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 作品数:60 被引量:4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7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规范治疗和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蛭蛇通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0.5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2%,对照组为67.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LDL-C水平降低和HDL-C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4、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和8周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王永刚 李彩红 于远望 罗文平 郑刚 钟伟 齐婧 尚俊平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证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3年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调节RAAS系统,降低儿茶酚胺含量,减少血容量;调控钙离子转运,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抑制兴奋-收缩耦联反应;调节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血管重构,维持血管壁结构和弹性,稳定血压。实验证实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钟伟 王永刚 于远望 郑刚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 尤金枝关键词:中医药 高血压 丹蒌护冠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丹蒌护冠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SOD、MDA、ET、NO含量和心肌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蒌护冠方低剂量组(2.5 g/m L)、中剂量组(5 g/m L)和高剂量组(7.5 g/m L),每组12只。丹蒌护冠方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关浓度的丹蒌护冠方浓缩液,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灌胃2周后,麻醉开胸,6~0无创缝线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剪开缝线,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取出大鼠心脏,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SOD、MDA、ET、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MDA和ET含量升高,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护冠方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和NO含量升高,MDA和ET含量降低,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丹蒌护冠方中剂量比较,丹蒌护冠方低剂量组心肌组织NO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丹蒌护冠方高剂量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和NO含量升高,MDA和ET含量降低,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蒌护冠方具有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蒌护冠方增加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MOD、ET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李彩红 王永刚 钟伟 蔡倩玮 齐婧 尚俊平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干预AMPK在心力衰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9年 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变化的感受器,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中医药可通过激活AMPK,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抗炎,保护内皮细胞;抗氧化,保护线粒体;抗凋亡,保护心肌;调节自噬,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室重构,防治心衰。 李彩红 罗文平 于远望 钟伟 齐婧 尚俊平 张淑珍关键词:中医药 心力衰竭 中医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7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较复杂,发病机理为气血亏虚,痰瘀交阻。中医主要采用补肾活血法、化痰通络法、清热养阴法、解毒活血法和健脾降浊法,可以明显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提高脂联素水平,从而改善IMT和粥样斑块面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钟伟 王永刚 于远望 郑刚 齐婧 尚俊平关键词:中医 双参强心方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双参强心方(SSQX)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双参强心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双参强心方含生药量8.4g/kg、16.8g/kg和33.6g/kg。配制成10ml/kg的容积灌胃给药,一日2次,连续给药4周。在末次给药后2h,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LVSP、LVEDP、LV dp/dt min和LV dp/dt max;并检测心肌组织AMPK和FF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LVSP、LVEDP、LV dp/dt min升高和LV dp/dt max降低,心肌组织FFA含量增高,AMPK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SQXL、SSQXM和SSQXH组大鼠HR、LVSP、LVEDP、LV dp/dt min降低,LV dp/dt max升高,FFA含量降低,AMPK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QXM组比较,SSQXL组大鼠HR、LVSP、LVEDP、LV dp/dt min升高和LV dp/dt max降低,FFA含量增高,AMPK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QXH组大鼠HR、LVSP、LVEDP、LV dp/dt min降低,FFA含量降低,AMPK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强心方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组织AMPK含量,降低FFA含量,有效调节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钟伟 于远望 王永刚 韩曼 齐婧 尚俊平 王菲 李彩红 蔡倩玮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心肌能量代谢 参附芎泽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参附芎泽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参附芎泽胶囊,对照组给予参附芎泽胶囊安慰剂,两组均每次1.2g,每日3次,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各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参附芎泽胶囊治疗CHF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王永刚 钟伟 于远望 李军 郑刚 张学文 王礼凤 尚俊平 齐婧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杨培君教授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临床经验 被引量:3 2020年 国家级名中医杨培君教授认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因素为"痰"与"瘀",两者相互交结而致支架内再狭窄。故治疗应化痰祛瘀,兼以宣肺,安神宁心,双心同调。临床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辨证加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杨教授治疗该病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将血脉与心神共同调治。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杨聪 马锋锋 钟伟 齐婧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 丹参饮 中医药干预信号转导通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具有确切疗效,在防治CHF发生和发展中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6(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发生;PI-3K/AKT、JAK-STAT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和心肌细胞肥大,延缓心室重构;AMPK信号通路,调节能量代谢紊乱,抑制代谢重构的发生;CaN信号途径,改善心功能和抑制心肌纤维化等,以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防治心力衰竭。实验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信号通路的表达,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李彩红 王永刚 罗文平 于远望 韩曼 钟伟 齐婧 尚俊平关键词:心力衰竭 中医药 信号通路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各项相关指标,建立相关数据库,探索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相关指标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前3位症状分布依次为神疲乏力,胸闷,失眠;舌象分布情况依次为舌质紫暗、苔薄白,舌质淡白、苔薄黄,舌下脉络迂曲、苔少;脉象分布情况依次为脉细,脉沉迟无力,脉弦;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心功能Ⅲ级患者BNP、EF、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Ⅳ级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BNP、血清尿酸的升高,EF呈逐渐递减趋势(r=-0.728、-0.252,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素是气虚、血瘀、痰浊,可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中医辨证治疗;且血清尿酸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风险及预后评估因子。 张阳阳 郑刚 任耀龙 高蕊 张骞 齐婧 钟伟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高尿酸血症 中医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