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钧

作品数: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艾滋病
  • 4篇艾滋病病毒
  • 3篇吸毒
  • 3篇基因
  • 2篇定群研究
  • 2篇亚型分析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感染者
  • 2篇艾滋病毒
  • 2篇HIV-1
  • 2篇HIV-1流...
  • 2篇HIV感染
  • 2篇HIV感染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血清型
  • 1篇氧化酶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机构

  • 8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云南省卫生防...
  • 1篇四川省卫生防...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陈钧
  • 4篇段一娟
  • 4篇张家鹏
  • 3篇郑锡文
  • 3篇管永军
  • 3篇张桂云
  • 3篇段松
  • 3篇田春桥
  • 3篇赵全壁
  • 2篇曲书泉
  • 2篇李大勤
  • 2篇李志荣
  • 2篇林纪胜
  • 2篇谈幸之
  • 1篇纪绍忠
  • 1篇蔡有余
  • 1篇马义才
  • 1篇曾毅
  • 1篇秦光明
  • 1篇刘刚

传媒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省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32
1998年
使用PCR对 9份采集于 1996年中旬的四川省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 - 1阳性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样品进行扩增 ,获得HIV - 1膜蛋白 (env)基因的核酸片段 ,并对其C2-V3及邻区 350~ 4 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9份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 - 1毒株序列 ,其中B亚型 5份 ,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1.4 % ;C亚型 4份 ,在不包括sc3号样品的情况下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2 .6% ,而sc3号样品与其它 3份样品在核苷酸序列上的差异却达 11.5%。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 ,属四川B亚型的 5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中国云南德宏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 ,基因离散率在 3.6%~4 .3%的范围内 ;属四川C亚型的 4个毒株除sc3外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德宏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 ,其基因离散率均为 3.1% ,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3.1% ,而sc3号序列与印度、中国德宏和非洲C亚型HIV - 1的基因离散率却在 10 .1%~ 17.2 %的范围内。提示 ,HIV - 1在四川的流行时间不长 ,且其B和除sc3之外的C亚型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 - 1毒株密切相关 ,而由sc3所代表的C亚型毒株则存在目前还尚不了解的其它传入来源。
秦光明邵一鸣刘刚苏玲张灵麟管永军郑国英陈钧马义才赵全壁JosefKostlerHansWolf
关键词:基因变异艾滋病毒基因序列HIV-1
云南瑞丽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gp120基因C2-V3区的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17份1995年初采集于云南瑞丽市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7份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8%和22%,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B亚型的12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代表株yn289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44%~49%的范围内;属C亚型的5个毒株则与主要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的共享序列ccon及瑞丽C亚型代表毒株yn272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19%。以上数据进一步确认我们的结论,即HIV-1在瑞丽的流行以B亚型毒株为主、C亚型的传人和流行时间较短。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中GPGQ占50%,GPGR则仅占25%,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我们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
管永军陈钧邵一鸣赵全壁曾毅曾毅段一娟张家鹏Hans Wolf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转变
1993年云南省瑞丽等地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定群研究被引量:23
1994年
1993年3月对已建立一年的吸毒者定群研究现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再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755例吸毒者及102例配偶。从1992年进入定群研究HIV阴性的89例静脉吸毒者中,1993年又采到血样有54例,其中9例血清转阳。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1992年和1993年静注者血清阳转率(/百观察人年)分别为43.2%及40.0%,12.2%及12.2%,0%及0%。1993年新进入定群研究的116例静注者中,采集到血样的有104例,发现HIV阳性38例。上述三市县1992年及1993年入定群研究的静注者的HIV感染率分别为81.8%及85.7%,44.6%及40.0%,5.1%及0%。可以看出血清阳转率的高低与HIV感染率高低相吻合。HIV阳性者的配偶1990、1992及1993年的HIV感染率分别为3.1%、9.8%和7.4%,有上升趋势。潞西县HIV阳性者少,静脉注射出现时间晚,但近年来静脉吸毒者比例上升快,值得注意。
