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2篇血清
  • 2篇球菌
  • 2篇膜炎
  • 2篇耐药性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抗体
  • 2篇杆菌
  • 2篇感染率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型隐球菌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丁双双
  • 5篇沈霞
  • 5篇樊一笋
  • 4篇吉丽娟
  • 3篇鲁继光
  • 2篇胡振华
  • 2篇耿春松
  • 1篇倪殿涛
  • 1篇曾万杰
  • 1篇赵常坤
  • 1篇王倩
  • 1篇陈强
  • 1篇汪浩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三届全国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感染两例
丁双双吉丽娟樊一笋鲁继光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感染两例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asa hii)隶属于真菌纲、担子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孢目、皮肤丝孢酵母科毛孢子菌属,是条件致病菌,多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和肝炎病人血液中,也有引起哺乳动物白毛结节的报道[...
丁双双吉丽娟樊一笋鲁继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二例
2011年
例1,女,69岁,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淮安当地医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最高可达39.4℃,发热前伴有畏寒,时有头痛。临床曾以"肺炎"抗感染治疗,
沈霞王倩丁双双倪殿涛赵常坤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反复发热抗感染治疗午后发热
HDL-C试剂干扰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2011年
近年来,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已被广泛应用,该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管道无污染等优点[1]。但我们在常规生化多种项目的检测中经常出现TBA结果有假性升高的现象。经追踪分析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试剂含有TBA成分,
丁双双汪浩沈霞
关键词:总胆汁酸携带污染
2006年至2008年苏州九龙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快速上升。医院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 careunit,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递增,特别是对所有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全耐药的“泛耐”株的出现使治疗处于困境,
丁双双沈霞鲁继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耐药率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感染2例被引量:2
2014年
阿莎希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asahii)隶属于真菌纲、担子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孢目、皮肤丝孢酵母科毛孢子菌属,是条件致病菌,多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和肝炎病人血液中,也有引起哺乳动物白毛结节的报道[1],国外报道多引起血液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白细胞减少症等患者的皮肤或血行感染,国内曾有阿莎希丝孢酵母致导管相关感染[2]、阿萨希毛孢子菌非系统播散性感染等报道[3],但导致颅内感染的报道未检索到。近期我院自导管相关感染和颅内感染患者分离出阿莎希丝孢酵母菌各1例,报告如下。
丁双双吉丽娟樊一笋鲁继光
关键词:颅内感染真菌抗真菌药物
四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4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和9号染色体短臂及长臂涂染探针分别对4例伴有inv(9)(p22q34)的Ph阳性患者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用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核型中有3种克隆,分别为正常细胞、t(9;22)(q34;q11)异常细胞、同时合并der(9)t(9;22)衍生克隆和Ph以及其它异常,即t(8;12)(q12;p11),der(9)t(9;22)inv(9)(p22q34),der(22)t(9;22)细胞。其余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同时合并Ph和der(9)t(9;22)(q34;q11)inv(9)(p22q34)。FISH结果显示,3例有1红1绿两个融合信号、2红2绿1个融合信号、且在中期分裂相中发现1红1绿荧光信号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的两端;另1例67.5%的细胞有2红1绿1融合信号,有1绿色信号的缺失即表明BCR基因的缺失。染色体涂抹检测发现4例患者均有9号染色体的倒位。逆转录PCR检测均为b3a2转录本。该继发异常既可发生于Ph阳性CML慢性期或急变期,也可发生于原发性Ph阳性AML。该异常核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可再现的Ph继发性异常,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樊一笋丁双双潘金兰薛永权胡振华
关键词:PH阳性白血病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筛查和确诊试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2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同时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筛检和确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结果对我院6 528名输血前筛查及皮肤科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作RPR和TPPA检测,阳性者再进一步检测其滴度。RPR阳性率为1.29%,TPPA阳性率为1.90%;2种方法同时阳性率为1.15%。结论为早期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并阻断其传播途经,对输血前筛查及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应采用RPR和TPPA2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
丁双双沈霞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流式荧光法检测抗MICB抗体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1年
目的建立稳定、快速和特异的抗MHC-I类链相关基因B(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了解MICB抗体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克隆、表达和分离纯化MICB融合蛋白,将其包被在Luminex微球表面,建立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并用此方法检测500例健康人血清MICB抗体。结果 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在血清抗体浓度在3.1~100.0μg/mL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回收实验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其回收率为97.4%~99.6%,批内变异系数为3.4%、2.9%,批间变异系数为4.5%、4.9%。该检测方法与MICA抗体无交叉反应。500例健康人血清中发现4例MICB等位基因特异性抗体。结论 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结果稳定可靠。MICB抗体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樊一笋曾万杰耿春松胡振华陈强丁双双
关键词:MICB等位基因多态性抗体
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趋势看院内感染
本文采用K-B法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8年六月本院住院患者痰、血液、尿液、咽拭子等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19株(去除重复菌株)对于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
丁双双沈霞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药敏分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