和振荡速度四种因素对该组合去除低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磷的最佳反应时间、温度、进水pH值和振荡速度分别为4h、24.3℃、9和200r/min;总磷去除率均随四种因素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各不同。该组合能够稳定、高效、低耗的处理低磷污水,具有推广的价值。
金爱芳何江涛郑红黄国鑫
关键词:氟化钙
多环芳烃在不同灌区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文章在不同类型灌溉用水的三个典型灌区进行土壤精细剖面钻探采样分析,研究16种优控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和不同灌溉条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是多环芳烃的主要累积层位,污灌区、再生水灌区、清灌区表土的多环芳烃总量分别为726、200、34μg/kg,说明长期进行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受多环芳烃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低环的多环芳烃容易向土壤剖面的深部迁移,在表土以下的层位占绝对优势分布,高环的多环芳烃迁移性很弱,基本只在表层有检出;通过对各灌区剖面的典型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TOC是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垂向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素暖何江涛金爱芳魏永霞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剖面灌区TOC
雪硅钙石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实验被引量:5
2008年
以含低浓度磷(10—15mg·l-1)的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晶种雪硅钙石,使水体中的磷以不溶磷酸盐的形式结晶到晶种上而去除,在静态条件下合适的投加量为雪硅钙石6g·l-1,氟化钙3.5g·l-1—4.2g·l-1,反应4h,可使人工快渗出水的总磷浓度小于0.5mg·l-1,去除率达到96.6%以上,出水的pH值保持在8—8.6之间.
金爱芳何江涛郑红
关键词:生活污水总磷
自然净化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臭味去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味,采用自然净化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水TON为18.2~33.3、CODcr为67-94mg/L的污水,当HRT≥4.5h时,TON去除率≥69.2%,出水TON≤8.0,该法对低有机浓度污水具有一定除臭效果;当进水TON为90.9~125.0、CODcr为408-1340mg/L时,TON去除率≥92.1%,出水TON≤8.0,该法对高有机浓度污水具有显著除臭效果。污泥中存在芽胞杆菌属,菌落数达到10^7数量级,且为优势属。
黄国鑫黄继国金爱芳
关键词:臭味自然净化法芽胞杆菌
北京市郊再生水灌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在北京市郊再生水灌区采用正三角型布点法进行了3个钻孔的采样工作,钻孔间隔为1m,从表层开始每隔0.5m取一个样,3个钻孔共36组样品,同时采集钻孔附近的灌溉水及地下水,分别测试了土壤的理化参数及其土壤、灌溉水及地下水中9种有机氯农药的质量分数。测试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是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残留层,表层土壤中检出的DDTs和BHCs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814.21ng·kg-1和1130.41ng·kg-1,但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残留污染程度较轻;其他层位以七氯和艾氏剂为主要检出物,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286.19ng·kg-1和781.23ng·kg-1;其中艾氏剂未在表层土壤中检出;灌区内未检出的γ-BHC和(DDE+DDD)/DDT的计算值为1.80,都说明近期内没有新污染源的输入;检出的有机氯农药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能力有HEP>ALD>BHCs>DDTs>HCB,与地下水中检出的规律一致。
马文洁何江涛金爱芳魏永霞陈素暖
关键词:再生水有机氯农药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