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安

作品数:748 被引量:1,75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5篇期刊文章
  • 193篇会议论文
  • 39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8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12篇细胞
  • 162篇白血
  • 162篇白血病
  • 130篇基因
  • 123篇骨髓
  • 114篇耐药
  • 113篇肿瘤
  • 96篇造血
  • 94篇干细胞
  • 84篇多药
  • 84篇造血干
  • 83篇综合征
  • 81篇多药耐药
  • 79篇造血干细胞
  • 79篇增生
  • 76篇骨髓增生
  • 76篇骨髓增生异常
  • 71篇异常综合征
  • 71篇增生异常综合...
  • 70篇血液

机构

  • 697篇东南大学
  • 25篇南京大学医学...
  • 25篇南京铁道医学...
  • 25篇江苏省肿瘤医...
  • 20篇江苏省人民医...
  • 20篇南京铁道医学...
  • 18篇江苏省血液中...
  • 16篇南京红十字血...
  • 14篇乌尔姆大学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淮安市第一人...
  • 7篇常州市第四人...
  • 6篇复旦大学
  • 6篇江苏大学
  • 6篇南京工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医学部
  • 5篇苏州大学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744篇陈宝安
  • 239篇丁家华
  • 236篇程坚
  • 219篇高冲
  • 165篇赵刚
  • 157篇王骏
  • 139篇孙耘玉
  • 97篇鲍文
  • 86篇宋慧慧
  • 80篇高峰
  • 75篇夏国华
  • 52篇邵泽叶
  • 42篇余正平
  • 36篇王雪梅
  • 35篇马燕
  • 29篇李翠萍
  • 28篇张孝平
  • 24篇毕延智
  • 23篇刘苒
  • 20篇蔡晓辉

