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俊全

作品数:57 被引量:62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膳食
  • 19篇摄入
  • 19篇摄入量
  • 19篇总膳食
  • 17篇总膳食研究
  • 14篇中国总膳食研...
  • 9篇营养
  • 7篇食品
  • 6篇微量元素
  • 6篇稀土
  • 6篇稀土元素
  • 6篇
  • 5篇药材
  • 5篇中国人
  • 4篇中毒
  • 4篇铅中毒
  • 4篇中药
  • 4篇中药材
  • 4篇污染
  • 4篇污染物

机构

  • 30篇中国疾病预防...
  • 25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深圳市卫生防...
  • 4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中国辐射防护...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57篇高俊全
  • 20篇李筱薇
  • 18篇陈君石
  • 9篇李筱薇
  • 7篇赵京玲
  • 5篇陈如松
  • 5篇尹协瑜
  • 5篇王春荣
  • 5篇王继先
  • 5篇刘国栋
  • 5篇张坚
  • 5篇诸洪达
  • 4篇谢建滨
  • 4篇张磊
  • 4篇刘小立
  • 4篇刘桂华
  • 3篇刘庆芬
  • 3篇田伟之
  • 3篇柳其芳
  • 3篇石磊

传媒

  • 23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辐射防护通讯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第二届国际微...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总膳食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陈君石高俊全
关键词:营养学膳食总膳食
中国不同地区膳食脂质模式的研究
对总膳食研究中我国4个地区(北方一区、北方二区、南方一区、南方二区)的食物样品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每人每日脂肪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脂肪摄入量,北方一区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3.3g、49.7g,北方二区城市和农村分别为65.5g...
张坚王春荣高俊全陈君石
文献传递
我国居民膳食脂类摄入量的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目的:研究我国居民膳食脂肪、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量状况,为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各选两个区,每个区包括3个省、市或自治区。 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内选出3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 采用三日称重和记帐法进行膳食调查,记录烹调方法。以调查点为单位计算每个标准人(体重63 kg成年男子) 每日的食物消费量。将食物聚为12类,各类食物均为烹调后制成的混合样品。其中8类样品测定脂肪、脂肪酸含量,4类样品测定胆固醇含量。 计算出各个地区每人每日脂肪、胆固醇、脂肪酸的摄入量。 结果: 北方一区、北方二区、南方一区、南方二区居民每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分别为70.5 g, 46.5 g, 58.7 g, 71.0 g, 胆固醇摄入量分别为 329.6 mg, 128.5 mg, 400.9mg, 306.0 mg。 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和蔬菜类食物。三个地区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蛋类食物,南方二区肉类食物提供的膳食胆固醇量与蛋类食物非常接近。四个地区约90%的膳食饱和脂肪酸是棕榈酸和硬脂酸, 9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是最主要的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是最主要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S∶M∶P的比例分别是, 北方一区1∶1.1∶1.1, 北方二区 1∶1.6∶1.3, 南方一区1∶1.6∶1.3, 南方二区 1∶1.5∶1。
张坚王春荣高俊全李筱薇陈君石
关键词:总膳食胆固醇脂肪酸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镉摄入量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评估中国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镉的膳食摄入水平。方法采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第三次总膳食研究采集的代表性膳食样品及膳食调查数据,测定样品中的镉含量,并计算10个性别年龄组人群镉的摄入量、分布状况及食物来源。结果中国各类食品中镉的平均含量为0.046mg/kg,中位数含量为0.006mg/kg。甲壳贝类及猪肝的镉含量远高于其它食品。中国10个性别年龄组的镉摄入量为12.0~25.9μg/d,占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30.3%至67.0%。2~7岁年龄组儿童约有14%的个体镉摄入水平高于PTWI。各组人群膳食镉的来源均以谷类、蔬菜和水产类为主,贡献率在80%左右。结论中国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膳食镉摄入量均低于PTWI,但较90年代初有增加的趋势。而且,部分省市人群的镉摄入水平较高。
张磊高俊全李筱薇
关键词:摄入量
植物药材中砷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药材中砷的含量 ,方法检出限为 0 0 2 0mg kg ,8种植物药材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81 5 %~ 12 5 % ,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 6 2 %~ 18 4% ;同时测定标准参考物质GBW0 85 0 1桃叶的含量相当于其保证值的 82 4%~ 114 7% ,RSD为 12 6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日常样品中砷的检测工作不失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和经济的方法。为我国制定监测砷的标准方法提供参考 ,该方法同样适用于食物样品中砷的检测。
李筱薇高俊全赵京玲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植物药材
1992年中国总膳食研究—化学污染物(二)不同年龄组的比较被引量:6
1997年
