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鞠爱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胃镜
  • 3篇胃镜诊断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胃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HP感染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医药治疗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恶性...
  • 1篇上消化道疾病
  • 1篇上消化道溃疡
  • 1篇上消化道肿瘤
  • 1篇随访
  • 1篇随访分析

机构

  • 5篇烟台市毓璜顶...
  • 4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鞠爱红
  • 4篇牟正彬
  • 2篇刘心华
  • 1篇明俊英
  • 1篇王明春
  • 1篇房太勇
  • 1篇臧丽丽
  • 1篇黄留业
  • 1篇林淑娟
  • 1篇曲桂梅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祛泻壮元袋治疗虚寒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用自行研制的祛泻壮元袋外治虚寒性腹泻60例,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8.3%,与补脾益肠丸对照组30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明显优于补脾益肠丸。祛泻壮元袋对虚寒性腹泻病人的腹部畏寒喜暖、脐腹冷痛、腹胀、肠鸣、腹泻有良好的治愈效果,且经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等临床检验所验证。在治疗中、舌象、脉象也随治疗效果呈正相关改变。未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张先俊王传良鞠爱红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五更泻补脾益肠丸
祛泻壮元袋治疗虚寒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祛泻壮元袋外治虚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 6 0例 ,平均年龄 4 7 72岁± 12 89岁 ,给予祛泻壮元袋外用 ;对照组病人 30例 ,平均年龄 4 7 33岁± 12 0 4岁 ,给予补脾益肠丸口服 ,每次 6g ,3次 d ,两组疗程均为 6 0d ,并与治疗前后分别行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等临床检验。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6 3 3%,总有效率为 98 3%;对照组治愈率 4 3 3%,总有效率达 80 %。经统计学比较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 :祛泻壮元袋对虚寒性腹泻病人疗效显著 ,尤其对病人所表现的腹部畏寒喜暖、脐周冷痛、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未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张先俊王传良鞠爱红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烟台市区近十年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与流行病学研究
<正>目的了解烟台市区胃癌发病率及临床与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10年间经胃镜、病理检查及外科手术确诊为胃癌的2317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10年间接受胃镜检查者30058例共检出胃癌2317例,检出率7.77%...
鞠爱红刘心华刘彩霞藏丽丽
文献传递
胃粘膜粗大皱臂的临床随访分析
2001年
鞠爱红牟正彬
关键词:临床随访胃镜诊断HP感染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诊断与临床特征
1995年
我院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共做胃镜检查4221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56例。为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本文作如下分析:
牟正彬鞠爱红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胃镜诊断上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肿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黏膜粗大皱襞的胃镜诊断与病因分析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胃黏膜粗大皱襞的胃镜诊断与病因。方法 :对 6 8例首次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粗大皱者襞进行胃镜及临床随访。结果 :胃黏膜粗大皱襞的病因有HP感染相关性胃炎 (47.1% ) ,皮革胃 (2 3 .5 % ) ,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 (11.8% ) ,Menetrier病 (5 .9% ) ,其余艾 -卓综合症 ,嗜酸细胞性胃炎、甲减、慢性浅表性胃炎并肠化生(各占 2 .9% )。形成胃黏膜粗大皱襞的病因 70 .6 %具有胃镜下较典型形态特征 ,2 9.4%形态特征不典型 ,甚至少数胃良性病变胃镜表现为恶性征象 ,相反胃恶性病变仅表现为一般的炎症及糜烂 ,造成胃镜下误诊。胃镜及胃镜下病理确诊率为 82 .4% ,胃镜下多次多点活检 ,深凿活检、黏膜切除法及超声内镜可提高早期的诊断率。本组病例HP感染率高达 83 .8% ,根除HP感染可使胃黏膜粗大皱襞消失。结论 :胃黏膜粗大皱襞的病因最常见为HP感染相关性胃炎 ,其次为皮革胃、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enetrier病。HP感染与胃黏膜粗大皱襞的形成关系密切 ,根除HP感染可作为其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胃镜。
鞠爱红牟正彬明俊英
关键词:病因胃镜检查HP感染组织活检
烟台市区近10年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
2006年
目的 了解烟台市区胃癌发病率及临床内镜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我院10年间经胃镜、病理检查及外科手术诊断为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本组10年间共检出胃癌2192例,检出率7.29%;(2)胃癌患者男女之比为2.82: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胃癌患者平均检出年龄60.24岁,以50-70年龄多发,占57.11%;(4)早期胃癌检出率19.29%.结论 (1)本组胃癌检出率7.29%。胃癌检出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胃癌男性多于女性;(2)胃癌的好发部位为胃窦,以隆起型为主;(3)胃癌高发病年龄在50-70岁.并发症以出血、梗阻居多;(4)胃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胃镜下缺乏特征性改变.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关键在于普及内镜普查及内镜医生认真仔细的检查及多点多部位活检.早期胃癌检出率17.02%,内镜下以Ⅲ型为主,占早期胃癌82.31%。
鞠爱红臧丽丽牟正彬刘心华
关键词:胃癌流行病学
小探头超声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大肠平坦型病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染色内镜检出直-乙状结肠平坦型病变72个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测、气量诱导试验、黏膜下注射非提起征后实施EMR治疗。EMR术前依据病灶大小在其边缘黏膜下注射正肾素盐水,采用圈套整块切除。大于2cm的病灶在边缘3~5mm处针状刀环周电灼标记,然后用针刀连同电灼标记在内的正常黏膜整块剥离切除,将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72个病变实施EMR全部成功,二次切除3个病灶,无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腺瘤47个,其中有异型增生的腺瘤32个:炎症增生20个;黏膜内癌5个。黏膜内癌及有异型增生的病例术后随诊9~30个月,未见肠腔狭窄及复发。结论 EMR治疗大肠平坦型腺瘤及黏膜内癌彻底、安全、有效。
王明春鞠爱红周福润曲桂梅林淑娟黄留业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小探头超声大肠病变
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56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从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10年间共收治门脉高压 94 6例 ,发现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5 6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率 5 .9%。肝硬化 35例 ,占 6 2 .5 % ;胰腺疾患 11例 ,占 19.6 % ;其他 10例 ,占 17.9%。 2 1例患者呕血、黑便 ,出血率为37.5 %。外科手术治疗 19例 ,内镜下硬化治疗 8例 ,急诊止血 3例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 1例 ,余 3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大部分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 ,部分病因是胰腺疾患。治疗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措施 ,有手术适应证者尽量争取手术治疗 ,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作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手段。
房太勇鞠爱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