传媒

  • 119篇中国实验血液...
  • 48篇东南大学学报...
  • 40篇江苏医药
  • 29篇中华血液学杂...
  • 28篇白血病.淋巴...
  • 25篇现代医学
  • 17篇临床血液学杂...
  • 17篇国外医学(输...
  • 13篇南京铁道医学...
  • 13篇临床肿瘤学杂...
  • 1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3篇第11次中国...
  • 11篇第八届全国难...
  • 9篇第十五届全国...
  • 8篇临床检验杂志
  • 7篇癌症
  • 7篇江苏省第十七...
  • 6篇铁道医学
  • 6篇国际肿瘤学杂...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3篇2022
  • 8篇2021
  • 12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73篇2015
  • 17篇2014
  • 30篇2013
  • 76篇2012
  • 40篇2011
  • 47篇2010
  • 59篇2009
  • 38篇2008
  • 62篇2007
  • 36篇2006
  • 47篇2005
7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大鼠体内药动学及其与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体内药动学及其与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诺贝特原料药或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灌胃,剂量均为27 mg·kg^(-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参数拟合及组间比较。另取大鼠6只进行在体肠灌注观察肠吸收情况,采用HPLC法检测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及非诺贝特酸含量。计算药物体内吸收百分率(F)及在体吸收百分率(P),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原料药组和纳米混悬剂组AUC_(0-36)分别为(34.39±12.71)和(492.64±112.19)μg·h·mL^(-1),c_(max)分别为(3.56±1.24)和(39.19±2.55)μg·mL^(-1),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t_(max)分别为(2.47±0.16)和(1.95±0.72)h,纳米混悬剂低于原料药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与P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方程:F=3.691 1P-2.216 9,r=0.970。结论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生物利用度高,在体内吸收迅速且充分,其肠吸收动力学结果可用于预测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情况。
冯沁心黄琴琴王永禄李学明徐璐陈宝安
关键词:非诺贝特纳米制剂肠吸收灌流药动学
蚯蚓纤溶酶降低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及CD44v6表达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影响;体外粘附实验观察蚯蚓纤溶酶对胃癌细胞MGC803与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粘附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蚯蚓纤溶酶作用于MGC803细胞后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MGC803细胞CD44v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蚯蚓纤溶酶各用药组(2、4、8 uku/ml)对MGC803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嗣内呈剂量依赖关系。蚯蚓纤溶酶4、8 uku/ml作用于MGC803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明显下降(P<0.01)。2、4、8 uku/ml蚯蚓纤溶酶作用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84.80±2.1 4、30.69±3.66、21.75±2.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DNA半定量分析表明,各实验组CD44v6 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蚯蚓纤溶酶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降低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降低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提示蚯蚓纤溶酶可能具有潜在抗肿瘤转移作用。
陈洪余艳秋黄锦张治国陈宝安
关键词:蚯蚓纤溶酶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4V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2004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致的疾病 ,由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还不完全以及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异质性等因素 ,使得对MDS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成为一个难题。
马燕陈宝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治疗反应停维甲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
用于PRP分装的一次性多联血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RP分装的一次性多联血袋,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分装袋(1)、多个中间分装袋(2)和第二分装袋(3),各个分装袋上设置带有胶塞的加药管。该多联血袋可准确分装少量PRP,且具有加药功能,使用起来高效、便捷...
陈宝安王淑君栾建凤沈艳飞赵广超杜颖章美琳
文献传递
雷帕霉素抑制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作用的初步研究
<正>目的:本实验研究了雷帕霉素(RAPA)对于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免疫抑制药物比较作用效果。方法:1、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供鼠:雄性 C57B...
顾炎丁家华陈宝安高冲赵刚孙耘玉程坚王骏马燕宋慧慧鲍文王珏琼
关键词:雷帕霉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文献传递
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提高对少见淋巴瘤特殊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AITL的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结果患者为73岁女性,发病时以高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临床表现,后行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经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AITL,予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迅速获得缓解。结论AITL合并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病例较为罕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思路开阔,尽量避免漏诊、误诊。
刘泽法汤华周瑶张秋何美娟周靖泳陈宝安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来那度胺糖皮质激素
NKG2D介导正常人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诱导白血病细胞NK细胞表面活性受体(NKG2D)配体表达增加,增强NKG2D与其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的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方法用羟基脲处理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OUN-1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24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其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取正常人外周血分离NK细胞并在含IL-2的培养液中培养72h作为效应细胞,用羟基尿培养前后的OUN-1细胞作为靶细胞,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OUN-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羟基脲处理后的OUN-1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值分别为23.5±3.4和33.5±4.8]较未处理的OUN-1细胞(MFI值分别为8.9±0.9和14.5±0.6)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1和0.03),而ULBPl和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羟基脲亦能诱导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增加。正常人NK细胞对羟基尿处理过的OUN-1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杀伤率为(62.0±.6)%对(76.0±5.3)%,P=0.02],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76.0±5.3)%对(46.0±4.5)%,P=0.00]。结论羟基脲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系OUN-1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增加,从而增强NKG2D和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的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
卢绪章蔡晓辉马铃娣陈宝安
关键词:羟基脲杀伤细胞NKG2D配体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2003年
患者,男,32岁.2001年4月20日因发热、皮下出血15天,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200×109/L,Hb120g/L,Plt80×109/L,拟诊白血病转来我院.查体:全身散在大片瘀斑,扁桃腺不肿大,两上肢各触及一枚蚕豆大小淋巴结,无触痛,胸骨局限性压痛,肝脏不大,脾脏平脐.APTT延长(大于正常10秒),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粒0.4%,早幼1.2%,中幼24.0%,晚幼21.6%,杆状核12.0%,分叶核27.6%,嗜酸性5.2%,嗜碱性2.0%,红系2%.PH染色体(+,Ph+)细胞100%,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羟基脲2.0,2/日,3天后WBC未降,加用环磷酰胺0.4iv,1次/日,2天后WBC逐渐下降,单用羟基脲治疗并调整血象在正常范围后出院.
丁家华陈宝安苏爱玲
关键词: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应用蛋白质芯片检测多药耐药蛋白表达水平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芯片在检测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蛋白表达中的价值。方法以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为实验研究对象。将3种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玻片上形成微阵列,细胞直接与固定在芯片上的耐药抗体阵列反应,电荷耦合器件(CCD)检测反应结果,并与流式细胞术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K562细胞中,蛋白质芯片检测到P-gP和BCRP表达率低,MRP1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在K562/A02细胞中,P-gP和MRP1均有高水平表达,BCRP表达率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K562细胞P-gP、MRP1和BCRP表达率分别为5.98%±2.19%、95.80%±3.98%和1.03%±0.45%;K562/A02细胞P-gP、MRP1和BCRP表达率分别为92.67%±1.80%、97.18%±1.02%和3.98%±0.37%。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结果一致(Ρ>0.05)。结论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MDR蛋白结果可靠,具有高通量、低成本、制备简单、测定快速的优点。
陈宝安杜鹃张春秀程坚高峰陆祖宏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多药耐药蛋白蛋白表达水平K562/A02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
护理篇 慢性再障患者的日常护理
2013年
出血和感染是再障患者最为常见的两个死亡的原因。预防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是慢性再障患者日常护理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
陈宝安
关键词:慢性再障日常护理出血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