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炳莉

作品数:38 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发光菌
  • 8篇细胞
  • 6篇联合毒性
  • 5篇毒性
  • 5篇取代芳烃
  • 5篇芳烃
  • 5篇MCF-7细...
  • 4篇毒性评价
  • 4篇生态风险
  • 4篇沉积物
  • 3篇增殖
  • 3篇生物毒性
  • 3篇双酚
  • 3篇水质
  • 3篇水质基准
  • 3篇细胞增殖
  • 3篇氯酚
  • 3篇河流
  • 3篇SDS
  • 2篇毒性分析

机构

  • 14篇大连民族学院
  • 14篇上海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38篇雷炳莉
  • 15篇董玉瑛
  • 9篇王子健
  • 6篇黄圣彪
  • 5篇刘倩
  • 4篇查金苗
  • 4篇康佳
  • 3篇安静
  • 3篇钟玉芳
  • 3篇曾祥英
  • 3篇孙延枫
  • 3篇刘操
  • 3篇张春宝
  • 3篇于志强
  • 3篇王艺陪
  • 3篇文育
  • 3篇张凯琼
  • 2篇余应新
  • 2篇海华
  • 2篇鲍雅静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4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大连民族学院...
  • 2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化学世界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化学进展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五届环境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实验设计研究DES和EV对MCF-7细胞增殖的联合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己烯雌酚(DES)和戊酸雌二醇(EV)对MCF-7细胞增殖的单一毒性和等浓度配比下的联合毒性作用,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的判断,同时进行了联合毒性作用的3×3析因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作为对比.结果表明,EV的24、48和72 h对MCF-7细胞增殖率的EC50值分别为6.02、0.40和0.33 nmol·L-1,DES的24、48和72 h的EC50值分别为5.90、6.98和2.90 nmol·L-1,等浓度配比下其联合毒性的EC50值分别为2.33、0.71和0.39 nmol·L-1,用相加指数判断其联合作用类型,在24 h显示为协同作用,其它两个时间段显示为拮抗效应,但从数值上可以发现协同和拮抗效应均不强,接近相加的联合效应类型.析因实验结果显示24、48和72 h这3个染毒时间段均显示了相加作用类型.析因实验与等浓度配比下获得的联合毒作用类型基本一致,但析因实验设计更为简捷方便,同时避免了由于计算EC50值产生的偏差对联合效应类型的影响.
刘倩雷炳莉安静尚羽钟玉芳康佳文育
关键词:联合毒性己烯雌酚戊酸雌二醇
综合多介质模型的发展概述被引量:3
2005年
综合多介质模型能够反映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介质中发生的稀释、扩散、降解等一系列变化信息,是评价化合物环境行为的有效工具。在介绍了多介质模型分类情况的基础上,概述了综合多介质模型发展历程,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董玉瑛雷炳莉
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水样的生物毒性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的水样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并比较水样经亲水-疏水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分析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的贡献.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进行综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均对发光菌显示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其毒性级别从低毒到剧毒,呈现较大差异.总体上说,大沽排污河水样的毒性高于永定新河,并且均表现为水样富集前的毒性大于富集后毒性.通过计算发现,南八里台等5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超过90%;而其他7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则在40%以下,这说明造成发光菌毒性的物质主要是不易被HLB柱富集的化合物.
雷炳莉
关键词:发光菌生物毒性评价
风险污染物短期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水污染事故的短期高剂量暴露造成的急性生态危害及水生生物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我国以往的水污染事故,多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来判断水体是否安全,缺乏对水生生物保护的安全效应阈值或风险值.国外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虽然限定了一些风险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效应阈值或称为无效应阈值或风险值,但其无效应阈值的计算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慢性毒性值,其生态风险值也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风险,缺少对水污染事件短期高剂量暴露下化学品的阈值限定及风险评估.本研究结合常规生态风险评价的理念及美国EPA短期暴露情况下保护水生生物基准值的制定方法,探讨了水污染事件的短期高剂量暴露情况下风险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效应阈值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同时对建立我国水污染事故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出了建议.
雷炳莉孙延枫刘倩于志强曾祥英
关键词:水污染事故
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存在状况被引量:15
2008年
为了调查温榆河沉积物中雌激素物质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萃取、GC/MS法研究了6种常用雌激素(包括己烯雌酚DES、雌酮E1、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三醇E3和戊酸雌二醇EV)在北京温榆河上游及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并对其分布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范围为0.39~36.6 ng/g,平均浓度为10.2ng/g,其中E1和E2在所有样点均有检出,并且在每个样点均表现出E1的浓度高于E2的浓度,其它4种雌激素只在部分样点有检出.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合采样点周边入河污染源分布情况,判断其主要来自沿岸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支流,与国外已经有分析数据的研究区域相比,该河流中部分雌激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或偏高水平。