于1992~1993年进行的第二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增加了不同年龄组和成年男子春秋两季的总膳食研究。报道了四大区的代表省份河北省、陕西省、湖北省和上海市不同年龄组的膳食组成、重金属和其他有害元素以及放射性核素的膳食摄入量。膳食中铅的污染比较严重,2~7岁的膳食摄入量已超过ADI值的18.9%,其他年龄组稍低,但也接近ADI值。春秋两季比较,秋季铅的膳食摄入量明显高于春季;陕西省铅的膳食摄入量低于河北省,但秋季也已超过ADI值11.6%。河北省春秋两季均超过ADI值,分别为29.9%和49.2%;镉和汞的污染较低,分别占ADI值的24%和35%以下;铝的膳食摄入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低年龄组已超过ADI值8%左右,两个成人年龄组也已接近ADI值,河北省秋季超过ADI值的25.9%;氟的膳食摄入量儿童和青少年似摄入偏低,成人则是适宜的。四个年龄组六种放射性核素的膳食摄入量均未超过年允许摄入量(ALI)的36%。人工污染的放射性元素90锶、137铯均在ALI值的1%以下。春秋两季比较,秋季放射性核素摄入量普遍高于春季。210铅较为明显,秋季摄入量高于春季3~4倍。
陈君石高俊全
关键词:总膳食化学污染物年龄放射性元素
1992年中国总膳食研究—化学污染物(一)不同地区的比较被引量:25
1997年
继1990年第一次中国总膳食研究后于1992~1993年进行了第二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本文主要报道研究的总体设计、方法以及四大区重金属和其他有害元素以及农药的膳食摄入量和污染水平,并与WHO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和PTWI(暂时每周允许摄入量)值进行比较。重金属铅的平均膳食摄入量比1990年略有降低,北方两个区的摄入量明显下降,而南方两个区摄入量明显增加,镉的摄入量普遍增加,而汞的摄入量普遍降低。首次得到铝和氟的总膳食摄入量。有少数元素在个别地区的食物中污染水平超过我国允许量标准,其中,北方一区豆类中汞超标95.7%;谷类食品中的氟除南方二区外,均超标11.9%~95.3%。与1990年引比,1992年六六六(HCH)摄入量大致相近,而滴滴涕(DDT)则有所降低。在本次检测的15种有机磷农药中共检出7种,其膳食摄入量均很低,仅占允许量的1%左右或更低。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除南方一区谷类敌敌畏和亚胺硫磷分别占允许残留量的63.3%和23.1%外,其他各区各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占允许残留量的0.05%~5.09%。与1990年不同的是检出了乙酰甲胺磷、马拉硫磷、亚胺硫磷等3种有机磷农药,但未检出敌百虫。
陈君石高俊全
关键词:总膳食化学污染物摄入量
铁强化剂降低血铅的作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研究铁拮抗铅毒性的作用并比较几种铁强化剂的驱铅效果。方法 将 5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硫酸亚铁组 (FeSO4)、乳酸亚铁组 (C6H10 FeO6)和高、低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 TA)共 7组 ,对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进行染铅。 4周后 ,在继续染铅的同时 ,除前两组外 ,其余 5组分别给予二巯基丁二酸 (DMSA)、FeSO4、C6H10 FeO6和高、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 8周后实验结束 ,进行血铅的测定。结果 高、低浓度NaFeEDTA组的血铅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而且高浓度NaFeEDTA组的相对血铅下降量显著大于硫酸亚铁组和乳酸亚铁组。结论 铁具有拮抗铅毒性的作用 ,而且NaFeEDTA对于降低大鼠血铅的作用优于硫酸亚铁和乳酸亚铁。
王君高俊全李筱薇赵京玲
关键词:铁强化剂血铅硫酸亚铁乳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铅中毒
膳食常量和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危险性评估
化学物质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影响着人体新陈代谢的各方面。然而,人体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和营养失衡是目前己知或怀疑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相关的因素。本文论述了不同地区居民面临着不同的营养的问题,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的地区开展总...
高俊全李筱薇
关键词: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文献传递
NaFeEDTA预防大鼠铅中毒的研究及其对锌、铜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为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在预防大鼠铅中毒及减低铅毒性中的作用 ,同时研究其对锌、铜二元素的影响 ,采用随机分组的动物实验设计方法 ,将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高、中、低NaFeEDTA组 ,共 6组 ,除空白对照组外 ,对其余各组大鼠进行持续性染铅 ,而且除模型对照组外的 4个染铅组分别同时给予二巯基丁二酸 (DMSA)、高、中、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 5周后实验结束 ,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三个NaFeEDTA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同时其血铅、脑铅、肝脏铅、肾脏铅及胫骨铅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而且它们的肝脏铅、肾脏铅和胫骨铅含量与每日每只大鼠铁补充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432、- 0 61 34和 - 0 3878;除中、高浓度NaFeEDTA组的脑锌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以及低浓度NaFeEDTA组的肾脏铜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外 ,其余各NaFeEDTA组的脏器锌、铜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NaFeEDTA可有效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 ,能够预防大鼠铅中毒 ,减低铅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同时对体内锌。
王君高俊全赵京玲李筱薇
关键词:铅中毒乙二胺四乙酸铁钠血红蛋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