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屏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肝炎
  • 6篇病毒
  • 4篇血吸虫
  • 4篇四逆
  • 4篇四逆散
  • 4篇吸虫
  • 4篇慢性
  • 4篇加味
  • 4篇加味四逆散
  • 4篇肝损伤
  • 4篇病毒性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血清
  • 3篇血吸虫病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应城市中医医...

作者

  • 26篇魏屏
  • 7篇曾令兰
  • 7篇贺永文
  • 6篇揭盛华
  • 5篇罗端德
  • 4篇彭汉光
  • 3篇戴春林
  • 3篇孙江桥
  • 3篇彭义香
  • 3篇黄坤堂
  • 3篇熊莉娟
  • 3篇郑军
  • 2篇何生松
  • 2篇王华
  • 2篇蔡淑清
  • 2篇朱祥珍
  • 2篇刘薇
  • 2篇姚景宏
  • 2篇张景辉
  • 2篇张建傲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3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重症肝炎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重症肝炎患者50例,分为发生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以2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抗感染治疗效果又将感染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14天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重症肝炎感染组、非感染组血清sTRAIL水平分别为(10.23±3.31)、(7.43±2.88)pg/ml,正常对照组为(2.38±1.63)pg/ml,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感染组又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分别为(580.49±140.95)μmol/L、(30.42±3.72)g/L、(8.54±3.58)×109/L、(6.68±3.11)×109/L,非感染组分别为(479.02±145.29)μmol/L、(33.98±4.04)g/L、(6.11±1.82)×109/L、(4.75±2.11)×109/L,感染组TB、WBC、N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ALB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或P<0.01),但血清sTRAIL水平与TB、ALB、WBC、N均无相关性;感染组抗感染治疗有效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sTRAIL水平逐渐下降,治疗前为(10.12±3.11)pg/ml、疗程的第7天为(8.19±2.65)pg/ml、疗程的第14天为(6.72±2.83)pg/ml,疗程的第14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效组治疗前为(10.36±3.64)pg/ml、疗程的第7天为(10.51±2.97)pg/ml、疗程的第14天为(11.74±3.44)pg/ml,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程的第7、14天有效组血清sTRAIL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无效组(P<0.05、P<0.01)。结论 TRAIL可能在重症肝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检测血清sTRAIL水平了解重症肝炎医院感染的发生及转归。
魏屏张景辉刘薇朱祥珍
关键词:STRAIL重症肝炎医院感染
晚期血吸虫病人吡喹酮治疗前后有关细胞免疫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用吡喹酮治疗4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每个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次采血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羟脯氨酸(HY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抗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_4^+T细胞百分比增高,CD_8^+T细胞百分比下降,CD_4^+/CD_8^+比值增高(P值均<0.01),TNF活性降低(P<0.05),NAG和NYP的含量增高(P值均<0.05).提示:晚期血吸虫病人抗虫治疗后,虽不能使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但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
魏屏曾令兰陈应文
关键词:吡喹酮淋巴细胞亚群血吸虫病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1995年
将29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于治疗结束时复查其ALT、HCV-RNA作疗效比较,结果表明干扰素联合病毒哇组ALT的复常率为75%,HCV-RNA阴转率为40%,干扰素治疗组ALT的复常率为54.54%,HCV-RNA阴转率为25%;病毒唑组ALT的复常率为50%,HCV-RNA阴转率为0,即联合组疗效优于其它2组。
魏屏罗端德贺永文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病毒唑药物疗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讨论题和病案的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魏屏揭盛华贺永文彭义香郑军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传染病学教学方法
顺应现代教育理念创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顺应现代教育观念,笔者在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5年制)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方法以课程结构改革为研究主体,以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为主线,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完全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理论考试成绩好于上届,试验组平均成绩77.65±9.28,对照组69.60±8.84,差异显著。97.6%学生对这次教学改革持满意态度,95.2%学生认为通过这次学习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5.2%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9.5%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89.4%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值得推广。结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魏屏贺永文揭盛华彭义香郑军
关键词:教学改革传染病学现代教育理念
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CHB均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根据治疗24周末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无病毒学应答组,设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治疗4、12、24周末患者的血清,检测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IFN-γ、ALT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sTRAIL、IFN-γ及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sTRAIL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完全应答组sTRAIL水平低于同期部分应答组(P<0.05)。IFN-γ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在治疗4周末与同期部分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水平在三组的治疗过程中均逐步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ALT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血清sTRAIL水平升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血清sTRAIL水平下降,尤其是完全应答者在疗程的第4周就有明显的变化。sTRAIL在CHB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免疫恢复中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
魏屏王华曾令兰朱励
关键词:TRAIL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
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CHB)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20例,正常健康者10例,ELISA检测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FN-γ和ALT水平。结果ASC组和CHB组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且CHB组高于ASC组(P(0.01);CHB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ASC组(P(0.05),而正常组和AS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中sTRAIL水平与ALT的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RAIL在IFN-γ的协同作用下,参与了HB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魏屏王华曾令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TRAILIFN-Γ
加味四逆散防治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本实验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一是采用四氯化碳一次性皮下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及肝组织MDA、GSH水平。二是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GSH水平,并作病理学观察。三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①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升高的ALT、AST及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②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升高;③加味四逆散能降低D-Gal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或值升高;④加味四逆散能使D-Gla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脏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尤以变性、坏死的程度减轻明显;⑤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05.80±32.55g/kg。研究表明,加味四逆散具有防治CCl4、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作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其降酶、抗过氧化作用有关,且该制剂口服安全无毒。
彭汉光戴春林魏屏蔡淑清黄坤堂孙江桥杨勤健
关键词:加味四逆散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GSHMDAGI
丙型肝炎感染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对60例丙型肝炎病人的输血史,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种类,临床特点等作一回顾性研究,旨在对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材料与方法 60例病人均为1991年以来在我科住院的肝炎病人,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均为阳性。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9~68岁。
魏屏
关键词:丙型肝炎症状
加味四逆散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病理改变同步观察被引量:15
2000年
为研讨加味四逆散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通过动物试验 ,先用加味四逆散预防给药 ,再采用 D-氨基半乳糖 (D- Gal N)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然后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丙二醛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水平 ,同步观察该方对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清 SOD、 GSH水平 ,降低 MDA水平 ,肝脏病理学检查亦表明该方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提示加味四逆散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这正是该方防治肝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魏屏彭汉光黄坤堂孙江桥
关键词:四逆散肝损伤病理改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