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中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患者PBMC及肿瘤标本IL-4及IL-10检测被引量:4
- 1997年
- 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PBMC)、癌性腹水及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活性和表达。淋巴瘤和鼻咽癌患者的PBMC分泌IL-4、IL-2及IFNγ活性低下,而IL-10增高。卵巢癌腹水中IL-10的阳性率为846%,但IL-4均为阴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食管癌及乳腺癌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两种因子均可在3种瘤组织表达,两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波动在40%~7O%。IL-10在PBMC、癌性腹水及瘤细胞中活跃表达,提示在某些肿瘤患者,除了上调正向因子外,尚需控制负向因子IL-10的过度分泌。
- 遇珑吴易元惠依群袁维华马强中张友会韩嘉珠秦德兴吴雪林黄一容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单个核细胞肿瘤
- 共刺激信号B7-1表达对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4
- 1997年
- 为B71分子基因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B71cDNA导入具有不同免疫原性的小鼠肿瘤细胞获得表达,并观察转基因细胞在纯系小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改变。结果由于B7-1基因的转导表达,使具有免疫原性的EL4T淋巴瘤细胞致瘤性丧失;使非免疫原性的B16黑色素瘤、P815肥大细胞瘤和MA891乳腺癌细胞的致瘤性减弱;使B16细胞的实验性转移和MA891细胞的自发肺转移能力降低。通过转导B7-1基因的B16细胞的免疫接种,可使再次接种的亲本B16细胞的致瘤性减弱:但对已生长的亲本B16细胞影响不明显。结论B71基因导入不同的肿瘤细胞后,可引起机体产生不同程度抗肿瘤免疫反应,使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丧失或减弱,这种反应的强弱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有关。
- 马强中吴易元遇珑周颖王洪平张友会
- 关键词:B7-1肿瘤细胞生长免疫疗法
- MHCⅡ类、B7和IL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联合免疫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 1995年
-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将具有呈递抗原功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免疫共刺激信号B7和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导人肿瘤细胞后,可降低或中止肿瘤细胞在纯系动物中的致瘤性(tumorigenecity),并可诱导宿主产生抗亲本野生型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的全身性保护作用,
- 马强中吴易元迂珑王洪平惠依群张友会
- 关键词:联合免疫黑色素瘤基因治疗小鼠
- 甲胎蛋白基因转录调控元件驱动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
- 1998年
- 目的利用小鼠甲胎蛋白(AFP)基因转录调控元件驱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mAFP-IL-2,采用经包装后的病毒分别感染AFP阳性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和AFP阴性的小鼠ψ2细胞,检测IL-2表达。结果该载体能使IL-2基因在Hepa1-6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而不能在ψ2细胞中表达。结论采用具有肝癌特异性活性的AFP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可以驱动IL-2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直接体内靶向性肝癌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 马强中吴易元遇珑张友会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甲胎蛋白肝癌白细胞介素-2
- 人群中遗传不稳定性的分布及恶性肿瘤患者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 遗传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细胞易发生自发者诱发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的一种遗传现象, 其分子基础可能与DNA修复能力有关,随着肿瘤细胞遗传的发展,遗不稳定性与细胞癌变和个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 马强中方思鸣周光云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型 MHC Ⅱ 类分子转基因表达对小鼠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被引量:1
- 1997年
-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弱而不能引起宿主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是其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使异基因型H-2Ad分子在具有免疫原性的小鼠T淋巴瘤EL4和非免疫原性的小鼠黑色素瘤的B16细胞中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异基因型H-2Ad基因的转导表达,可使EL4细胞的致瘤性丧失;使B16细胞的致瘤性和实验性转移能力降低。通过转导异基因型H-2Ad基因的B16细胞的免疫接种,可使再次接种的亲本B16细胞的致瘤性减弱。结果表明异基因型MHCⅡ基因的转导表达,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 马强中吴易元应骏遇珑王洪平王洪平
- 关键词:免疫原性免疫学
- 肿瘤患者PBMC及肿瘤标本IL-4及IL-10检测
- 2002年
- 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PBMC)、癌性腹水及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活性和表达.淋巴瘤和鼻咽癌患者的PBMC分泌IL-4、IL-2及IFNγ活性低下,而IL-10增高.卵巢癌腹水中IL-10的阳性率为84.6%,但IL-4均为阴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食管癌及乳腺癌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两种因子均可在3种瘤组织表达,两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波动在40%~70%.IL-10在PBMC、癌性腹水及瘤细胞中活跃表达,提示在某些肿瘤患者,除了上调正向因子外,尚需控制负向因子IL-10的过度分泌.
- 遇珑吴易元惠依群袁维华马强中张友会韩嘉珠秦德兴吴雪林黄一容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单个核细胞
- 人甲胎蛋白基因转录调控元件的改造
- 1998年
- 目的为构建高效利用甲胎蛋白(AFP)基因转录调控元件(TREs),驱动治疗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治疗载体,对天然人AFP TREs进行改建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删除了天然人AFP TREs中含有沉默子活性的-0.87~-3.06 kb区域,将具有增强子活性的-3.06~-5.1 kb片段和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核心"区域+29~-870 bp片段连接,获得经人工改造后的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命名为AFP(e/p)TREs。用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法测定TREs的活性和特异性。结果 AFP(e/p)TREs在人肝癌细胞FepG2中的活性是天然人AFP TREs的1.8倍,并只能使CAT基因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中表达而不在喉癌Hep2细胞中表达。结论改建后的AFP(e/p)TREs较天然的人AFP TREs长度缩短,具有更高的活性并仍具有肝癌细胞特异性,适合用于肝癌特异性表达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
- 马强中吴易元雷薇遇珑王洪平张友会
- 关键词:甲胎蛋白基因转录调控基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