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肌腱
  • 3篇体外
  • 3篇体外细胞
  • 3篇牵伸
  • 3篇干细胞
  • 2篇单轴
  • 2篇器皿
  • 2篇牵伸装置
  • 2篇腱病
  • 2篇截骨
  • 2篇截骨治疗
  • 2篇肌腱病
  • 2篇跟骨
  • 2篇跟腱
  • 2篇骨体
  • 2篇RHOA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电连接

机构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马林
  • 9篇唐康来
  • 8篇袁成松
  • 7篇陈万
  • 5篇杨广华
  • 5篇周兵华
  • 4篇陶旭
  • 4篇胡超
  • 3篇谭晓康
  • 2篇郭宇鹏
  • 1篇周游
  • 1篇周梅

传媒

  • 3篇第十六届全国...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从大鼠跟腱标本中分离培养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progenitor cells,TSCs)并加以鉴定。方法大鼠跟腱经消化后,获取的有核细胞按不同密度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原代为P0代,P1~P3代用于实验研究。观察其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其干细胞标志物予以鉴定,以不同的全成分诱导分化液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具有克隆生长特性,表面标记物表达为CD44h(+)、CD90(+)、CD34(-)、CD106(-),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SEA4、Nucleostemi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经诱导后能够向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多向分化。结论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同条件下可能向不同方向分化。
胡超唐康来陈万马林杨广华
关键词:跟腱
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所述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包括控制设备、降温装置、电动缸、若干器皿、拉伸装置、机壳和基座,机壳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电动缸固定在基座的一端,且电动缸位于机壳内,拉伸装置与电...
杨广华唐康来马林陈万穆米多袁成松胡超
文献传递
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载荷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制一种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模型。方法用硅树脂材料制备带微沟槽培养皿,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培养皿应变分布。将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在培养皿中培养,观察TSCs贴壁生长情况。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控制牵伸模型机械运行部分对培养皿周期性牵伸。按不同牵伸频率(0.5、1.0、2.0、3.0 Hz)及应变(4%、8%、16%、20%)分为16组连续牵伸24 h,检测培养皿实际运行次数及位移量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TSCs有无脱落及漂浮;在牵伸时间为8、12 h(频率1 Hz、应变8%)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中F-actin形态变化。结果硅树脂培养皿应变分布较均匀,培养皿底膜有效应变范围约占总面积的91%。TSCs在培养皿中培养10 h时,全部贴壁且沿微沟槽方向生长。在不同牵伸条件下牵伸模型运行稳定,硅树脂培养皿实际运行频率、应变位移距离和设定频率及理论应变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Cs无明显脱落及漂浮;牵伸组F-actin束变细,部分发生断裂,红色荧光(F-actin)染色减弱且分布不均匀。结论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载荷模型建模成功。该模型操作简便、参数设计范围宽,可模拟不同条件进行体外贴壁细胞生物力学载荷实验研究。
杨广华唐康来马林周梅陈万穆米多袁成松胡超李赛英
关键词:牵伸三维有限元肌腱病
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所述可降温的体外细胞单轴牵伸装置包括控制设备、降温装置、电动缸、若干器皿、拉伸装置、机壳和基座,机壳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电动缸固定在基座的一端,且电动缸位于机壳内,拉伸装置与电...
杨广华唐康来马林陈万穆米多袁成松胡超
文献传递
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
目的 跟腱挛缩症是一种跟腱常见伤病,传统的开放跟腱延长术具有创伤大、切口愈合慢、并发症多等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治疗跟腱挛缩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59例跟腱挛缩症患...
谭晓康袁成松周兵华陶旭陈万马林周游唐康来
关键词:跟腱挛缩微创
三种手术入路行距下关节融合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手术入路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行距下关节融合时单纯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策略。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02例严重距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袁成松陶旭谭晓康周兵华马林郭宇鹏穆米多唐康来
关键词:距下关节关节融合术入路临床对照试验
跟骨体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
目的 介绍跟骨体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06月,4例后跟Haglund畸形患者接受跟骨体楔形截骨治疗,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23~60岁)。手术取...
陶旭袁成松谭晓康周兵华马林郭宇鹏穆米多唐康来
关键词:跟骨楔形截骨
机械牵伸对肌腱干细胞中RhoA//ROCK信号分子的影响及其对成骨分化作用的初步观察
肌腱病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热爱运动人群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在人的正常生理情况下,运动过程中肌腱的微损伤与肌腱修复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肌腱微损伤加重,将产生病理变化,最终发...
马林
关键词:RHOAROCK成骨分化
文献传递
机械牵伸对体外大鼠肌腱干细胞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牵伸条件对大鼠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RhoA/ Rho相关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s,ROCK)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2~3月龄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跟腱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TSCs。取第2~3代细胞接种于微沟槽培养皿中,分别以牵伸应变量4%、8%(4%牵伸组、8%牵伸组),牵伸频率1 Hz,牵伸时间4 h/d进行机械牵伸,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牵伸1、2、3 d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 PCR、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牵伸后细胞增殖情况。以未牵伸的TSCs作为对照组。 结果第2代TSCs形态呈鹅卵石样,聚集生长;接种于微沟槽培养皿后呈杂乱生长;牵伸后细胞贴壁良好,无脱落,并沿受力方向排列。各时间点TSCs中RhoA、ROCK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牵伸应变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牵伸1 d时,4%、8%牵伸组与对照组相比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相似(P 〉 0.05);2、3 d时,4%、8%牵伸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牵伸应变量增加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8%牵伸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4%牵伸组及对照组(P 〈 0.05);4%牵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大鼠TSCs中RhoA、ROCK分子表达水平随牵伸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RhoA/ROCK分子可能是TSCs机械牵伸后的重要效应分子。
马林唐康来周兵华杨广华陈万穆米多袁成松
关键词:肌腱病RHOA
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疗效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共纳入Haglund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采用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或者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随访的踝与后足功能问卷评分(VISA-A)、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6个月,站立位x线片图像显示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不改变跟骨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而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显著减少跟骨的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Fowler-Philip角由术前(56.5±5.4)°减小到术后(48.4±4.6)°,跟骨倾斜角从(120.0±1.3)°减小到(109.0±5.3)°]。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较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差。术后12个月,两组间的V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OFAS评分和VISA-A问卷评分方面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术后24个月,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P〈0.05)。结论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足踝功能,但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能减小跟骨体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在长期疗效方面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
林灿马林陈万陶旭袁成松周兵华唐康来
关键词:跟骨截骨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