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晓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硅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的研制被引量:10
- 2007年
- 阐述了新一代硅微通道板的主要性能。采用定向离子深度刻蚀技术在2和4硅片上刻蚀了四组不同直径的硅微通道板微孔阵列,分别采用PECVD技术和液体化学沉积两种方法制作了硅微通道板的连续打拿极,从而探索了研制新一代硅微通道板的途径。利用紫外光电法测试了硅微通道板的增益和增益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如果进一步改进制备工艺,硅微通道板可以实现较传统微通道板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增益均匀性。
- 牛丽红冯玉春阔晓梅王云程
- 关键词:硅微通道板
- 大面积高分辨率CsI(Tl)X射线转换屏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对X射线转换屏制备过程中,Tl+掺杂浓度、基底刻蚀、晶柱生长过程和防潮解等方面的大量实验研究,得到最佳掺杂浓度(摩尔比为0.055%)及合适的基底刻蚀深度(5μm)与工艺,实现对晶柱生长过程中表面形貌、温度、压力和转速的控制,研制出有效直径为100 mm、空间分辨率约为12lp/mm(厚度为300μm)的CsI(Tl)X射线转换屏.
- 廖华胡昕杨勤劳王光超王云程阔晓梅
- 关键词:数字成像
- 一种新型脉冲微束斑X射线源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技术,有效地控制LaB6阴极电子枪发射系统电子束发射的通与断,成功实现了新型台式微束斑X射线源的脉冲辐射。该X射线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LaB6单晶阴极电子枪发射系统,静电聚焦系统以及金属靶材系统。通过对该微束斑X射线源输出的X射线束斑、亮度等特性的初步实验测试,表明这种脉冲式微束斑X射线源具有束斑小、亮度高的特点,其中X射线束焦斑仅为10μm左右。
- 王凯歌牛憨笨郭保平阔晓梅王鹏业
- 关键词:电子枪X射线源焦斑栅极电压微束脉冲
- 非晶硒对X射线光电转换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非晶硒 X射线光电导具有很高的固有空间分辨率 ,有可能研制探测 X射线成象的平板化数字器件 ,在探测 X射线成象方面倍受注目 .它对 X射线的光电转换特性和灵敏度是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 .我们制作了约 40 0μm厚的非晶硒膜 ,在 1~ 1 2 .5 V/μm场强范围 ,0 .2~1 2 m R/s照射率范围测量了 X射线光电流值 .实验结果显示 ,非晶硒具有线性的光电转换特性 ,其灵敏度随场强的增加而增加 .计算表明 ,对于医疗诊断常用的轫致辐射 X射线谱 ,用 X射线在非晶硒中产生一电子 -空穴对所需的能量 W± 约 5 0 e V(1 0 V/μm场强 )
- 徐向晏牛憨笨阔晓梅王云程
- 新型随机导电基底
- 一种用在皮秒或飞秒变像管中的新型导电基底。它由随机走向的金属铝膜网络构成,用光刻技术及过渡蚀技术制作。
- 王云程马宝荣阔晓梅
- 关键词:铝光刻
- 用于X射线成像的非晶硒合金膜的制备和性能测试被引量:1
- 2001年
- 在X射线诊断成像方面 ,非晶硒 (a Se)是最有前途的探测材料之一。通过实验研究了a Se合金膜的制备方法 ,用飞行时间方法测量了载流子的漂移迁移率和寿命 ,讨论了对a Se合金膜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通过对40 0 μm厚a Se合金膜X射线光电流的测量 ,确定了a Se合金膜对X射线的光电响应特性。实验表明 ,a Se合金膜具有线性的光电转换特性 ;灵敏度与场强有关。在 10V μm场强下 ,对于医疗诊断常用的轫致辐射X射线谱 ,用X射线在a Se合金膜中产生一电子 -空穴对约需 45eV的能量。
- 徐向晏牛憨笨阔晓梅王云程郭振琪
- 关键词:飞行时间灵敏度电场强度载流子
- 共面线多阳极大面积光电倍增管的研制
- 2009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共面线结构的多阳极光电倍增管(CPWMA-PMT),可实现大的工作面积、反射式光电阴极和近贴式聚焦方式。阐述了CPWMA-PMT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设计与研制中的关键问题。对所研制的CPLMA-PMT进行了参量测试,验证了在近贴聚焦工作条件下采用共面线多阳极结构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 牛丽红杨勤劳廖华雷保国阔晓梅
- 关键词:光电倍增管共面线近贴聚焦
- 脉冲电镀制作自支撑的金鉴别率板
- 采用光刻技术与电镀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空间分辨率为3-20Lp/mm,厚度为10um的自支撑金鉴别率板。
- 王云程马宝荣阔晓梅
- 关键词:脉冲电镀光刻自支撑
- 文献传递
- 半导体玻璃微通道板的研制被引量:3
- 2007年
- 介绍了半导体玻璃微通道板的主要性能,并与传统铅硅酸盐玻璃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半导体玻璃的研制工艺,研究了利用半导体玻璃材料制备微通道板的工艺途径,开发了靠玻璃本身体电导性质而无需氢还原工艺的微通道板,即半导体玻璃微通道板。研制出孔径为20μm、外径为12 mm的半导体玻璃微通道板,实验利用紫外光电法测试了微通道板的增益、闪烁噪声和成像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微通道板具有明显的电子增益和低的闪烁噪声,并且通道表面稳定;利用磷硅酸盐玻璃材料可以实现体导电微通道板的制备。
- 易家良牛丽红阔晓梅周军兰
- 关键词:微通道板半导体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