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天

作品数:113 被引量:1,01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2篇赤潮
  • 33篇亚历山大藻
  • 15篇糠虾
  • 15篇黑褐新糠虾
  • 14篇毒性
  • 14篇有害赤潮
  • 12篇塔玛亚历山大...
  • 12篇绿潮
  • 11篇浒苔
  • 10篇有害藻华
  • 10篇藻华
  • 10篇卤虫
  • 9篇麻痹性贝毒
  • 8篇污染
  • 8篇细胞
  • 8篇甲藻
  • 8篇海洋污染
  • 7篇毒性效应
  • 7篇原甲藻
  • 7篇轮虫

机构

  • 112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香港公开大学

作者

  • 113篇颜天
  • 105篇周名江
  • 39篇王云峰
  • 36篇于仁成
  • 31篇李钧
  • 28篇张清春
  • 24篇于仁诚
  • 18篇谭志军
  • 14篇陈洋
  • 13篇王丽平
  • 11篇孔凡洲
  • 8篇傅萌
  • 8篇李正炎
  • 8篇陈桃英
  • 5篇李爱峰
  • 5篇邹景忠
  • 5篇林佳宁
  • 5篇唐祥海
  • 4篇刘青
  • 3篇俞志明

传媒

  • 26篇海洋与湖沼
  • 15篇海洋科学
  • 9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海洋科学集刊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水产学报
  • 4篇海洋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存活、生长以及种群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1
2002年
通过塔玛亚历山大藻 ( 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 ( N 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存活、生殖、生长等有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随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96 h急性毒性实验中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半致死密度为 70 0 0 cells/ml,去藻过滤液中糠虾的死亡率为 2 5 %。在 6 2 d的慢性毒性实验中 ,密度为 90 0 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繁殖有严重影响 ,在此影响下的实验组亲虾产幼虾总数只有 2 7尾 ,仅为对照组产幼虾数目的 1 6 .4 % ;其总产幼虾天数、日最高产幼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32 %、4 1 % ,其初次产虾日期也推迟了 3d,并出现了 3次生殖中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处在密度为 90 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的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率只有对照的 6 3% ,糠虾亲虾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亲虾的 95 .6 %和 81 .9% ,但差异尚不显著 ( P>0 .0 5 )
谭志军颜天周名江李钧于仁诚王云峰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黑褐新糠虾存活赤潮甲藻毒性种群繁殖
黄海绿潮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3
2018年
自2007年以来,南黄海海域连年发生大规模绿潮(green tides),至2018年已连续12年出现。大规模绿潮对南黄海西部沿海一线的景观、环境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已经成为黄海海域一类常态化的生态灾害问题。每年夏季,苏、鲁沿海一线地方政府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海滩上堆积的绿藻进行收集和处理。针对绿潮问题,我国政府组织相关学者,围绕绿潮起源、成因、危害、监测和防控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在黄海绿潮原因种及其鉴定方法、黄海绿潮起源地与早期发展过程、影响黄海绿潮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认识,确认了黄海绿潮的原因种为浒苔(Ulva prolifera),发现黄海绿潮主要起源于南黄海西部的苏北浅滩海域,基本阐明了浅滩区绿潮早期发展的关键过程。浒苔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苏北浅滩独特的海域环境特征,以及浅滩区的养殖活动是影响黄海绿潮形成的关键要素。但是,在绿潮原因种浒苔的最初来源、绿潮的生态效应,绿潮演变趋势以及绿潮防控对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为验证黄海绿潮成因方面的科学认识,对绿潮防控工作提供思路和技术保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设立了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将黄海绿潮作为一项重要生态灾害问题开展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绿潮成因,为绿潮防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于仁成孙松孙松周名江
关键词:绿潮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生长特性被引量:51
2002年
采用多因子实验设计 ,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 (TukeyTest) ,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鱼毒类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温度 (1 2℃、1 9℃、2 5℃、3 2℃ ) ,盐度 (1 0、1 8、2 5、3 0、3 5 )和光照强度 0 0 2× 1 0 1 6、0 0 8× 1 0 1 6、0 3× 1 0 1 6、1 6× 1 0 1 6quanta/(cm2 ·s)内 ,各温度和光照强度、以及低盐度 (1 0 ,1 8)和高盐度 (3 5 )之间 ,藻生长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以及这三个因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互作用 (P <0 0 0 1 ) ,而光照强度和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互作用 (P =0 0 74>0 0 5 ) ,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盐度条件分别为 2 5℃、1 6× 1 0 1 6quanta/(cm2 ·s)、1 0— 3 5 ,这时生长率为 0 .85d- 1 。