雷炳莉黄圣彪王东红骆坚平王子健刘操
关键词:雌激素沉积物
基于本土物种的3种典型化合物急性生态效应阈值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是进行风险污染物水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进行了3种典型化合物五氯酚、硝基苯和氯化镉对10种我国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24 h、48 h和96 h的急性毒性测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相应的急性PNEC,同时与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毒性数据库里的毒性数据计算获得的急性PNEC值,以及综合本实验结果与毒性数据库里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急性PNEC值进行对比,发现通过3种数据来源获得的急性PNEC值中,硝基苯的PNEC值差异较大,由本次实验结果获得的急性PNEC值最小;其他2种化合物差异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本次实验所选的本土生物中华田螺和麦穗鱼对硝基苯比较敏感,并且数据库中硝基苯的急性致死数据较少、毒性值较大且变化范围较窄,而其他2种化合物数据量较为丰富,变化范围较宽,包括了较敏感物种的毒性数据。这表明为给我国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保护,对于数据量较为丰富并且毒性值变化较宽的化合物(如五氯酚和氯化镉)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库里的毒性数据进行PNEC值的计算;而对于毒性数据量较少、毒性值偏大且变化较窄的化合物(如硝基苯)需要进行本土敏感物种的毒性测试。
雷炳莉许洁孙延枫于志强王艺陪曾祥英
关键词:硝基苯五氯酚氯化镉
中国主要河流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被引量:34
2009年
以现有的中国主要河流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定义1个危害商,利用商值法筛选出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7种对水生生态具有潜在风险的PAHs.以河流水相中PAHs浓度数据为依据,结合毒性数据库中PAHs水相浓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分析了这7种PAHs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筛选出的PAHs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蒽>荧蒽>苯并[a]芘>菲>.
冯承莲雷炳莉王子健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态风险概率风险评价
温榆河沉积物中壬基酚和双酚A的分布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GC/MS对温榆河上游及干流的主要排污口、重点闸坝、主要入河口等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NPs)和双酚A(BPA)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普遍检出NPs和BPA,浓度范围分别为125—8157.9ng·g-1和0.6—59.6ng·g-1.其浓度水平与水中总有机碳(TOC),总磷(TP)和总氮(T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合采样点周边入河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判断其主要来自沿岸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支流.
雷炳莉骆坚平查金苗黄圣彪刘操王子健
关键词:沉积物壬基酚双酚A
太湖流域3种氯酚类化合物水质基准的探讨被引量:54
2009年
按照美国地面水水质基准制定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太湖流域广泛存在的水生生物物种并收集了相应的基础毒性数据,探讨了五氯酚(PCP)、2,4-二氯酚(2,4-DCP)和2,4,6-三氯酚(2,4,6-TCP)在我国太湖地区的水生态基准的定值.同时采用蒙特卡罗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和生态毒理模型方法预测了3种氯酚类化合物对太湖水生生物的急性基准浓度(CMC)和慢性基准浓度(CCC).结果表明,基于EPA规范方法和急慢性毒性比率得到的PCP、2,4-DCP和2,4,6-TCP3种氯酚类化合物的CMC值分别为25、908和594μg·L-1,CCC值分别为12、176和162μg·L-1;基于SSD曲线得到的CMC值分别为25、818和648μg·L-1,CCC值分别为6、75和198μg·L-1;基于生态毒理模型得到的CCC值分别为4、15和67μg·L-1,显示出3种方法得到的氯酚类化合物的CMC或CCC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在数值上由生态毒理模型得出的CCC要小于其它两种方法,并且除PCP的急慢性基准值与美国EPA推出的水生态基准值相近外,其它两种氯酚类化合物的急慢性基准值均低于美国EPA推出的急慢性基准值.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雷炳莉金小伟黄圣彪王子健
关键词:氯酚太湖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苯酚、硝基苯、甲苯3种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在等浓度配比条件下,SDS与这3种取代芳烃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毒性单位、相加指数、相似性参数和混合毒性指数进行毒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SDS与取代芳烃苯酚、甲苯和硝基苯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SDS与苯酚、甲苯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而与硝基苯则表现为弱拮抗作用;对环境存在风险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当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共存时会增加该类物质的环境风险性。根据发光原理和混合体系组成,可初步推测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
董玉瑛雷炳莉鲍雅静
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芳烃联合毒性发光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