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汝玢

作品数:57 被引量:569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历史地理
  • 6篇冶金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铜器
  • 16篇出土
  • 10篇青铜
  • 8篇岩画
  • 8篇文物
  • 8篇花山岩画
  • 7篇金相
  • 7篇考古
  • 6篇冶金史
  • 6篇遗址
  • 6篇金史
  • 6篇
  • 6篇出土铜器
  • 5篇铁器
  • 5篇青铜器
  • 4篇冶金技术
  • 4篇冶炼
  • 4篇相组织
  • 4篇炼铜
  • 4篇炉渣

机构

  • 53篇北京科技大学
  • 8篇中国文物研究...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兰州师范高等...
  • 3篇北京钢铁学院
  • 3篇云南省文物考...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陕西省考古研...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陕西应用物理...
  • 1篇陕西历史博物...
  • 1篇民政部管理干...
  • 1篇西安文物保护...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河南省文物研...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作者

  • 57篇韩汝玢
  • 9篇孙淑云
  • 8篇李延祥
  • 8篇郭宏
  • 7篇李晓岑
  • 6篇陈建立
  • 6篇赵静
  • 4篇李秀辉
  • 3篇杨军昌
  • 3篇马肇曾
  • 3篇潜伟
  • 2篇张艳成
  • 2篇柯俊
  • 2篇宝文博
  • 2篇吴荫顺
  • 2篇陈铁梅
  • 2篇何积铨
  • 1篇柯俊
  • 1篇王兆文
  • 1篇蓝日勇

传媒

  • 9篇自然科学史研...
  • 9篇文物
  • 9篇文物保护与考...
  • 3篇考古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考古学报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有色金属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物理
  • 1篇中原文物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国文物科学...
  • 1篇辽宁省博物馆...
  • 1篇南方民族考古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采用矿相薄片制备方法暴露出“黑漆古”矿化层。矿相显微镜下偏光现察,此矿化层透光、且具有原金属的α与δ痕像及较多圆形颗粒,说明此矿化层是铜镜自身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在镜面上的沉积物或镀锡层腐蚀产物。此矿化层的SEM能谱分析显示,a与a痕像以及圆形颗粒在成分上是十分相近的,是高Sn、低Cu并含有一定量的Pb、Si、Fe。XPS及XRD分析结果显示铜镜“黑漆古”表面以SnO2。细晶为主要组成。以上研究结果对探讨“黑漆古”形成机理提供直接证据。进一步表明矿化层的形成是在铜镜埋葬环境下腐蚀作用的结果,发生了氧化-络合-凝胶析出及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变化。
孙淑云周忠福李前懋韩汝玢柯俊
关键词:铜镜青铜
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出土的炉壁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在牛河梁的一座人工建造的金字塔顶部发现的、被认定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去的炉壁残片及其粘附的炉渣是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冶钢遗物.热释光测定其年代为距今3000~3500年,属夏家度下层文化.炉渣含镁较高,夹杂有各种粒度的纯铜颗粒.地质文献显示牛河梁附近有多处古代开采遗迹的铜矿点,其脉石矿物也含有较高的镁.这些事实表明这些炉壁残片及其粘附的炉渣是冶炼当地氧化矿石的遗物.炉壁残片测量结果显示,炼炉上部内径约25cm,有两排交叉排列、向下倾斜的12个鼓风孔.这些鼓风孔的设置表明冶炼采用的是人力吹管鼓风,与古埃及等其它地区同类冶炼技术相比,牛河梁炼炉上的鼓风孔显得独特而先进,应该是冶钢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总量相当于1000多个炼炉的炉壁残片的发现.对揭示中国早期炼铜技术的面貌及其在社会和宗教上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李延祥韩汝玢
关键词:冶金史炉渣炼铜技术炉壁
中国早期铁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金相学研究被引量:36
1998年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自1974年开始在柯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技术科学史专家)领导下,与各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密切协作,对许多墓葬和遗址出土铁器进行了金相学研究,对于判断和了解古代各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是很有效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7世纪以前,至少有10项钢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表一)。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对于中国何时开始使用铁器,何时开始人工冶铁,早期铁器的冶金学特征等问题,金相学研究近年来有新的成果,值此《文物》月刊500期之际,特撰此文。
韩汝玢
关键词:金相学铁器文物白口铁公元前渗碳钢金相组织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铸后加工等制作方法 ,铁器则采用锻打工艺制造。通过实验分析 ,表明云南在西汉时期还使用了汞鎏金和镀锡技术作为金属器表面的装饰。
李晓岑韩汝玢蒋志龙
关键词:金属器古墓群墓葬出土青铜器
广西花山岩画物理风化机理及其治理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耀达乡,岩画岩石表面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风化明显,而且风化类型复杂多样,即有化学风化,也有物理风化,还存在生物风化。本文在岩画保存现状和环境温湿度及风速、风向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画岩石的XR...
郭宏韩汝玢黄槐武谢日万蓝日勇
关键词:花山岩画保存环境
文献传递
模拟文物铸铁的阴极保护被引量:1
1996年
在模拟的文物铸铁上,研究已生成较厚锈层的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阴极保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最佳保护参数。结果表明,带锈铸铁的阴极保护是可行的;在本体系中最佳保护电位范围是-900~-1000mV(SCE);当保护电位比-1100mV(SCE)更负时,保护效率将显著降低。
张艳成何积铨吴荫顺韩汝玢刘永生杜水生
关键词:带锈铸铁阴极保护文物保护
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被引量:32
2002年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期埋藏条件下铜合金组织发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显示的特征等;与现代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有诸多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铜及铜合金金相学的内容.
韩汝玢孙淑云李秀辉潜伟
关键词:铜器显微组织冶金考古
古代砷铜研究综述被引量:38
2000年
通过总结有关古代砷铜研究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使用砷铜的历史,汇集了学者们对砷铜组织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模拟古代实验条件冶炼砷铜的实验方法和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早期砷铜器物,提出了我国砷铜技术来源的问题,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冶金史专家的重视和讨论。
潜伟孙淑云韩汝玢
关键词:延展性
陕西岐山贺家村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位于周原遗址区的贺家村,曾多次出土先周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本文用金相学研究方法,对1973年贺家村出土先周和西周时期部分铜器进行分析检验,以确定古代铜器的合金种类和加工方式,从而为考古学和冶金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杨军昌申秦雁贺达炘王西梅韩汝玢
关键词:古代青铜器周原遗址
林西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被引量:12
1990年
本文研究了我国年代较早的大井古矿冶遗址的冶炼技术,表明在3000年前我国已使用硫化铜矿、含砷铜矿及铜锡共生矿,经焙烧后直接还原,熔炼成为Cu-Sn-As合金,为我国及世界早期冶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李延祥韩汝玢
关键词:冶炼技术硫化铜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