颜天周名江钱培元
关键词:赤潮异弯藻赤潮温度盐度光照强度
黄海海域大规模绿潮成因与应对策略——“鳌山计划”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计划"支持下,本项目围绕黄海大规模浒苔绿潮的防控减灾,联合山东和江苏两地多个单位协作攻关,于2016年到2018年展开了多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对绿潮藻浒苔(Ulva prolifera)的附着、入海等行为的加密观测,在大规模浒苔绿潮成因机制和防控策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确认了苏北浅滩源地,确认本海区大量紫菜(Pyropiayezoensis)栽培筏架提供的大面积合适附着基、典型的富营养化环境特点以及北向风生流是黄海大规模浒苔绿潮形成的重要条件。本项目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锁定关键时段和海域并开展打捞船与无人机配合打捞;2.发现苏北浅滩存在独特浒苔种源;3.定量化研究了紫菜筏架拆除时人为去除筏架及绠绳上的附生绿藻量,明确这一过程大大促进了浒苔大量集中入海,成为浒苔绿潮形成的重要环节;4.定量化研究了浒苔在向北漂移,生物量和分布不断增加的过程;5.依据对浒苔緑潮的源头及其早期发生、发展几个关键过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设置三道防线进行浒苔绿潮防控的策略以及在苏北浅滩开展浒苔绿潮初始生物量源头控制的具体建议。6.评价了浒苔绿潮对生态环境和养殖业危害的同时,关注了高生物量输入对受灾地可能带来生物北侵的生态风险。7.为保障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项目组先期提交了绿潮防控建议,部署和开展的各项研究和现场调查结果为绿潮的预测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本项目还针对浒苔绿潮灾害的年际变化、马尾藻(Sargassumsp.)金潮灾害加剧、南黄海"三潮齐发"的复杂态势等新问题展开了观测与研究,为进一步制订更科学高效的防灾减灾方案,阐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我国近海藻华灾害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颜天于仁成于仁成孙松
关键词:浒苔绿潮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正>本研究根据东海赤潮高发区现场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以及东海大规模赤潮主要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颜天陈洋谭志军王丽平陈桃英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赤潮东海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
文献传递
东海大规模赤潮危害影响的实验研究——对黑褐新糠虾和卤虫的毒性效应
<正>目的:近年来,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连年爆发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大规模赤潮。大规模有害赤潮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为了解有害赤潮的发生对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形式与机制,本实验针对三种赤...
颜天张艺韩刚陈洋周名江
文献传递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李爱峰于仁成李钧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织纹螺黑褐新糠虾毒性测试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9
2003年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
颜天周名江傅萌于仁诚王云峰李钧谭志军
关键词:赤潮异湾藻卤虫毒性细胞结构
苏北浅滩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通过在2017年秋冬季组织实施的2个绿潮种源调查航次,研究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对沉积物中的微观繁殖体的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表层泥样中绿藻微观繁殖体的丰度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在9月份表层沉积物中丰度为9±2ind./g,而在11月份表层丰度达到98±25ind./g;与9月份相比, 11月份浅滩沉积物中绿藻繁殖体数量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1个绿藻样品的分子鉴定发现:沉积物中存在石莼属(Ulva)、尾孢藻属(Urospora)、盘苔属(Blidingia)等大型绿藻的微观繁殖体;数量占优是石莼属繁殖体,主要包括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缘管浒苔(Ulva linza);其中曲浒苔占据的比例最高,在9和11月份分别达到80.94%和73.33%。在2个调查航次中,都从沉积物中发现了绿潮浒苔的微观繁殖体,这些微观繁殖体是绿潮浒苔在苏北浅滩种源维持的重要方式和关键阶段,也构成了黄海浒苔绿潮连年暴发的"种子库"。
刘峰刘兴凤刘峰于仁成孔凡洲于仁成
关键词:绿潮浒苔沉积物
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非PSP产毒株)毒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ml,5000cells/ml。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各组分:藻液、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卤虫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AFT毒素可能来源于细胞内,能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对该藻过滤液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去蛋白组分毒性、分子量范围、极性、多糖组分鉴定,表明AFT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多糖类物质,对热和酸碱稳定,其分子量范围为5—50kDa。
张彬颜天陈桃英周名江
关键词:毒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