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日才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头
  • 9篇乳头瘤
  • 9篇乳头瘤病毒
  • 9篇瘤病毒
  • 8篇人乳
  • 8篇人乳头瘤
  • 8篇人乳头瘤病毒
  • 8篇宫颈
  • 4篇基因
  • 4篇宫颈癌
  • 4篇病毒
  • 3篇疱疹病毒
  • 2篇人宫颈癌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宫颈疾患
  • 2篇病理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超微结构研究

机构

  • 8篇湖北医学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新疆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疆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韩日才
  • 8篇李昆
  • 7篇孙瑜
  • 6篇司静懿
  • 6篇孟祥金
  • 4篇张卫
  • 3篇曾毅
  • 3篇贾丽萍
  • 3篇胡伦颖
  • 3篇麦永嫣
  • 3篇赵维敏
  • 3篇宋国兴
  • 3篇陈敏诲
  • 3篇张有新
  • 3篇李昆
  • 2篇王月珠
  • 2篇周宜男
  • 2篇陈莲凤
  • 2篇刘世德
  • 2篇李新志

传媒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病毒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癌症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第六次全国电...
  • 1篇第五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6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_6基因表达产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将含有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_(16))E_6基因的重组质粒PAS1-HPV_(16)E_6转染大肠杆菌AR120,在萘啶酮酸诱导下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一种分子量为19000的E_6表达蛋白。用纯化后的E6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在PEG_(4000)作用下进行融合,经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克隆,克隆筛选,ELISA检测和再克隆,得到一株持续稳定分泌抗HPV_(16)E_6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RAC_6。
桂长云宋国兴李昆司静懿韩日才贾丽萍马钧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基因表达子宫肿瘤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关系的基因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是当今国际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五个地区(新疆、北京、湖北、黑龙江,贵州)共获得经病理学确诊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癌318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14...
李昆司静懿韩日才张卫谭兵兵赵维敏刘世德宋国兴陈莲风贾丽萍麦永嫣曾毅周宜男王月珠林坚孙瑜孟详金俞章风卜黎明
文献传递
基因工程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亚基因致癌的分子生物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司静懿李昆张卫韩日才陈莲凤赵维敏宋国兴刘世德贾丽萍麦永嫣曾毅
关键词:乳头瘤致癌超微结构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1989年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孟祥金孙瑜刘知慧陈敏诲李新志张有新李昆韩日才司静一张卫曾维坤胡伦颖农树桧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
空泡细胞在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意义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对空泡细胞(Koilocyte)的形态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PAP染色的方法对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和抗原进行了检测,分析HPV DNA及抗原检测结果与空泡细胞出现的关系发现,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HPV DNA及抗原的检出率较低,并且部分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也可测出疱疹病毒Ⅱ型(HSV_2)抗原,结果提示:空泡细胞并不是HPV感染所特有的,空泡细胞作为诊断宫颈HPV感染的特征性指标值得怀疑。
孟祥金孙瑜张有新李新志刘知慧陈敏诲李昆韩日才司静一曾维坤胡伦颖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
斑点核酸杂交检测同一组宫颈疾患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被引量:1
1990年
应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1、16、18型四个DNA探针,通过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在同一宫颈疾患标本中同时对HPV11、16、18型和HCMV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V16、18和11 D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不典型增生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13%;17%,17%,17%和43%,8%,4%;宫颈癌组织及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CMV DNA的检出率(73%)均高于宫颈慢性炎症组(44%),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约有46%的宫颈癌标本同时测到了HPV16和HCMV两种病毒的DNA。
孟祥金孙瑜李昆韩日才司静一张有新曾维坤胡伦颖
关键词:HCMVHPV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通过16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15例上皮细胞增生肥大,伴有空泡变性,16例上皮下组织中大量胶原原纤维增生,错杂排列并伴有显著退行性变,增生的胶原原纤维来源于纤维细胞。
高明亮韩日才司静懿贾丽萍李昆
关键词:口腔粘膜疾病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
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Ⅱ型及人巨细胞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1990年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11型、疱疹病毒Ⅱ型(HSV-2)N/BglⅡ,L/HindⅢ片段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等6个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对宫颈疾患活检标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同一标本中未发现3种病毒DNA均阳性者,但宫颈癌标本中46%HPV和HCMV DNA同时存在,2例HSV-2 DNA阳性的宫颈癌标本中有1例同时存在HCMV DNA。提示宫颈癌的病毒病因是多因素的,HPV,HSV-2和HCMV均可能有关,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3者之间可能有某些内在联系。
孟祥金孙瑜李文李昆韩日才曾维坤刘朝奇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关系的基因被引量:1
1990年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是当今国际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五个地区(新疆、北京、湖北、黑龙江,贵州)共获得经病理学确诊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癌318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14例,宫颈及外阴湿疣48例,慢性宫颈类34例及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4例。将上述组织提取DNA后,以32p标记的HPV-11,16,18三型病毒DNA为探针与上述组织进行核酸杂交。
李昆司静懿韩日才张卫谭兵兵赵维敏刘世德宋国兴陈莲风贾丽萍麦永嫣曾毅周宜男王月珠林坚孙瑜孟详金俞章风卜黎明
关键词:宫颈癌乳头瘤病毒基因
人宫颈及外阴湿疣的病理及人乳头瘤病毒的形态发生学
<正> 1)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十六例人生殖道湿疣标本(14例取自宫颈,2例取自外阴)在电镜下显示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早期,鳞状上皮的基底及副基底层明显增生,核大而圆,常染质色丰富并出现多量的“染色质之间颗粒”“...
李昆司静懿韩日才王申五张卫宋国兴刘世德赵维敏陈莲凤贾丽萍盛齐麦永嫣曾毅谷淑燕孙瑜孟祥金周宜男王月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