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忠科

作品数:33 被引量:10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计步器
  • 5篇康复
  • 5篇肌肉
  • 4篇关节
  • 3篇腰腹部
  • 3篇运动员
  • 3篇人体上肢
  • 3篇身体活动
  • 3篇能量消耗
  • 3篇气囊
  • 3篇球囊
  • 3篇躯体
  • 3篇股四头
  • 3篇股四头肌
  • 3篇腹部
  • 2篇信度
  • 2篇学生体质
  • 2篇延迟性肌肉酸...
  • 2篇运动康复
  • 2篇支座

机构

  • 33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南京宽乐健康...

作者

  • 33篇顾忠科
  • 27篇戴剑松
  • 12篇孙飙
  • 7篇李靖
  • 7篇徐凯
  • 1篇王芳
  • 1篇白宝丰
  • 1篇赵彦
  • 1篇王正伦
  • 1篇张蕴琨
  • 1篇钱竞光
  • 1篇张媛
  • 1篇罗维
  • 1篇王斌
  • 1篇张念云
  • 1篇姚小胜
  • 1篇邵顺发
  • 1篇赵华伟

传媒

  • 3篇南京体育学院...
  • 2篇当代体育科技
  • 2篇中国体育科学...
  • 1篇体育教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体育科学进展
  • 1篇2015第十...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2023年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社会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质与量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渠道扩展,数量需求激增,质量要求提升。该文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理论体系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核心特点,分析康复胜任力关键特征及其在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人力培养方案修订、学生从业能力评价、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中的应用,以期该架构可用于指导规划建立基于胜任力架构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顾忠科戴剑松
关键词:运动康复课程体系
耐力运动表现的膳食营养策略分析
2024年
耐力性项目能耗大,肌糖原、蛋白质分解加强,脂肪供能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提高,这些代谢特点决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期间应注重科学训练方法与合理膳食营养策略相结合,其对提升运动员机能水平、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耐力项目特征、能量供应与代谢特点,分析高脂低糖、限制碳水化合物、合理补糖、选择运动营养补充剂等膳食营养策略,阐述不同营养策略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及作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用原理,为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教练员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孙雯徐凯白宝丰戴剑松顾忠科张念云张蕴琨张媛
关键词:营养策略
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多种类型身体活动效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20种身体活动效度水平,验证其能耗预测模型精度,并试图推导精度更高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能耗预测模型。方法:运用间接热量测定法,测试14名男性和16名女性共计20项活动能耗水平,测量项目包括:2mph步行、3mph步行、3mph 3%坡度斜坡行走、3mph 8%坡度斜坡行走、4mph快走、4mph 3%坡度斜坡快走、5mph慢跑、6mph中速跑、中速跳绳、快速跳绳、10mph骑自行车、13mph骑自行车、沿楼梯上楼、沿楼梯下楼、擦桌子、洗衣服、拖地、打乒乓球、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测试。结果: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矢量和、垂直轴、矢状轴、水平轴counts与实测ME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R2分别为0.63、0.62、0.59,0.46,表明RT3三轴counts对于活动均较为敏感,呈现一定程度同步变化。RT3矢量和与垂直轴counts无论是测量步行,还是测量日常生活活动,与实测ME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R2均一致。结论: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未体现明显优于单轴加速度传感器。RT3自身能耗预测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群。RT3可以较好感应不同速度步行运动,但仍然无法感应坡度步行、上下楼运动,本研究推导的步行回归公式及常见活动回归公式预测能耗的准确度高于国外公式,但仍然存在一定误差。
戴剑松顾忠科徐凯孙飙
关键词:身体活动
步行和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推算
<正>1.前言步行是人们日常体力活动最主要的方式,步行的能量消耗通常通过难以获得。计步器是一种简便实用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其工作原理是感应垂直加速度,当人们以正常的步速行走时,计步器能够比较精确的记录下行走的步数。一般而...
孙飙戴剑松李靖顾忠科
文献传递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技术的中欧学生身体活动初步比较研究——以发达地区部分学生与欧洲学生为比较对象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运用加速度传感器评价我国发达地区中学生日常身体活动状况,并与欧洲中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在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效样本286人,佩戴Actigraph GT3X加速度传感器以一周以获得身体活动相关数据,并与欧洲同等测量条件下公开发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国中学生平均活动强度(欧洲为410.0 counts/min,中国为255.8counts/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欧洲为55 min/天,中国为34 min/天),推荐活动量达标情况(欧洲为41%,中国为14.7%)均远低于欧洲,而静态活动时间和静态活动时间占有效佩戴时间的百分比却高于欧洲(欧洲为9 h,占71%;中国为11.2 h,占76%)。中欧学生的静态活动时间均占有效佩戴时间的绝大部分,并且静态活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中国及欧洲男性的平均活动强度、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值均高于女性,静态活动时间则相对少于女性。结论:我国中学生总体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欧洲学生,主要表现为活动强度低、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少、推荐活动量达标率低,静坐时间长、静坐时间占日常学习生活时间比例高。中国和欧洲学生均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静态活动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中欧男性的身体活动水平均优于女性。
戴剑松孙天云顾忠科孙飙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活动加速度传感器
一种基于计算机深度视觉模型的食物营养素分析计算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深度视觉模型的食物营养素分析计算系统,包括食物营养素分析系统,食物营养素分析系统包括食物图像获取模块、计算机模型数据库、语音交互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食物图像获取模块配合计算机模型数据库对食物图像...
顾忠科徐凯
计步器测量步行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正>现代电子计步器是一种简便实用的体力活动测量技术,其主要部件是一个水平的弹簧悬挂杠杆, 当髋关节产生垂直加速度(步行时,髋关节上下运动),杠杆发生偏转。每一次杠杆的偏转都让闭合电路发生接通,并使得记数累加。由于计步器...
戴剑松李靖顾忠科孙飙
文献传递
髌股关节痛跑者的下肢肌力、肌力平衡及对称性特征
目的:本文通过采集不同性别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和非膝痛业余跑者的下肢等速肌肉力量、肢体对称指数、股四头肌与同心腘绳肌向心力量比值(H:Q,Qcon:Hcon)等数据,对比PFP跑者...
陈钢锐戴剑松王沛珣顾忠科
关键词:跑步下肢力量
应用计步器测量日常体力活动的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背景:计步器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在研究和干预人群体力活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外学者已对其开展大量研究。目的:验证计步器测量中国大学生人群体力活动的有效性。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07-04/06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各15名,共计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平均年龄(20±1)岁。方法:受试者佩带Digi-Walker200型计步器1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回忆每日24h活动情况,并据此计算一天总能量消耗;1周后填写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内容包括1周大强度活动、中等强度活动、步行和静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每日步数与每日能量消耗、每日静坐时间、每日步行时间、每日运动时间及1周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步数与日记法记录的一天总能量消耗、步行时间、步行时间呈现中度正相关,与静坐时间呈现中度负相关;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受试者其步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步数越多,越能真实地反映体力活动水平,运动或连续步行(超过15min)可以显著增加步数,一天若包含30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基本能够达到或超过10000步/d的目标步数。结论:计步器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但其难以提供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方面的具体信息。
戴剑松李靖顾忠科孙飙
关键词:计步器
一种气压反馈式核心肌群激活与康复训练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压反馈式核心肌群激活与康复训练器,包括:与躯体接触的柔软垫、设于柔软垫下方的硬质平板;所述柔软垫与人体腰腹部接触的位置处设有气囊,该气囊设于柔软垫与硬质平板之间;所述硬质平板两侧靠近人体上肢的位置分别各...
戴剑松顾忠科杨旭晨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