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毛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文化
  • 1篇弹奏
  • 1篇地下室
  • 1篇动态模式
  • 1篇对话语境
  • 1篇对峙
  • 1篇心音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传统
  • 1篇意识流
  • 1篇语境
  • 1篇人口管理
  • 1篇弱势群体
  • 1篇少年犯
  • 1篇少年犯罪
  • 1篇社会
  • 1篇童话
  • 1篇童话故事
  • 1篇墙上

机构

  • 8篇江南大学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8篇高毛华

传媒

  • 4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译林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户分离”对警务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2009年
人口管理是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城市人口管理和社区公共安全带来新问题。破解因"人户分离"带来的社会治安管理难题,要从创新理念、完善制度、改革管理方式和提升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优化制度设计,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科技手段,实现对人口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高毛华蒋祖华
关键词:人户分离户籍制度人口管理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探析——以无锡市为例被引量:1
2005年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新的态势。转型期社会加速了弱势青少年群体的边缘化倾向;社会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良的文化信息产品和不健康的文化环境等形成了青少年群体的亚文化,这些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恶性发展的主要动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道防线。
高毛华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弱势群体转型期社会文化环境
建立高校文学课教学的动态模式被引量:2
2013年
在文学课教学中确立一种多层次的"对话"语境和方式,构建文学课教学的动态模式。这种"对话"建立在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精神生命律动中。他们彼此倾听,互相沟通、浸润、领悟和生成。通过多层次对话,激活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维,最终使学生以自己的感官和理性去触摸、品味、探究文本,实现对文本全面的精神把握和特殊占有。
高毛华吴清
关键词:文学课对话语境
20世纪西方成长主题文学创作的精神追寻被引量:6
2007年
人类个体的成长经历是一次蔚为壮观的生命境遇,是一种隐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生存状态,20世纪西方人类的成长境遇充满了焦虑、苦痛和异化感,对20世纪西方人类成长经历的聚焦和挖掘形成了文学的一片丰茂之林。与传统成长主题的文学相比,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境遇:一是"成长之痛"——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乐园到失乐园的"成长的疼痛";二是"拒绝长大"——从成人世界到儿童世界,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家园的渴求";三是"心灵悬挂"——从精神守望到成长迷失的"心灵悬挂",复乐园不是乐园的成长悖论描述。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人类成长中人与社会的游离、人与自然的对峙、人与自我的疏离。
高毛华
关键词:成长主题拒绝长大
迷失与叩问——评阿摩司·奥兹的记忆小说《地下室里的黑豹》被引量:1
2012年
阿摩司·奥兹(Amos Oz 1939-)是当今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希伯来语作家中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一位,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终身教授。他的主要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2002)、《我的米海尔》(1968)、《一样的海》(1999)、《地下室里的黑豹》(1995)、《了解女人》(1989)等已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也曾多次获得大奖,
高毛华
关键词:地下室小说记忆叩问迷失希伯来文学
对峙、对视和穿越:弥合被割裂的世界——评阿摩司·奥兹的讽喻童话《忽至森林深处》
2015年
在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创作中,小说《忽至森林深处》显得与众不同。从形式上看,它不再延续奥兹以往小说所展现的国族叙事传统,而是将一个被割裂的世界铺延成彼此对立、窥望和穿越的童话故事。
高毛华
关键词:童话故事割裂对峙讽喻弥合叙事传统
抓住人类生存的节点弹奏现代生命的心音——《墙上的斑点》解读被引量:2
2006年
《墙上的斑点》是世界意识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一篇由一个“重要的瞬间”构筑而成的小说,通篇铺陈的是“我”在斑点的触发下细密的感触和绵延的意识,透射出作者幽雅而深邃的哲思,小说凸显了伍尔夫创作的现代理念,是文学走向人类本体的艺术探索。《墙上的斑点》是意识的流,是生命的真,是人类的心曲。
高毛华
关键词:意识流
论美国文学中的“逃避者”群像被引量:2
2003年
“逃避者”群像是美国社会潜伏的一股喧嚣和骚动的文化暗流的奔涌 ,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焦虑、抑制甚至反叛。文章旨在挖掘美国文学中的“逃避者”群像 ,揭示其本质特征 ,运用人类文化学的理论 ,对“逃避者”
高毛华
关键词:主流文化焦虑美国文学文学形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