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莎莎

作品数:53 被引量:32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6篇耳聋
  • 28篇基因
  • 19篇遗传性
  • 16篇突变
  • 15篇遗传性耳聋
  • 13篇综合征
  • 11篇神经性
  • 11篇感音
  • 11篇感音神经性
  • 9篇GJB2
  • 8篇基因诊断
  • 7篇植入
  • 7篇神经性耳聋
  • 7篇感音神经性耳...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6篇GJB2基因
  • 6篇表型
  • 6篇病因
  • 5篇致病

机构

  • 5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开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美国Emor...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3篇黄莎莎
  • 47篇戴朴
  • 32篇袁永一
  • 28篇王国建
  • 27篇康东洋
  • 11篇韩东一
  • 9篇韩明昱
  • 7篇黄邦清
  • 7篇张昕
  • 6篇张昕
  • 5篇韩冰
  • 4篇高雪
  • 4篇董敏
  • 4篇苏钰
  • 3篇代志瑶
  • 3篇高雪
  • 2篇黄德亮
  • 2篇孙宝春
  • 2篇卢彦平
  • 2篇李晓红

传媒

  • 22篇中华耳科学杂...
  • 7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国工程科技...
  • 1篇第九届全国遗...
  • 1篇2010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的中国人群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热点突变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700例(327例已知突变位点,373例未进行基因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27例已知突变位点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建立检测耳聋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30个热点突变位点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利用新建立的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对373例未进行基因检测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耳聋致病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采取Sanger测序对部分阳性结果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基于MALDI-TOF MS的单一反应检测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与临床基因诊断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采用建立的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检测373例未知基因突变位点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样本发现,56.30%(210/373)的患者携带至少1个突变,其中携带复合或纯合突变可以明确基因诊断的患者为155例,占受检人群的41.55%(155/373),210例阳性突变携带者共涉及55种基因型,其中有5例存在多个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法检测验证发现,56例阳性结果样本的一代测序结果与MALDI-TOF MS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基于MALDI-TOF MS建立的单一反应检测耳聋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热点突变的方法具有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有望成为遗传性耳聋病因学检查和预防性筛查的有效手段。
金孝华金孝华黄莎莎戴朴戴朴马旭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飞行时间质谱
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分子病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分子诊断特征,以加强耳鼻喉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调查2003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就诊的前庭水管扩大耳聋患者1745人,对其中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的患者行甲状腺超声、甲功五项、过氯酸盐释放试验及PDS基因测序。结果共诊断4例Pendred综合征,4例患者甲状腺肿表型均出现于11岁后,甲状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结节,过滤酸盐释放试验证实3人有甲状腺碘有机化障碍,1人结果在正常范围。接受基因筛查的3人均被证实携带PDS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PDS基因缺陷是其分子病因。结论Pendred综合征在中国的发病率可能并不低,部分Pendred综合征病人因就诊时甲状腺表型尚未显现或医生经验不足而出现漏诊。对于临床就诊的低龄EVA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并告知其随访。基因诊断是Pendred综合征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患者父母再生育前产前诊断及患者本人婚配前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袁永一黄莎莎左路杰张国正戴朴
关键词:分子诊断
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布;447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29.41%(5/17),明显低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95.97%(429/447)(P<0.01)。结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的发病可能是与SLC26A4以外的其他因素尚存在联系。
黄莎莎黄邦清董敏孟肖肖戴朴
关键词:耳聋SLC26A4
非综合征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拷贝数变异基因芯片筛查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是否为非综合征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的致病机制之一。方法采用CNVs芯片对10例未检测到任何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拷贝数变异的筛查,并与正常基因组进行对照。结果 10例未检测到任何SLC26A4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全基因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存在。结论CNVs可能不是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的致病机制。
赵建东袁永一王国建黄莎莎戴朴
关键词:前庭水管扩大拷贝数变异芯片突变
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CT表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耳聋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CT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基因检测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是否存在内耳畸形方面的作用。方法按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86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情况,以Sennaroglu分类为标准统计以上患者内耳CT表型情况,分析GJB2、SLC26A4基因型与CT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2686例患者中共检出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429例(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220例、复合杂合突变207例、单等位基因显性突变2例),共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596例(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169例、复合杂合突变427例)。2、2686例患者中内耳畸形873例(Mondini畸形371例、单纯大前庭水管338例、其它164例);内耳CT正常1813例。3、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99.30%(426/429)在内耳CT正常组中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100%(596/596)在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中检出。结论 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正常CT表型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孙宝春代志瑶黄莎莎韩冰袁永一苏钰康东洋戴朴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GJB2基因SLC26A4基因
