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遗址
  • 6篇土遗址
  • 3篇锚杆
  • 3篇木锚杆
  • 3篇考古
  • 3篇夯土
  • 2篇石灰
  • 2篇史前
  • 2篇史前考古
  • 2篇浆液
  • 2篇波速
  • 1篇英文
  • 1篇三轴试验
  • 1篇渗透性
  • 1篇石英砂
  • 1篇重塑黄土
  • 1篇稳定性
  • 1篇稳态视觉诱发...
  • 1篇锚固
  • 1篇锚固性能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7篇敦煌研究院
  • 3篇西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10篇陈鹏飞
  • 8篇谌文武
  • 7篇张景科
  • 4篇王南
  • 3篇李最雄
  • 3篇孙满利
  • 3篇郭青林
  • 3篇张帅
  • 2篇杨善龙
  • 1篇陈玲玲
  • 1篇许敏鹏
  • 1篇和法国
  • 1篇戴鹏飞
  • 1篇孙冠平
  • 1篇曾俊琴
  • 1篇徐登科
  • 1篇叶飞
  • 1篇刘伟
  • 1篇郭志谦
  • 1篇陆恺

传媒

  • 2篇敦煌研究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Journa...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史前土遗址模拟考古探方发掘期间的稳定性监测和评价(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考古开挖过程中的探方稳定性,以杭州地区良渚遗址为例,开挖了长、宽为5 m,深度为2.3m,中间附带考古柱的模拟考古探方.在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探方和邻近区域的稳定性参数,包括地面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监测.监测数据表明,由于降水和探方侧边卸荷引起的地面沉降基本上随着离探方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探方四边的侧向位移显示也沿深度方向的非线性变化且最大侧向位移值满足稳定性要求.孔隙压力和水位数据的变化表明,软土地区土体固结速率较慢,探方开挖之后的长期稳定性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模拟探访发掘证明了台阶状开挖可以比垂直开挖更有效地减少侧向位移.模拟试验对于杭州良渚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提供了参考价值.
谌文武戴鹏飞张景科陈鹏飞郭青林孙满利
关键词:考古发掘
潮湿环境模拟考古土遗址夯筑支顶加固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潮湿环境土遗址加固效果评估方法,在杭州地区进行现场模拟探方加固实验,并对加固后坑壁的波速、含水率、相对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对加固的模拟探方稳定性做出评估,以望通过采用科学定量手段评价土遗址夯筑支顶加固效果,为土遗址夯筑支顶加固效果评估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探方坑壁表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含水率变化量逐渐减小;加固后坑壁土体初始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且后期硬化过程也较上部区域快,土体强度随时间在逐渐增加;夯筑后坑壁前四五天位移值逐渐增大,且位移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后期趋于稳定。研究表明,基于变形监测技术评估夯筑体整体稳定性科学合理,基于表层含水量和波速变化评估夯筑土体强度变化是较好的手段。评估结果可为其他潮湿地区土遗址夯筑加固效果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曾俊琴陈鹏飞张景科谌文武杨善龙
关键词:土遗址含水率波速
增强现实场景下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机械臂控制系统被引量:7
2022年
目前脑控机械臂在医疗康复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宽广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灵活性较差、使用者易疲劳等不足之处。针对上述不足,该文设计一套增强现实(AR)环境下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机械臂异步控制系统。利用滤波器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FBCCA)实现对12个目标的识别;提出基于投票策略和差值预测的动态窗口,实现刺激时长的自适应调节;利用伪密钥实现机械臂异步控制,完成拼图任务。试验结果表明,动态窗口可以根据受试者状态自动调整刺激时长,离线平均准确度为(93.11±5.85)%,平均信息传输速率(ITR)为(59.69±8.11)bit·min^(–1)。在线单次命令平均选择时间为2.18 s,有效地减轻受试者的视觉疲劳。每位受试者均能迅速完成拼图任务,证明了该人机交互方法的可行性。
陈玲玲陈玲玲谢良陈鹏飞徐登科闫慧炯许敏鹏徐登科印二威
关键词:脑机接口机械臂
FLAC^(3D)在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直立探方稳定预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算。模拟探方为直立式,尺寸(长×宽×深)为5m×5m×2.4m。模拟发掘过程采取降排水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随开挖不断进行,坑壁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曲线形状呈"弓"型,水平位移由顶部至底部先增大到极值后减小,极值点位于距顶部1.75m的坑壁处。(2)最终安全系数为2.37。(3)得出了潜在滑移带所在位置,坑壁滑移带剪出口位于坑壁2.0m—2.4m处。计算结果可以为现场考古模拟发掘试验提供参考,为直立式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加固提供依据。
陈鹏飞张景科谌文武杨善龙和法国陆恺
关键词:FLAC^3D
