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光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7篇钢板
  • 6篇腰椎
  • 6篇胫骨
  • 5篇退行性
  • 5篇椎间盘
  • 5篇胫骨下段
  • 5篇微创
  • 5篇下段
  • 5篇疗效
  • 4篇腰椎间盘
  • 4篇手术
  • 4篇切口
  • 4篇切口治疗
  • 4篇微创小切口
  • 4篇微创小切口治...
  • 4篇小切口
  • 4篇小切口治疗
  • 4篇解剖型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第四...
  • 8篇广州市红十字...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9篇陈志光
  • 16篇梁伟国
  • 12篇周子强
  • 10篇吴劲风
  • 10篇叶伟雄
  • 6篇叶冬平
  • 6篇陈鸿辉
  • 5篇李锋生
  • 5篇叶韶辉
  • 3篇叶韶晖
  • 2篇陈瑞光
  • 2篇莫子丹
  • 2篇王文
  • 2篇张同仁
  • 2篇刘向荣
  • 1篇李爱国
  • 1篇刘向荣
  • 1篇叶葆青
  • 1篇万标林
  • 1篇王斌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骨...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加压钢板在上肢长管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上肢长管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 自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9月 ,选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上肢长管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 35例。按AO骨折分型 ,其中 11C3型 7例 ,2 1B3型 6例 ,2 3A3型 2例 ,2 3C2型 12例 ,2 3C3型 8例。 结果术后随访 3~ 2 0个月 ,平均 8个月。 35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术后 3~ 4周开始见骨痂生长 ,骨折临床愈合期为 6~ 10周 ,骨折愈合率 10 0 %。功能评定 :肩关节按Constant等标准 ,肘关节按Mayo标准 ,腕关节按NYOH标准 ,优 2 0例 ,良 11例 ,可 3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88%。 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具有钉 -板角度稳定性强和对骨膜血供损伤小的生物学固定优点 ,根据骨折情况可以选择加压机制。
梁伟国陈鸿辉刘向荣陈瑞光叶韶辉吴劲风莫子丹李锋生叶伟雄周子强陈志光黄绍荣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上肢粉碎性骨折手术方法临床分型内固定
自体椎板关节突柱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与同种异体+自体骨融合比较,探讨术中整块切除椎板关节突裁制柱状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11月采用术中整块切除椎板关节突裁制柱状植骨块与同种异体+自体骨融合治疗的62例腰椎退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自体柱状骨融合,自体柱状骨组)28例,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同种异体+自体骨融合,同种异体+自体骨组)3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等的差异。通过JOA评分、术后1年融合率等指标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0~35个月,平均26.3个月。A组与B组手术材料费和住院总费用比较有差异(P<0.05),A组比B组少;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住院天数、术后1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未见明显并发症,B组术后有2例伤口周围红肿、白细胞升高及1例脑脊液漏。[结论]通过与同种异体骨+自体骨融合比较,术中整块切除椎板关节突裁制柱状椎体间植骨块作为植骨材料,植骨融合界面大,椎间融合率高,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和实用的临床技术。
万标林梁伟国王斌周子强吴劲风陈志光
关键词:植骨融合同种异体骨移植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节段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系统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比较其与PLIF传统方法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4月采用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例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8~69岁,平均56.7岁。病史10~54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12~22个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32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0.8岁。通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分析来评价其疗效。[结果]与PLIF组相比,Coflex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术前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ROM较PLIF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末次随访手术上邻节段ROM较PLIF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flex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对维持脊柱单元运动稳定性、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陈志光梁伟国周子强李锋生叶韶辉吴劲风叶冬平陈鸿辉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
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6
2002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1年10月,采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68例股骨或胫骨干骺部粉碎骨折的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平均时间为10个月。65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满意,侧方成角8°1例,患肢缩短2cm2例。68例骨折全部愈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56例,良10例,可2例。无深部感染、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可以达到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伟国陈鸿辉叶伟雄张同仁吴劲风叶韶辉周子强刘向荣陈志光
关键词:干骺端骨折经皮钢板内固定
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010年4月采用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例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
叶冬平陈志光梁伟国周子强李锋生叶韶辉吴劲风陈鸿辉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
文献传递
棘突间稳定器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KMC(Kinetic Medical CO.)治疗腰椎问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入本科治疗,行棘突问稳定器KMC置人手术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共有14例纳入研究。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8~78岁,平均(57.0±11.83)岁。手术部位:L2,节段1例,L3A节段3例,L4,节段10例,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KMC置入。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标准(ODI)和VAS疼痛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按照是否行髓核摘除将病例分为髓核摘除组和非髓核摘除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患者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64.59±13.34)%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7±8.48)%,降低显著(P〈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29±1.2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4±1.0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和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中高、后高以及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宽度较术前增加明显。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变小,且是否行髓核摘除对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上-邻近节段活动度则无明显改变。截止到末次随访时为止,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间稳定器KMC能维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安全可行,在腰椎问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肯定,且对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小。
姚依村梁伟国吴劲风周子强陈志光叶韶晖李锋生叶冬平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内固定临床疗效
等离子刀间盘消融术联合椎前病灶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术中椎前病灶局部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刀间盘消融同期椎前病灶(颈前交感神经、钩椎关节、椎动脉前方和椎间孔处)注射组合药液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6例(53个椎间盘)。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8~81岁,平均58岁。结果:全部病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及椎前病灶注射顺利,未发生穿刺针管和刀头折断、大出血、大血肿和神经误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6~18个月,采用Odom法评定疗效,优:1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等离子刀颈椎间盘消融术同时对椎间盘外的其它继发病变给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混合型颈椎病的复杂病理因素。
梁伟国周子强叶韶晖吴劲风叶伟雄王文陈志光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术颈椎药物注射
微创小切口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解剖型胫骨远端支持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解剖型支持钢板治疗4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的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平均愈合时间16周。术后X线检查显示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满意,骨折全部愈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23例,良15例,可5例。结论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粉碎骨折,可以达到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志光梁伟国叶伟雄
关键词:胫骨骨折小切口解剖型钢板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CoflexCoex与KMC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比较棘突间稳定器KMC动力重建与Coflex植入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改变,评估KMC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Coflex组(19例)和KMC组(14例),均为单节段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病变节段及疾病诊断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腰椎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估腰椎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均获随访,Coflex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KMC组12~26个月,平均17.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椎间隙前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椎间隙中高、椎间隙后高、椎间孔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及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姚依村梁伟国吴劲风周子强陈志光叶韶晖李锋生叶冬平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内固定
微创小切口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
梁伟国陈志光叶伟雄叶冬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