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萍
- 作品数:36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
- 人工湿地自问世以来,被广泛用于SS、BOD
- 何池全李春辉方焰星雷雁茹陈学萍梁霞
- 文献传递
-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课程典型案例剖析研讨式教学探索
- 2022年
- 针对工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结合多轮次实际教学经验,积极探索运用典型案例开展剖析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专业课的典型案例及其修复技术教学实践中,努力强化工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效地培养适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
- 刘晓艳张新颖陈学萍王道源何池全
-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课典型案例剖析研讨式教学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
- 人工湿地自问世以来,被广泛用于SS、 BODs、NH4+-N、NO3--N、P、藻类和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去除。在人工湿地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是植物、微生物、填料共同作用的结果[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水净化的作用机理是...
- 何池全李春辉方焰星雷雁茹陈学萍梁霞
-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污水净化
- 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红砂岩石质文物自源性产碱细菌,提取胞外酶制剂,均匀喷洒于未生长苔藓的石质文物岩面,用以调控苔藓中生长的...
- 陈学萍刘泮坤陆永生黄继忠
- 厌氧氨氧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该重组工程菌为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本发明涉及的重组工程菌,通过提高该基因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实现厌氧氨氧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上...
- 陆永生陈学萍杨兴兴刘冬秀钱光人
- 文献传递
- 河口区域古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古菌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元素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口位于河流和海洋交汇处,其独特的环境特点为开展古菌研究提供了理想试验场。本文概括了古菌研究的发展历史和技术手段,如脂类结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区域古菌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影响古菌在河口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如纬度、盐度和水深等;此外,介绍了氨氧化古菌、深古菌门和产甲烷古菌等在河口环境中的生态学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展望了古菌在河口区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全面解析古菌群落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将有利于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为河口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唐旖岳一鸿蔡灵陈学萍杨明汪福顺
- 关键词:古菌群落结构生态功能
- 生物源Fe(Ⅱ)的形成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 2022年
- 铁是地壳中含量第四高的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对绝大部分生命形式至关重要。生物源Fe(Ⅱ)是异化铁还原菌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Fe(Ⅲ)为电子受体所形成的,形成机制包括直接接触、电子穿梭体、螯合剂和纳米导线。微生物介导的异化铁还原是自然界中Fe(Ⅲ)还原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生物源Fe(Ⅱ)对N、P和S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着重介绍生物源Fe(Ⅱ)形成机制及其诱导下,次生Fe(Ⅱ)矿物的形成机理,并阐述其在各类营养元素、重金属的还原固定和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生物源Fe(Ⅱ)对特定污染物在实际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冯威刘慧徐喜旺陈晨陈学萍陆永生
- 关键词:次生矿物污染控制
- 高校青年教师应努力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一些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助课环节及教学过程实践训练的现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他们尽快地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 刘晓艳吴明红钱光人何池全邹联沛陈学萍
-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驾驭课堂
-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度快速判断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度快速判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取方形双室反应器,反应器阳极槽内加入待测废水、经驯化后的厌氧污泥和阳极电极,调节pH至7~9并持续曝入氮气至少5min,封盖保持厌氧状...
- 陈学萍陆永生李晴淘陈昊宇张淳之
- 文献传递
- 藻菌共生体对乐山大佛红砂岩风化影响初探被引量:7
- 2018年
- 通过对乐山大佛的病害及现状勘察、现场取样,结合实验室分析,探讨了藻菌共生体生长对乐山大佛红砂岩风化的影响。大佛表面藻菌共生体主要为各种菌类,苔藓、地衣及硅藻等,通过对比发现,在同等潮湿的环境下,表面生长过藻菌共生体的岩石风化情况更加严重,在它们周期性生长及水的共同作用下,岩石表面出现片状剥落、表面溶蚀、粉化和龟裂起翘现象。这些共生体在岩石表面的生长一方面提高了岩石的持水量,增加了水对岩石的侵害,另一方面由于根系的新陈代谢,形成局部微环境,使周围岩石产生不同程度风化。藻菌共生体对乐山大佛红砂岩的风化初探,有利于为今后探索潮湿环境下红砂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黄继忠宋绍雷董海燕陈学萍彭学义
- 关键词:乐山大佛红砂岩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