郑锡文张家鹏曲书泉程何菏林纪胜段松陈艳麟段一娟李大勤李志荣张桂云寇静冬陈钧潘颂峰田春桥张勇金莉
关键词:吸毒静脉艾滋病艾滋病毒
云南省陇川县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6
1997年
使用PCR对21份采集于1995年中的云南陇川县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份陇川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7%和3.3%。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陇川B亚型的14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3.9%~4.5%的范围内;属陇川C亚型的3个毒株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瑞丽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2.5%。以上数据提示,HIV-1在陇川的流行时间不长,且B和C亚型毒株的传入时间相差1年左右。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列中GPGQ占64.3%,GPGR则仅占28.6%,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作者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相吻合。
陈钧管永军邵一鸣田春桥赵全壁赵全壁张家鹏张桂云JosefKostler张家鹏
关键词:HIV-1艾滋病病毒膜蛋白
大蒜水提取液对大鼠体内抗氧化酯及谷胱甘肽转硫酶的影响
1992年
本文观察了大蒜水提取液对wistar大鼠体内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和三种抗氧化酶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大蒜能够显著增强大鼠体内抗氧化酶及GST酶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该研究提示:1)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GST的活性和水平可能是大蒜抗癌防衰老的机制之一;2)大蒜可能对于人类肿瘤的预防及抗衰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谈幸之陈钧蔡有余
关键词:大蒜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硫酶
1994年对云南省瑞丽等地HIV感染者定群研究及KAP调查被引量:15
1995年
1994年对已建立两年的吸毒者HIV感染定群研究现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再次进行追踪调查,共调查吸毒者522名,全部采集了血样,其中1992年和1993年进入定群研究的静注毒品HIV阴性者分别为26名及39名,检测结果10名血清转呈阳性。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静注者血清阳转率(/百观察人年)分别为25.0%、16.3%及0.0%。1994年新进入定群研究的静注者中有105名采集到血样,发现IIIV阳性46名。瑞丽、陇川及潞西的HIV感染率分别为61.8%、38.5%及0.0%。本次对522名吸毒者进行KAP调查结果显示,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与HIV感染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潞西县HIV阳性率低,可能与以汉族为主、文化程度高、很少去缅甸有关。
郑锡文张家鹏陈艳磷贾曼红陈钧张勇刘小良寇静冬林纪胜杨朝军曲书泉程何荷李大勤吴运超田春桥张桂云段松段一娟李志荣马少华
关键词:吸毒定群研究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
云南省瑞丽市静注毒品人群HIV感染者死亡情况调查被引量:3
1995年
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对1989年10月~1993年10月瑞丽市静注毒品人群HIV感染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在观察期内,395名HIV阳性队列中死亡61人,累计死亡率15.4%;对照组192名HIV阴性静注毒品队列死亡18人,累计死亡率9.4%,两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对危险度(RR)1.6(95%可信区间1.0~2.5)。按死因分类后,两队列死因不明和意外死亡类别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保持较高的主要为由吸毒过量、殴斗自杀行为所致的意外性死亡率(分别为4.7%、5.8%)。但是,在因病死亡类别,HIV阳性队列死亡率为8.4%,显著高于HIV阴性队列3.1%的水平(P<0.05),RR为2.7(95%可信区间2.1~6.1)。若去除HIV阳性队列中2名AIDS死亡病例后,比较两队列非AIDS性死亡率,HIV阳性队列为13.9%,HIV阴性队列为7.9%,差异显著(P<0.05),RR为1.7(95%可信区间1.0~2.8)。结果表明,瑞丽市的静注毒品者中,HIV阳性人群死于疾病的机会较HIV阴性人群高,其中可能包括部分漏报的AIDS病例,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有关AIDS诊断标准的培训。
段一娟郑锡文郑长虹郗承会杨忠桔杨映全吴运超李州林陈钧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吸毒流行病学死因
轮状病毒1、2血清型VP7蛋白基因的扩增及其克隆被引量:1
1994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了轮状病毒Wa株(第1血清型)和DS-1株(第2血清型)的全长VP7蛋白基因,利用两引物5'末端的多接头位点,以pUC18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两株RVVP7基因cDNA拷贝的重组体。经PCR扩增制备得1~4血清型RVVP7基因高变区(51-392核苷酸) ̄(32)P标记核酸探针,对重组质粒型别进行了Southern和斑点杂交鉴定,结果Wa株VP7基因重组体只与1型探针呈强杂交信号,DS-1株重组体只与2型探针呈强杂交信号。
陈钧纪绍忠谈幸之范明远
关键词:轮状病毒基因克隆血清型蛋白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