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精日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石流
  • 6篇泥石
  • 6篇泥石流
  • 2篇地声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检测
  • 1篇信号检测技术
  • 1篇遥测
  • 1篇预警
  • 1篇振动
  • 1篇数据库
  • 1篇特征值
  • 1篇频谱
  • 1篇自动化
  • 1篇自动化观测系...
  • 1篇微处理器
  • 1篇微处理器控制
  • 1篇系统组成
  • 1篇蒋家沟泥石流
  • 1篇防灾报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陈精日
  • 4篇刘立秋
  • 1篇杨仁文
  • 1篇高翼
  • 1篇陈景武
  • 1篇李毅
  • 1篇叶明富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山地研究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泥石流监测预警站的组建被引量:1
1992年
泥石流监测预警站利用的是泥石流预警报系统,以便对泥石流进行监测后,作出泥石流预警报。泥石流预警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这就是:1.暴雨类泥石流预报子系统;2.泥石流地声报警子系统;3.泥石流规模报警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分别用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站所属的雨量、地声、泥位三类泥石流监测点上。泥石流预警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在蒋家沟研制而成,1985年底通过鉴定,获1986年度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陈景武陈精日
关键词:泥石流
泥石流地声参数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地声参数检测仪,它解决了现有泥石流地声信号检测技术中检测点单一、检测数据传输信号失真大,数据无法长期记录和保存的问题;它由多路地声信号采集通道、检波触发电路、A/D转换、数据存储器以及微处理器控...
陈精日刘立秋高翼李毅
文献传递
NJ—2A泥石流地声报警器研制与应用被引量:5
2001年
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始对泥石流地声 (振动 )特征值与泥石流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制成功“泥石流地声警报器”等 ,并先后在蒋家沟和长江上游三省六个站点安装使用了 8套仪器 ,其中有 5套“AJ— 2A地声遥测警报器”在 5个预警报站安装使用 ,其中宁南县城后山史家沟 1991年成功监测 5场泥石流 ,并发出预报警。使观测人员能及时进入观测现场 ,收集各种泥石流资料并随时监视着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一旦泥石流进一步发展可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时就能及时发出报警。通过上述成功监测实例又一次证明“泥石流地声警报器”进行泥石流防灾报警是可行的。本文还就“泥石流地声警报器”
陈精日刘立秋
关键词:泥石流振动防灾报警
泥石流地声参数传播特征值的测试与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应用新的地声参数测试仪,在现场采集了多阵泥石流地声信号,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处理,提出泥石流地声参数值的大小与检测距离有关,地声波的衰减系数与埋设传感器地点的岩体质地有关。利用泥石流地声随距离变化的衰减系数。
陈精日刘立秋叶明富
关键词:泥石流地声频谱
泥石流自动化观测系统被引量:6
2001年
东川泥石流自动化观测系统是在原有的半自动化监测系统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它通过综控中心、地声遥测、泥位遥测、雨量遥测、有线泥位和冲击力接口六个子系统共同完成对泥石流构成的一些主要参数包括降雨量、地声强度、泥位高度、表面平均流速、冲击力强度等数据进行同步采样并储存 ;系统对现代软硬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该系统具有很高的智能性和可扩充性。
陈精日刘立秋
关键词:泥石流自动化遥测地声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要素观测数据整编被引量:8
1998年
根据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所在地蒋家沟的多年观测数据,利用成熟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按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对泥石流运动要素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机处理,提出了建立泥石流运动要素数据库的内容及其指标和计算公式,并对数据库的编建原则、特点及结果表达进行了讨论。
杨仁文叶明富陈精日
关键词:泥石流数据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