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东涛

作品数:43 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盆地
  • 15篇油气
  • 12篇准噶尔盆地
  • 9篇前陆
  • 9篇成藏
  • 8篇勘探
  • 7篇冲断带
  • 6篇油气成藏
  • 6篇盆地南缘
  • 6篇准噶尔盆地南...
  • 6篇褶皱
  • 6篇物理模拟
  • 6篇南缘
  • 5篇地质
  • 5篇前陆冲断带
  • 4篇物理模拟实验
  • 3篇地层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震正演

机构

  • 3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南京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作者

  • 43篇魏东涛
  • 13篇贾东
  • 8篇潘建国
  • 8篇王彦君
  • 8篇陈涛
  • 7篇袁剑英
  • 7篇赵应成
  • 7篇陈竹新
  • 7篇魏彩茹
  • 5篇尹宏伟
  • 4篇郭娟娟
  • 4篇杨海波
  • 4篇刘震华
  • 4篇崔键
  • 3篇吴梁宇
  • 3篇陈启林
  • 3篇张虎权
  • 3篇黄林军
  • 3篇魏国齐
  • 3篇张寒

传媒

  • 7篇高校地质学报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西北油气勘探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地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3
2007年
通过系统分析区内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原油划分为三类六型,分别代表单一成因的煤系油(侏罗系,Ⅰ型)、湖相油(二叠系,Ⅱ型;白垩系,Ⅲ型;古近系,Ⅳ型)以及混源油(侏罗系和古近系,Ⅴ型;侏罗系和二叠系,Ⅵ型)。平面上不同构造单元的原油类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自东向西,阜康断裂带主要发现了Ⅰ类、Ⅱ类和Ⅵ类油,齐古断褶带原油类型与阜康断裂带基本一致,还发现了Ⅳ类油,霍-玛-吐背斜带原油以Ⅲ类为主,四棵树凹陷原油主要是Ⅴ类混源油和Ⅰ类煤系油,并提出了Ⅲ类白垩系生源油为本区油源的认识。
魏东涛贾东赵应成杨海波陈涛吴梁宇邵宏舜
关键词:油源分析地球化学白垩系准噶尔盆地南缘
准东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聚集规律被引量:15
2012年
准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正确认识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对准东地区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和评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准东地区成藏具有南北分带的特征,对比分析了南北部烃源岩、储层、圈闭以及保存等成藏条件,南北差异较为明显;准东地区可分为3个复合油气系统,即阜康复合油气系统、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和吉木萨尔复合油气系统,对油气系统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石炭系到三叠系的5种油气成藏模式,并对典型成藏模式进行实例解析,最终提出了准东地区的油气富集的5大规律。
黄林军潘建国魏东涛王彦君郭娟娟魏彩茹张寒李培俊
关键词:成藏条件油气系统
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聚集行为被引量:8
2002年
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是前陆冲断带中的两种典型构造形式.运用有关断层中流体运移和封堵理论及方法,结合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实例,对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油气运移和聚集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初步认为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与聚集能力优于断弯褶皱。具体特征表现在断弯褶皱中是:1)台阶状逆断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使得其上、下盘构造被隔离为两个不同的油气运移与聚集体系;2)上盘背斜圈闭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褶皱后翼的向斜凹陷;3)背斜圈闭中的储层有可能被轴面变形条带分隔为3个隔离油气舱;在断展褶皱中其特征是1)断层端点的扩展作用过程,就是在断层阀机制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带从下部地层向上部背斜核部运移输送的过程.2)断层上、下盘及背斜两翼可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油气运移聚集体系.3)背斜储层中的油气往往处于异常流体压力状态.
贾东卢华复魏东涛陈竹新贾承造魏国齐
关键词:断弯褶皱油气运移流体运移断层封堵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膏盐岩层对页岩气保存及勘探前景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调研分析前人研究结果与收集统计大量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四川盆地膏盐岩层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以及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与三叠系膏盐岩滑脱层在构造变形中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形成盆地内不同构造形态的主要因素,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有着重要作用。膏盐岩层有利于其下部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对页岩气的成藏和保存有重要影响。膏盐岩层是影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的重要控住因素之一。综合考虑膏盐岩层分布、页岩埋藏深度、地层厚度与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认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优选区域为自贡—宜宾区域、重庆—永川区域、涪陵区域。
朱臻尹宏伟贾东陈竹新魏东涛
关键词:页岩气龙马溪组四川盆地
构造物理模拟和PIV有限应变分析对构造裂缝预测的启示被引量:3
2016年
