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娴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放疗
  • 5篇剂量学
  • 4篇肿瘤
  • 4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调强
  • 3篇调强放疗
  • 3篇自适应放疗
  • 3篇宫颈
  • 3篇靶区
  • 3篇鼻咽癌调强放...
  • 2篇影像
  • 2篇人粒细胞
  • 2篇特征降维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减...
  • 2篇肿瘤异质性
  • 2篇重组人粒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减少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作者

  • 12篇黄慧娴
  • 6篇陆合明
  • 4篇陈海辉
  • 4篇周建红
  • 4篇罗文苹
  • 4篇刘春琳
  • 3篇刘绪
  • 3篇蒋海兰
  • 3篇庞强
  • 2篇陈绍俊
  • 2篇古俊钊
  • 2篇卢志平
  • 2篇秦俭
  • 2篇程金建
  • 2篇彭露杏
  • 2篇莫颖
  • 2篇陈甲信
  • 2篇邓珊
  • 2篇张日光
  • 1篇冯国生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癌调强放疗期间自适应放疗计划时机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期间各周的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
黄慧娴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解剖学改变自适应放疗
文献传递
自适应放疗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自适应放疗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剂量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放疗第5次后及第15次后进行自适应放疗计划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本研究前瞻性分析接受调强放...
陆合明刘绪黄慧娴蒋海兰陈甲信程金建庞强卢志平古俊钊彭露杏邓珊秦俭莫颖吴丹玲韦英林
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宫颈腺癌与鳞癌病理分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的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宫颈腺癌与鳞癌病理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的MRI图像,其中腺癌12例、鳞癌44例,运用IBEX工具箱筛选患者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特征筛选,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组学特征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利用特征参数绘制ROC,并计算AUC。通过ROC分析各个指标的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组学特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阈值。结果:提取的261个组学特征中,有7个特征与宫颈腺癌和鳞癌病理分型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4,AUC值均高于0.7。其中45°-4_Correlation和Spherical Disproportion分别为腺癌和鳞癌病理分型的最佳预测因子,AUC值分别为0.811、0.8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83、0.773和0.955、0.917。结论:基于MR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宫颈腺癌与鳞癌病理分型,可为宫颈癌临床治疗前判断肿瘤异质性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辅助方法。
党俊明朱超华黄慧娴范芳芳陆合明
关键词:特征降维肿瘤异质性
可变剂量率与固定剂量率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可变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V-VMAT)与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F-VMA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8例宫颈癌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研究组接受V-VMAT技术治疗,对照组接受F-VMAT技术治疗,两种技术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F。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水平、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加速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结果两组计划靶区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 95、V 110、CI、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计划靶区的D 9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直肠的平均剂量、V 40、V 30,膀胱、小肠、左侧和右侧股骨头的平均剂量、V 50、V 40、V 30,以及治疗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而MU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V-VMAT和F-VMAT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V-VMAT在治疗时间和部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要优于F-VMAT。
黄慧娴陈海辉陈绍俊贺先桃周建红罗文苹刘春琳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放疗固定剂量率剂量学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21年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建红罗文苹张日光黄慧娴刘春琳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干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效果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60个病灶)患者的肝转移瘤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二线化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60个病灶均顺利植入粒子,剂量分布均匀,共植入粒子1995枚,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33.41±24.79)枚。术后不良反应轻,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术后1周肝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以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化疗6例,伊立替康联合方案21例。化疗3、6个周期后肝转移瘤病灶直径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6个月。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安全性好,近期疗效佳。
黄慧娴王国栋赵剑波陈海辉刘春琳罗文苹
关键词:碘同位素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继续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未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给予3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后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31.6%、55.6%(P<0.05);三者之间的ANC减少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的FN发生率分别为4.3%、7.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有2例出现骨痛、1例出现乏力、1例出现肌肉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周建红陈海辉张日光黄慧娴
关键词:老年消化道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鼻咽癌调强放疗时颈部临床靶区优化对甲状腺剂量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对颈部临床靶区进行剂量优化,在不影响靶区覆盖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甲状腺是否有剂量学获益。[方法]选取29例已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调取定位CT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包括甲状腺),分别设计两种调强计划,不对颈部Ⅳ区优化组(参照ICRU50和62号报告进行勾画,包含整个Ⅳ区)和对颈部Ⅳ区优化组(甲状腺出现的区域只包括颈内静脉周围部分)的计划。甲状腺剂量限制参数:D_(mean)<45 Gy、V_(30)<62.5%和V_(45)<50%。当靶区剂量覆盖与甲状腺的剂量限定不能同时满足时优先保证靶区足够的剂量覆盖。[结果]两种计划各靶区95%处方剂量的体积、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性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V_(nx)和PTV_(nd)大于110%处方剂量的体积也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计划中PTV_(2)的V_(93)有统计学差异(P=0.017),但两种计划均满足接受<93%处方剂量的体积<1%的目标要求。对颈部靶区进行优化后可以显著性降低甲状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V_(20)、V_(26)、V_(30)、V_(35)、V_(40)、V_(45)、V_(50)、V_(55)以及V_(60)。两组间甲状腺V_(10)、V_(15)和V_(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分期N_(0~1)期和N_(2~3)期患者对颈部临床靶区进行优化后,与未进行优化相比,甲状腺最小剂量、平均剂量、V_(26)、V_(30)、V_(35)、V_(40)、V_(45)、V_(50)和V_(55)显著性减少(P均<0.05),且当淋巴结为N_(2~3)期时,甲状腺最大剂量也明显减少(P=0.013)。[结论]鼻咽癌在IMRT计划设计时,在保证靶区足够的剂量覆盖且不影响其他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颈部Ⅳ区进行优化可减少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
蒋海兰黄慧娴刘绪朱超华刘培党俊明庞强陆合明
关键词:鼻咽肿瘤甲状腺调强放射治疗
广西壮族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反应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 UGT1A1 )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种族差异,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壮族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接受伊立替康治疗时不应当完全照搬欧美或者中国汉族患者的方案。本研究探讨广西壮族mCRC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常见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01-2015—03-01mCRC患者共400例,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300例,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0例。经过三代严格筛查,确定完全符合壮族界定标准的共98例,剔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共12例,最后入组病例数为86例(均来自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uGT1A1基因*28和*6位点多态性,分析其多态性分布情况及FOLFIRI方案行一线化疗后UGT1A1基因多态性与CPT-11常见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6例广西壮族mCRC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TA6/6)占69.8%(60例),杂合突变型(TA6/7)占30.2%(26例)及纯合突变型(TA7/7)占0(0例)。UGT1A1*6野生型(G/G)占76.7%(66例),杂合突变型(G/A)占20.9%(18例)及纯合突变型(A/A)占2.3%(2例)。UGT1A1*28TA6/7型可增加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χ2=4.884,P=0.027),不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χ2=2.844,P=0.092)。UGT1A1*6G/A、A/A型可增加3~4级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χ2=11.364,P=0.001;χ2=5.727,P=0.017)。UGT1A1*28扣UGT1A1*6野生型、突变型的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0RR)与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
陈绍俊莫恰徐君毅沈永奇林展郭成贤华丽冯成军黄慧娴刘春琳罗文苹周建红陈海辉李桂生黄海欣
关键词:伊立替康化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四维CT联合呼吸门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研究呼吸运动对NSCLC放疗靶区大小和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我们应用4DCT进行了研究。
舒留洋陆合明陈华生陈小贤黄慧娴
关键词:放疗靶区呼吸门控剂量学NSC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