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霞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74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青光眼组病房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0例共182只眼,根据病情分3期,1期(13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期(9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羊膜移植术;3A期(6只眼)行Ahmed引流阀植入+前部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3B期(4只眼)、3C期(1只眼)施行Ahmed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另20只眼行睫状体光凝术。同时联合中医治疗,对屈光间质透明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1期、2期、3A~C期的眼压控制成功率分别为84.6%、58.2%、52.2%、78.7%、81.8%,总成功率61.5%;视力改善率分别为46.2%、51.0%、52.2%、42.9%、9.1%,总视力改善率47.8%。1、2、3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为72.0%、72.9%、4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 闫希冬齐霞李霞王瑞夫
-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 中西医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0引言
先天性视盘小凹最早于1882年发现并提出。Petersen第一个认识到视盘小凹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之间的关系。视盘小凹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眼发病率为85%。
- 闫希冬齐霞
- 关键词:先天性视盘小凹中西医治疗视网膜下液发病率
- 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 2011年
- 0引言
固定性内斜视属临床特殊类型的斜视,手术矫正较困难,通常选用内直肌后徙,上下直肌与外直肌联结术。往往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说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本组采用内直肌肌腱断腱,
- 闫希冬齐霞
- 关键词: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直肌联结术手术矫正内直肌下直肌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4-01/2010-01期间眼科中心青光眼组病房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1例284眼,其中同时联合中医治疗的150例162眼,单纯西医治疗的101例122眼。中医采用辩证施治,服用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期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期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3A期行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前部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3B期、3C期者施行Ahmed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治疗后6mo时,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等指标。结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联合中医治疗可以提高1期和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视力(ZC=2.872,P<0.05;ZC=8.017,P<0.05),有效控制2期和3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ZC=4.557,P<0.05;ZC=2.171,P<0.05),促进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ZC=5.33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更好。
- 闫希冬李鹏齐霞
-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