GJB2基因听力学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GJB2基因的听力学表型与基因型关系。方法2007年4月-2011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具有完整听力学资料的1481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均进行GJB2编码区测序,并对其GJB2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及与听力学表型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81例患者GJB2基因阳性突变率为20.05%,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组阳性突变率为20.66%,高于单耳耳聋组(2.08%)(P〈0.01)。在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组中,极重度聋组中的GJB2阳性检出率最高(26.07%),其次是重度(18.12%)、中度(17.4%),轻度组为11.54%,各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297例GJB2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听力曲线分型分析中,发现了10例上升型听力曲线(14.93%),但GJB2耳聋听力图仍以残余型(26.27%)、平坦型(25.16%)常见,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JB2基因突变者听力学表型呈多样性,在进行基因检测时,除重视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听力图为残余型和平坦型的人群外,也应该对单耳耳聋、双耳轻度听力损失或听力图为上升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常规耳聋基因检测。
代志瑶孙宝春黄莎莎康东洋张昕董敏袁永一戴朴
关键词:GJB2感音神经性基因诊断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力多发性骨性联合综合征家系生育健康后代1例
2024年
本文报告1个多发性骨性联合综合征1型(multiple synostoses syndrome-1,SYNS1)家系,其特点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指近端关节屈曲障碍以及独特的面容。全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OG基因中的一个错义致病变异c.554C>G(Ser185Cys)在该家族中共分离。针对该家系生育听力健康后代的需求,我们分析了SYNS1的遗传原因、表型特点,对该家系进行了遗传咨询,采用基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连锁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进行预防。体外受精获得基因型正常胚胎3枚,移植其中1枚,孕期产前检测提示胎儿基因型正常且发育良好,出生后表型及基因型评估提示新生儿健康且未携带SYNS1致病基因变异。针对非严重致残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传导性耳聋及其相关综合征,采用PGT技术进行预防有助于避免致病基因变异垂直传递,是既能帮助高危家庭生育健康后代又符合伦理规定的一种可选预防方案。
傅莹黄莎莎王秋权韩明昱韩明昱王国建康东洋戴朴
关键词:遗传学检测传导性耳聋生育健康新生儿健康遗传性疾病
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探讨明确为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832例O~12岁发病、经基因芯片检测明确诊断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耳聋的患儿,其中GJB2基因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553例、sLc26A4基因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279例。按耳聋发病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分析比较G.IB2、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儿童的发病年龄分布及听力损失特点。结果①婴儿期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的发病年龄构成比分别为37.97%(210/553)及25.45%(71/279),幼儿期分别为38.34%(212/553)及44.80%(125/279),学龄前期分别为16.27%(90/553)及20.07%(56/279),学龄期分别为7.41%(41/553)及9.67%(27/279),两者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GJB2基因突变耳聋儿童中,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极重度听力损失构成比分别为66.67%(140/210)、61.32%(130/212)、47.78%(43/90)、41.46%(17/41),随发病年龄增大,极重度听力损失比例逐渐减少(P=0.004)。③sLC26A4基因突变耳聋儿童中,各发病年龄组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本组O~12岁发病的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耳聋儿童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儿及幼儿期,均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且发病年龄越小,极重度听力损失比例越高。
崔庆佳王国建张媛杨影康东洋杜延顺赵丽萍黄莎莎张伟孙喜斌戴朴黄丽辉
关键词:基因突变儿童听力损失
OTOA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的表型-基因型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OTOA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聋患者的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二代测序诊断为OTOA基因变异致聋的6个家系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在家系内对发现的序列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发现的拷贝数变异进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验证。结果6个散发耳聋家系的先证者均表现为低频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高频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1例为语前聋,5例为语后聋。6例先证者中1例携带OTOA基因纯合变异,5例携带OTO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共鉴定了OTOA基因9个致病性变异(分别是6个拷贝数变异、2个缺失变异和1个错义变异)和2个临床意义未明的错义变异;5个单核苷酸变异中有3个为未经报道的新变异[c.1265G>T(p.Gly422Val)、c.1534delG(p.Ala513Leufs*11)及c.3292C>T(p.Gln1098fs*)]。结论OTOA基因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本组病例中临床表型主要为语后发生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少数表现为语前先天性聋;其致病变异主要以拷贝数变异为主,其次为缺失变异和错义变异。
杨金源王秋权韩明昱黄莎莎康东洋张昕杨苏燕戴朴袁永一
关键词: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拷贝数变异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相关致病机制探讨
2023年
目的 对一临床表型为双侧全聋、特征性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史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检测,并完善CNV片段验证,明确致病性染色体变异。方法 采集家系成员临床表型,包括家系成员病史特征、面容特征、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听力学特征等,对先证者行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骨导阈值,听性脑干反应气导阈值,40Hz听觉相关电位,畸变耳声发射等。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行基因检测。结果 先证者携带22q11.2染色体区域2.77Mb片段缺失,为新发变异,依据ACMG及CNV鉴定标准行致病性分析,明确该变异为该家系致病性突变。结论探究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并为该综合征患者提供耳科学诊疗策略。
吴谢东王国建王国建王国建李晓红黄莎莎韩东一
关键词:CNV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