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华
- 作品数:34 被引量:5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被引量:6
- 2023年
-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及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可以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显著,而在“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则被显著削弱。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陈作华郭春萌葛锐
-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金融市场稳定
- 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吗?--基于“陆港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9
- 2022年
-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陆港通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了高管减持的超额回报,从而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治理效应在公司前期盈余管理为负时更显著。本研究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类似陆港通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 陈作华陈娇娇吴大新
-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高管减持机会主义行为
- 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被引量:202
- 2015年
- 着眼于从应对公司风险的角度探究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应对公司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的作用机理,并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就越能有效抑制特定因素的发生,使得特质风险水平降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防御能力越强,应对经济因素或市场因素变动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有效弱化外部因素的冲击,进而使得系统风险水平显著降低。本文不仅揭示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也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检验积累了新的经验证据。
- 方红星陈作华
- 关键词:内部控制特质风险
- 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信息优势的视角被引量:2
- 2017年
- 内部人交易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信息优势是内部人交易并获取超常回报的重要动因,此领域的相关文献尤为繁杂,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本文首先对内部人交易和内幕交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进而基于信息优势的视角,从内部人择时能力、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内部人对信息质量的解读与信息披露质量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并得出了结论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探寻内部人交易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 陈作华孙文刚
- 关键词:内部人交易信息优势信息含量信息质量
- 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 2006年
- 汇率机制是汇率制度的实现形式,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机制存在政策性的过度干预、外汇市场结构失衡、缺乏弹性、调节缓慢等问题,没有体现出汇率制度的内涵,汇率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汇率机制的市场化创新已成大势所趋。文章认为,汇率机制市场化,要从物质经济的国情出发,培育规范的外汇市场,改革中央银行的监管机制,循序渐进地进行。
- 孙兆明陈作华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
- 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协调研究:理论基础、评价标准与政策建议被引量:23
- 2018年
- 会计信息是评价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尽管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是基于不同实践目标的制度安排,但是会计准则是金融监管的工具,也是政府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本文在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首先研究了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满足金融监管信息诉求下,提出评价会计信息的五大标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协调的政策建议。
- 王守海张晖陈作华高媛
-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稳定
- 外部薪酬差距与高管减持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引起了投资者、监管当局、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尽管学术界对高管减持动机进行了多角度考察,但仍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亟需探索。以高管薪酬视角探索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减持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外部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也有助于监管当局对高管减持行为实施精准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和有效契约理论,实证检验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减持的影响,从产权性质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两个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选择2007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薪酬差距与高管减持显著正相关,且在会计信息透明度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未呈现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稳健可靠。在拓展性检验中发现,相较于薪酬低于行业薪酬中位数的高管,薪酬高于行业薪酬中位数的高管更可能实施机会主义减持,并且外部薪酬差距越大,高管实施机会主义减持的频率和规模也越大。结果表明外部薪酬差距是驱动高管减持的重要因素,同时驱动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薪酬差距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有助于理解薪酬差距在高管减持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为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更具针对性地制定有关高管减持的监管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对于引导高管有序减持进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制定公平分配收入的政策和举措、培育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合理的经理才能发现机制以及制定薪酬机制提供�
- 孙文刚陈作华
- 关键词:高管减持高管薪酬机会主义会计信息透明度
- 内部控制与内部人亲属卖出股票交易行为的市场反应——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市场能否对内部人亲属卖出股票交易行为做出显著的反应,并探求内部控制在其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亲属在卖出股票交易中表现出了准确的市场择机能力,市场对此有着显著的负面反应;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上市公司相比,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亲属能够更为成功地选择在股价大幅度上升的恰当时点卖出股票,市场对此的反应也更加强烈。
- 陈作华温琳
- 关键词:内部控制
- 创新资本形成:“双区”建设的优先目标与实现路径被引量:4
- 2020年
- 当前,国际经贸摩擦此起彼伏,并可能长期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党中央适时推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双区")两大国家战略,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双区"建设的优先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培育成为创新资本形成中心。目前培育创新资本形成中心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创新基础已经较为完备,且金融中心优势、政策和制度优势明显。要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需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促进风险投资市场成长壮大,打造一流创新资本生态体系,稳步推进市场开放和"双区"市场连通与要素融合。
- 胡耀亭陈作华
- 关键词:创新资本资本形成金融开放
-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公司系统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 2014年
- 盈余管理是管理者掩饰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主要手段,投资者在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时需要识别出公司的盈余管理,并确定是否会受其影响。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系统风险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说明管理层操控盈余的程度越高,对投资者风险评价的影响就越大,公司的系统风险也越大。
- 陈作华金贞姬
- 关键词:盈余管理操控性应计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