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师
- 作品数:45 被引量:3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地表水交换量计算被引量:1
- 2022年
- 地下水与地表水存在着一定的水力联系,其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流域内水资源量的计算结果。为此,运用氡-222示踪法探明新汴河宿州段不同河段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交互情况并对其交换量进行计算,利用水力学法对氡-222示踪法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地下水地表水水量交换强度自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水量变化范围为4821×10^(4)~203512×10^(4)m^(3)/a,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水量变化范围为399×10^(4)~67075×10^(4)m^(3)/a,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表明新汴河右岸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左岸以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为主,氡-222示踪法计算结果较水力学法结果偏小。将传统水力学法与氡-222示踪法结合并互相验证,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可为难以获得准确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缺乏长序列水位流量资料的流域水资源评价提供理论方法。
- 宫荣束龙仓龚建师栾佳文鲁程鹏陶小虎赵贵章陶月赞
- 关键词:水力联系水位水资源
- 涡河流域中部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5
- 2021年
- 地下水是涡河流域中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普遍面临着污染及水质异常等问题.本文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对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总体为弱碱性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中的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_(3)^(-)和Na^(+).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和HCO_(3)^(-)Na·Mg型水为主,中层和深层均以HCO_(3)·SO4·Cl^(-)Na型水为主.(2)基于含水层沉积环境差异及水-岩作用强度不同,地下水化学成分出现明显的垂向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中TDS、Na^(+)、Mg^(2+)、Cl^(-)、SO_(4)^(2-)和HCO_(3)^(-)平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a2+平均质量浓度呈逐渐降低趋势.(3)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受水-岩相互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以水-岩作用为主.水-岩作用以含钠硅酸盐溶解作用为主.人类活动普遍对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大,对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影响较小.(4)区内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优于浅层和中层地下水,为避免增加地面沉降及中层微咸水向深层淡水越流的风险,建议合理布局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并合理调控取水量.
- 郑涛焦团理胡波龚建师侯香梦王赫生
-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基于GIS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比研究
- 本文以合肥地区典型中心城镇-大兴镇为例,选取了土壤中Cd、Hg、Pb、As四种重金属元素,统计分析了四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统计学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
- 邢怀学叶念军葛伟亚龚建师周锴锷朱春芳穆倩
- 关键词:GIS空间插值土壤重金属
- 文献传递
- 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与治理对策
- 本文以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以所取水样检验结果为依据,对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淮河流域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 葛伟亚叶念军龚建师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污染评价淮河流域环境地质
- 文献传递
- 淮北典型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 2025年
- 文章研究了丰水期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硝酸盐浓度空间分布、来源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_(3)和Ca-HCO_(3)为主。研究区NO_(3)^(-)含量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下水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居民点的粪便、肥料施用和农业活动等非点源,浅层、中深层地下水污染分别与动物粪便带、农药带之间的联系更强。在门和属水平上,弱径流带和山前强径流带的中深层地下水的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高于浅层地下水,且不同含水层地下水在山前强径流带的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同样高于弱径流带,多种反硝化菌属总丰度则与该规律相反,表明山前强径流带中深层地下水的氮循环更活跃,特别是氨氧化过程,弱径流带浅层地下水的反硝化过程则更活跃。
- 秦曦王赫生龚建师龚建师檀梦皎朱春芳
- 关键词:硝酸盐微生物地下水
- 淮河流域平原区高铁锰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近期获得的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应用指示克立格法开展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高铁、锰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并分析了高铁、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铁、锰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化学组分,铁、锰在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铁、锰超标概率峰值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铁、锰高风险地区呈岛状分布,深层地下水的环境健康风险明显降低。含铁浅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1257.15 km^(2),面积占比0.07%;含铁深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476.93 km^(2),面积占比0.03%。含锰浅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35883.16 km^(2),面积占比19.19%;含锰深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1269.30 km^(2),面积占比0.07%。淮河流域高铁锰地下水是原生成因,铁、锰离子主要来源于含水层中含铁、锰矿物的还原性溶解。高铁锰地下水的风险评价结果,可为区域供水区划提供指导。
- 许乃政陶小虎龚建师檀梦皎
- 江苏省阜宁县地下水生态水位及生态需水量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体具有频繁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地下水的生态属性和环境功能十分重要,因此研究其生态水位及生态需水量盈亏特征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在分析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生态水位的指标体系,研究了地下水生态水位,并基于Arcgis平台评估了浅层地下水生态水量盈亏特征。结果显示:阜宁县大部分地区生态水位埋深上限值为1.5~3 m,生态水位埋深下限值为2.63~3.18 m;2021年1月,25.3%左右的区域地下水位处于非适宜区,生态需水量为589.96万m^(3);2021年5月,生态需水量为747.19万m^(3)。在地下水非适宜区,要结合县域供水现状,调整浅层地下水利用方式,宜禁则禁,宜采则采,实现地下水生态和环境功能的高效管控。
- 王赫生孟显超戴飞虎谭桂丽谭桂丽龚建师李燕周锴锷檀梦皎
-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 青弋江流域宣芜段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2021年
- 青弋江流域宣芜段为皖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可以为后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该文通过分析56组地下水样和7组地表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来源于降水补给。泉水在出露地表之前,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井水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导致井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分馏。水库水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地表河水显示出混合效应。
- 叶永红苏晶文龚建师董长春杨洋
-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地下水地表水
- 基于改进DRASTIC模型的高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针对研究区内广泛存在的原生劣质高氟地下水以及人类活动特点,对DRASTIC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的富水性、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累积厚度、土地利用类型、氟含量为评价指标的DRAICLF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结合ArcGIS的地理分析功能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基本处于中等级别,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区域具有地下水位埋深浅,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细砂和粉土等特点。
- 雷敏姜纪沂孙磊龚建师王赫生周锴锷
- 关键词:高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层次分析法
- 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Hg·As·Cr^(6+)赋存特征及农业用水建议被引量:2
- 2014年
- 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淮河流域内4 0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依据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As检出较多,超标严重,超标率9.76%,Hg、Cr6+检出率和超标率稍低。分析认为,Hg、As有原生成因,也有人为活动影响成因,Cr6+主要由人为活动造成。在评价研究基础上,针流域内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两种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为区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 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周锴锷朱春芳侯莉莉王赫生
- 关键词:淮河流域农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