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柏枝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3篇动脉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疗效
  • 3篇产儿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清
  • 2篇生态制剂
  • 2篇双歧杆菌
  • 2篇微生态
  • 2篇微生态制剂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结肠炎
  • 2篇小儿
  • 2篇利钠
  • 2篇利钠肽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6篇东莞市太平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黄柏枝
  • 10篇麦润婵
  • 5篇陈彩凤
  • 4篇李薇
  • 4篇王德胜
  • 3篇刘晓萍
  • 3篇陈就好
  • 1篇陈建江
  • 1篇黄肖梅
  • 1篇郭锦均
  • 1篇刘仿
  • 1篇赖丽芝
  • 1篇万燕婷
  • 1篇万学凌
  • 1篇杨华英
  • 1篇周勇
  • 1篇郑惊雷
  • 1篇陈韦静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iN-O)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 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 ppm,平均气道压力为(12.7±2.7)cmH2O(1 cm H2O=0.098 kPa)。动态观察NO吸入前、后30~60 min及12~24 h体循环氧合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动态作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MPBFV)、心输出量(CO)、血压及心率的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早产儿吸入NO 5 min后PaO2明显上升,上升值为11%~29%,30 min后肺动脉压、PaO2/FiO2下降,MPBFV显著上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12~24 h后氧合持续稳定,吸入NO时NO2浓度监测均<1×10-6。结论 NO吸入能扩张肺血管,改善肺功能,在保证有效通气及良好心功能时为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黄柏枝麦润婵
关键词:一氧化氮早产儿肺功能
微生态制剂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生后存活7d并且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83例,随机分为预防组95例,对照组88例。两组均治疗原发病,预防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给予口服或鼻饲双歧杆菌0.25亿个活菌/次,每天2次,用药时间从生后第7天起,连用7d。观察治疗期间两照组发生NEC的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分别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预防组NEC发病率为2.10%(2/9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0.23%(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预防组每日体质量增加(8.109±2.127)g,对照组的为(6.489±2.327)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两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7d后杆球菌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双歧杆菌能够降低NEC发病率,促进体质量增长。
黄柏枝杨华英黄肖梅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儿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双歧杆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的生后存活7 d并且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8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预防组NEC发病率为2.10%(2/9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1.36%(10/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预防组每日体质量增加(8.108±2.205)g,对照组为(6.256±2.29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 d两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杆球菌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儿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双歧杆菌能够降低NEC发病率,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其机制与口服双歧杆菌后促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比率有关。
黄柏枝刘仿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儿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
血清S-100蛋白对早期预测新生儿围生期脑损伤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变化与新生儿围生期脑损伤预后的关系,为早期预测新生儿围生期脑损伤预后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围生期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组,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生后48~72h进行血样采集,采用ELISA法测定血S-100水平,以盖塞尔量表定期追踪两组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血S-10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55±0.79)μg/Lvs(0.62±0.46)μg/L,t=4.89,P<0.01],盖塞尔量表评价两组发育情况,两组间平均发育商比较显示3月龄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血S-100蛋白变化对早期预测围生期脑损伤儿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王德胜李薇陈就好郑惊雷黄柏枝陈韦静赖丽芝
关键词:新生儿S-100蛋白预后
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8~34周的早产儿200例,按照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未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1~2个疗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早产儿出生3、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量表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胎龄平均(34.73±2.01)周,对照组为(34.59±1.9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体质包括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天的Brazelto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的Brazelton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中观察组3、6、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孕妇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
黄柏枝麦润婵
关键词: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早产神经发育
203例腹泻病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病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于本院住院的203例腹泻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腹泻病的发病年龄92%在3岁以下尤以两岁内的为高发年龄占84%,男孩病例数多于女孩(1.86:1)。2.发病季节视不同病原而不同。轮状病毒肠炎高发于10~12月的冬季(占66%),其次为1~3月的春季(占13%);感染性腹泻以春秋季比例高,分别为31%和42%;非感染性腹泻以冬春季为多占38%和35%。3.临床表现特点与不同病原的关系:轮状病毒肠炎主要症状为稀水样、蛋花样便占87%,发热占74%,呕吐占55%;感染性腹泻以稀烂便和含粘液便为主,占67%和83%,发热、呕吐少见;非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与轮状病毒肠炎基本相似;以稀水便、蛋花汤便为主(69%),发热次之(54%),呕吐居第三占42%。4.病原学检测:170例检测轮状病毒抗原,119例阳性,阳性率为70%;43例大便细菌培养,仅5%阳性。【结论】3岁以下尤以2岁以内为儿童腹泻病的高发年龄。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冬季为高发季节,不同病因肠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陈彩凤刘晓萍黄柏枝周勇
关键词:儿童腹泻病原学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脑干脑炎35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EV71感染致脑干脑炎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有发热及皮疹,35例平均起病(2.20±1.0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肢体震颤32例(91.4%),眼球运动异常(游动或上翻)23例(65.7%),烦躁和惊恐21例(60.0%),呕吐18例(51.4%),行走不稳10例(28.5%),惊厥9例(25.7%),意识障碍8例(22.8%)。通过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早期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4例(97.1%)痊愈出院;1例(2.8%)死亡。结论 EV71感染患儿如出现有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烦躁和惊恐、呕吐,应高度警惕脑干脑炎的发生;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早期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降低EV71感染致脑干脑炎的病死率。
黄柏枝麦润婵
关键词:脑干脑炎肠道病毒71型儿童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频率分析——附101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频率分布。方法:对10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并对其中获得明确诊断的病因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101例中,明确诊断82例90例次,其中仅1种病因76例,2种病因4例,3种病因2例,疑似诊断17例(16.8%),病因未明2例(2.0%)。确诊的82例中,主要病因有气管支气管异物,肺炎,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和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因频率分别为26%、21%、18%、10%、7%。其中1岁以下患儿的病因以肺炎居多(8例次,占67%);1~3岁患儿的病因以气管支气管异物居多(15例次,占54%);大于3岁患儿的病因以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居多(13例次,占26%)。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不同的年龄段患儿的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有一定特征性。
陈彩凤李薇黄柏枝
关键词: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学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6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1.8%,对照组治愈率为8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愈率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陈彩凤陈建江黄柏枝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流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对小儿慢性咳嗽的程序式诊断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参考Morice的慢性咳嗽诊断程序,对81例慢性咳嗽进行逐步评估。最后的诊断结果分为明确诊断、疑似诊断和病因未明。结果明确65例(80.3%),疑似诊断15例(18.5%),病因未明1例,81例慢性咳嗽中前几位病因依次为气管、支气管异物(16.9%),咳嗽变异型哮喘,哮喘(15.7%),肺部感染(后)(14.5%),鼻后滴注综合征(8.4%),先天气管/支气管狭窄或其他发育异常(7.2%)。不同的年龄阶段病因分布有一定特征性。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应用程序式诊断方法可明确大部分病因,其病因分布具有年龄特点;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测定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诊断过程应予动态评价,及时随访。最后对Morice诊断程序作出补充。
陈彩凤李薇黄柏枝
关键词:儿童慢性咳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