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兆元 作品数:18 被引量:7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自然科学总论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曹云祥的宗教翻译活动及翻译策略初探 被引量:2 2013年 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宗教翻译家。学界对曹氏为数不多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经历、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其译介巴哈伊信仰的活动,但是:有待具体深入。本文通过搜集、核对大超中英文文献,厘涛了营氏的译述范围,再现了其译述经过,并初步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万兆元关键词:翻译活动 宗教 社会活动家 民国时期 英文文献 外交官 浅议借鉴名家的翻译程序 2005年 借鉴名家的翻译程序,可以帮助一个翻译新手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翻译效率。面对一项紧迫的翻译任务,笔者对比分析了草婴和奈迭的翻译程序,将二者加以综合,在借鉴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翻译程序,然后遵循这一程序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翻译任务。 万兆元关键词:翻译程序 翻译质量 近代科学史与牛顿研究前沿--牛津大学艾利夫教授二次来华讲学综述 被引量:1 2018年 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万兆元关键词:讲学 NEWTON 技术史 Iliffe教授“牛顿研究”系列讲座综述 被引量:1 2015年 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克斯大学科学史教授和思想史教授(2012~201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Searle讲席教授), 万兆元关键词:SEARLE 判决性实验 在线出版 博士学位 从符号学翻译观探讨“不折腾”的英译 被引量:1 2010年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不折腾"一词。一时间,如何翻译这一内涵丰富而微妙的通俗口语引起了网上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参与讨论的除了广大网友之外,还有资深翻译、驻外大使和学术大师。本文根据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探讨了"不折腾"一词的多层意义并评析几种典型的英文译法。 万兆元关键词:不折腾 英文译法 巴哈伊经典翻译:历史、标准与程序 2013年 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梳理了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程序的论述。 万兆元关键词:经典翻译 翻译标准 翻译程序 牛顿项目:《牛顿全集》在线出版项目评介 被引量:5 2014年 许多近代著名科学家都有全集出版,但是被视为近代最伟大科学家的牛顿却迟迟没有全集问世。这一方面是因为牛顿有关神学和炼金术的"非科学"手稿长期以来被视为不适合或不值得发表,另一方面也因为牛顿未公开的手稿太过庞杂(约900万词),编辑和出版的难度非常之大。20世纪末,随着学术界对牛顿研究的热情高涨以及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英国"牛顿项目"应时启动,初步目标是整理、转录并在线发表牛顿浩繁的神学手稿,后来则将目标扩大为转录牛顿的所有手稿和著作,决定在线出版《牛顿全集》。经过16年的努力,牛顿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近500万词的神学手稿已基本转录完毕,科学手稿的转录编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项目网站上的出版量已达640余万词,而且网上发布的手稿文本已与高清手稿图像建立了链接。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牛顿手稿的流传及其出版历史,然后重点介绍了牛顿项目的历史和成就,最后探讨了牛顿项目对于西方以及中国的牛顿研究的意义。 万兆元 罗布.艾利夫关键词:手稿 全集 在线出版 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 被引量:1 2009年 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量少质次",主要囿于"文本批评",对作为翻译接受主体的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首先指出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接着探讨了翻译批评理应对待读者的态度以及关注读者的主要方面。 万兆元关键词:翻译批评 推陈出新——评介《剑桥牛顿指南》第二版 2016年 《剑桥牛顿指南》第二版近期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主编为牛津大学科学史教授、“牛顿项目”负责人Rob Iliffe和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第一版的第二主编George Smith。与十四年前出版的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内容变化颇大,因此有必要作一简要介绍。 万兆元网助翻译(IAT)与信息时代的本科翻译教学 被引量:8 2009年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以网络为先导的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分力"。因此,翻译教学理应将"网助翻译"纳入教学内容,向学生引介"网助翻译"的知识与技能,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万兆元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