重塑黄土饱和与固结时间三轴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饱和黄土三轴试验中,土样饱和及固结过程是否完成对试验结果至关重要。土工试验饱和方法中,通常所使用的抽气饱和是提高土样饱和度的有效方法,但对于重塑马兰黄土样,抽气饱和中试样浸水后会发生结构溃散。因此,土样只能在三轴仪上进行饱和。本研究基于GDS非饱和三轴仪对兰州地区的马兰黄土重塑样进行多次饱和试验与固结试验,提出在GDS三轴仪外压力室外部设置三通接头,将试样顶部和底部接通汇集为同一路径,将饱和路径与排水路径均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可明显缩短试验饱和时间与固结时间,进而实现在土样达到预定饱和度情况下缩短试验总时间的目标。而且,本试验中土样上、下同时进水或排水,也符合土体在自然界真实赋存状态下的饱和与固结过程。经反复验证,该方法在粉质黏土重塑样的三轴试验中使用效果较好。
谌文武刘伟孙冠平毕骏张帅陈鹏飞
关键词:三轴试验固结试验
基于水硬石灰与粉煤灰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硬石灰拌合粉煤灰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锚固系统的失效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应变与荷载时程关系及传递关系.通过对拉拔力的检测,室内模型可以提供21~30 kN的极限锚固力,现场锚固系统可以提供6.94~16.00 kN的极限锚固力.通过对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锚固系统表现出低弹性、高塑性的特征.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单峰值分布、高值出现在锚固末端、压应力出现等特点,呈现出拉力型和压力型全长黏结锚固系统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更合理地夯土遗址锚固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王南张景科谌文武李最雄孙满利陈鹏飞
关键词:木锚杆锚固性能
夯土-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木锚杆锚固系统性能被引量:11
2015年
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试验,对基于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50cm锚固长度可以提供30~45kN(室内)与16.2~19kN(现场)的极限锚固力;锚固系统具有较强的延性;在加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单峰值或双峰值分布、界面应力向锚固末端传递、压应力出现在锚固段中末端等特征,表现出复杂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在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上适合于夯筑土遗址加固,并与遗址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张景科陈鹏飞谌文武李最雄王南张帅
关键词:锚杆
夯筑土遗址中基于PS-(F+C)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锚固试验,对基于高模数硅酸钾溶液-(粉煤灰+粉土)(PS-(F+C))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室内试验极限锚固力(24~38 k N)远大于现场试验值(2.5~8 k N);锚固系统具有低弹性强塑性特征,表现出极强的延性;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多峰值分布、高值往往出现在锚固末端、压应力出现等特征,表明该锚固系统兼有拉力型和压力型全长黏结性锚固系统的特点;该系统适合于夯筑土遗址锚固,与遗址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兼容性。
张景科王南谌文武李最雄郭青林陈鹏飞
关键词:木锚杆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模拟探方长期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探方长期稳定研究对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良渚遗址类似环境下的试验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开展模拟探方开挖,运用温湿度计、沉降计、位移计、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开展探方的长期稳定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棚有效阻止了大气降水入侵并适度控制微环境;探方坑体沉降和坑壁侧向水平位移均随着时间呈现非线性增长;总体上,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呈降低趋势;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反映出粘土排水固结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时空效应,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劣化过程,需要必要的力学稳定性控制措施;同时,探方坑壁土体干缩开裂对于信息判读的影响需深入研究。
王南张景科黄军朋陈鹏飞郭青林孙满利
基于SH加固材料的土遗址夯土试样室内滴渗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表面严重风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解决防风化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研制的防风化加固材料进行工程加固和修复,然而防风化加固材料的研制尚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SH滴渗夯土试样表面渗透半径和渗透速率的分布变化规律,及渗透加固后试样波速和崩解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孔最优注浆量为30~40 m L,此时滴渗时间约为300 min,最终表面渗透半径为3~4 cm。渗透后试样波速升高,抗崩解性能明显提高,以1.0%SH渗透后最为明显。
谌文武郭志谦徐彦荣陈鹏飞张帅叶飞
关键词:夯土渗透性波速崩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