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发育与有限应变状态关系密切,为了探索有限应变分析与构造裂缝预测的新技术方法,此次研究设计完成了一组单侧挤压收敛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引入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实验模型在垂向上为含粘性层的多层结构,实验结果形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箱状褶皱.通过PIV技术可以获取实验模型变形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位移场数据,计算出各阶段的增量应变,实现从初始状态到褶皱形成之后整个变形过程的有限应变分析,探讨构造裂缝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化裂缝预测.挤压变形过程初期,应变分布范围很广,有限应变较弱(约4%-8 %),在挤压方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压应变,在垂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张应变,这种现象是褶皱和断层产生前平行层缩短和层增厚的纯剪变形结果,也是区域型张裂缝和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褶皱和断层即将发育之时至发育之后,应变局限在断层发育的剪切带及附近区域,有限应变表现为较强(达20%) 的剪切应变和剪切张应变,是断层面附近简单剪切变形作用的结果,也是局部型剪裂缝和张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
沈礼贾东尹宏伟魏东涛陈竹新孙闯崔键
关键词:物理模拟有限应变分析
晚古生代中国大陆与欧美地区植物群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被引量:7
1999年
晚古生代同处于赤道或低纬度地带的中国大陆植物群与欧美地区同期植物群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泥盆世—早石炭世维宪期,中国大陆以石松类的大量繁育和高度分异为显著特色,而同期的欧美地区植物群以古蕨类和前裸子植物为其主体;纳缪尔期—二叠纪,大量东亚型鳞木类植物及许多地方性植物属相继在中国大陆出现,使它和欧美植物群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两地植物组分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当时气候的经向变化有关(主要是两地距离古特提斯洋远近不同,从而导致湿度有别)。
刘化清袁剑英苏醒完颜容魏东涛沈光隆
关键词:植物群晚古生代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和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从烃源岩、油源和油气运聚三方面,首次比较系统地剖析了本区的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和油气聚集中心位于玛纳斯—呼图壁一带,烃源层系最大厚度可超过250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在古近纪末进入成熟排烃阶段,是本区不可忽视的一套重要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纵向上主要聚集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到白垩系吐谷鲁群储层流体系统,可能存在三期油气运聚,第一期在早更新世晚期,以流体系统内部的白垩系原油运聚成藏为主,第二期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白垩系原油,以及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古近系原油在此流体系统内部发生混合,第三期在晚更新世末期,以油气(并以侏罗系天然气为主)在垂向上沿断层的调整为特征,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多源、多层系油气分布态势。综合认为,需要充分重视白垩系原油在本区的勘探和研究。
魏东涛贾东赵应成曹剑杨海波陈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白垩系油气运聚成藏油气地球化学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下三叠统高分辨层序地层与砂体预测被引量:4
2014年
在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结合钻、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西泉(XIQ)地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储层分布。文中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下三叠统韭菜园子组划分为3类基准面短期旋回、5个基准面中期旋回、2个基准面长期旋回,并运用钻井约束下的地球物理分频反演技术,对目标层序内储集砂体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提出基准面的变化控制了研究区韭菜园子组砂体的空间展布和有利的砂体发育带,指明了下一步勘探和评价的方向。
郭娟娟魏东涛潘建国许学龙孔旭王彦君魏彩茹
关键词:储集砂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准噶尔盆地
准东西泉地区三叠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为搞清西泉地区三叠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毛管压力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剖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应力作用和异常压力。认为:沉积相带、砂岩粒度是影响储层物性关键因素;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孔渗降低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构造挤压应力及异常高压可导致储集层的压实,使物性变差。构造应力产生的断裂、微裂缝发育、异常高压的存在有利于孔隙的保存,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物性。
魏彩茹许学龙魏东涛王彦君郭娟娟彭文春何贤英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叠系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
2006年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采用5种测井曲线识别方法进行层序界面划分:①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②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法;③声波时差法;④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交汇法;⑤感应电导率法等。用实例证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于均民李红哲刘震华魏东涛陈涛
关键词:测井资料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电阻率电导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