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永刚

作品数:2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油藏
  • 6篇油田
  • 4篇断块
  • 4篇二次开发
  • 3篇地质
  • 3篇油气
  • 3篇复杂断块
  • 3篇采收率
  • 3篇测井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地震
  • 2篇地震数据
  • 2篇断块油田
  • 2篇油气藏
  • 2篇预设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同位素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辽河油田分公...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2篇万永刚
  • 7篇田昀
  • 4篇成洪文
  • 4篇王东林
  • 4篇刘海富
  • 4篇聂国振
  • 3篇彭光艳
  • 3篇宋洁
  • 3篇张家良
  • 3篇张津
  • 3篇周莹
  • 2篇彭彬
  • 2篇周宗良
  • 2篇武玺
  • 2篇肖七林
  • 2篇邹拓
  • 2篇吴淑艳
  • 2篇许微
  • 2篇丁亚军
  • 2篇陶自强

传媒

  • 7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石油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录井工程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2015年
建立可靠的油藏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基础可靠,历史拟合程度高、速度快,从而缩短研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本次通过Petrel与RMS软件综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构造、岩相及油藏属性建模,实现三维可视化建模。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网格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对数模计算速度的影响。模型粗化后,可直接导入Eclipse软件,为建立数值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桂明田昀万永刚张秀丽
关键词:数据准备
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从轻烃分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两方面刻画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高分子量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初步厘定了蒸发分馏、水溶分馏、有机质熟化、热蚀变等次生作用对石炭系原油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石炭系不同油组(CⅠ、CⅡ、CⅢ)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CⅠ和CⅡ—CⅢ可分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成藏体系。CⅠ原油主要是早期形成的低熟原油,该类原油轻烃富含正构烷烃,贫环烷烃和芳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高,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2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低;CⅠ原油保存相对较好,可能只遭受了程度较弱的水溶分馏等次生改造。CⅡ与CⅢ原油大多是晚期形成的高熟原油,这类原油轻烃富含轻质环烷烃和芳烃,贫正构烷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3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高;热蚀变和蒸发分馏次生作用对CⅡ与CⅢ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有重要影响,不同期次及成因原油在CⅡ与CⅢ油组内相互混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CⅡ与CⅢ部分遭受热蚀变改造的原油可能是寒武系—下奥陶统古油藏内的原油热裂解后通过断层运移到石炭系聚集成藏,原油热裂解对该区晚期天然气形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肖七林孙永革茅晟懿万永刚
关键词:轻烃稳定碳同位素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AT11区块油气藏类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油气藏类型的准确判别不但对储集层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开发方式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针对塔河油田AT 11区块,结合第一口探井PVT实验分析数据,应用地层流体相态图和流体三元组成判别法,在判断为凝析气藏的基础上,根据该井和3口新产能井的PVT实验分析数据,采用流体组分组合法、秩类法和Z因子法3种经验判别法对其凝析气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储集层电性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验证,确定该区块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发调整对策,为该区块开发的综合调整奠定了基础。
陈叔阳万永刚梁利侠周吉春张浩蒋珍
关键词:油气藏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油环
二次开发技术在港西二区的应用与成果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目前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采阶段,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运用新"三重"技术思路,进行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研究,以提高对油藏构造、储层分布及剩余油的认识程度;进行重建井网结构研究,布署新井和老井综合利用相结合来改善注采对应关系;进行地面系统的简化优化研究,重组地面工艺流程。港西二区已累计实施新井36口,新建产能6.99×104t,日产油由120.51 t/d增加到201.1 t/d,综合含水下降7.24%,自然递减由18.53%下降到8.66%,采油速度由0.58%提高到0.93%,阶段采出程度提高了4.28%。
丁亚军万永刚彭光艳苏倩吕昕倩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采收率
注采比与产水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改进钟德康推导的砂岩油田注采比曲线的通用预测公式,基于王怒涛关于甲乙型和丙丁型综合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成果,结合注水开发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曲线,推导出了预测注采比变化规律的甲乙型和丙丁型注采比曲线。两类曲线方程均表明注采比变化全过程是水油比(含水率)的单值函数,根据方程可以预测油藏开发后期的注采比或产水率。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丙丁型注采比曲线有时并不适用。此外将实际注采比曲线与理论图版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n值,从而可以反过来确定哪一种水驱特征曲线可更好地描述油藏的开发动态。
彭得兵唐海朱健辉吕栋梁吕渐江万永刚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产水率
大港油田二次开发方案深化研究与先导试验开发实践
任宝生王华崇陶自强孟立新张津王强王大兴李晓良倪天禄成洪文万永刚吴淑艳
项目概况: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下达,由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经过三年研究,已圆满完成项目设计的研究任务。主要创新点:首次开展了储层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刻画,提出了“点坝是构成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单元,二次...
关键词: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开发层系组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开发层系组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块的层级划分信息,所述层级划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区块中的至少两个小层;所述至少两个小层中的每个小层包含至少一个单砂...
芦凤明张家良李健李佩敬李云鹏万永刚
黄骅坳陷南部富油区油藏精细评价
2014年
黄骅坳陷南部富油区油藏精细评价主要是依靠滚动、未动储量评价来实现,为老区硬稳定提供规模优质资源。以已开发油田内部、周边及油区结合部为研究对象,找准制约滚动评价规模增储的瓶颈,强化精细立体评价,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完善适合复杂断块油藏滚动评价技术系列,指导滚动评价研究工作。近三年,滚动评价共新增可动用地质储量5000万t以上,滚动探明地质储量全部动用,占开发动用总储量的85%;评价建成产能70万t,为油田年度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王怀忠王东林万永刚邢晓霞田昀祁爱平
深层薄互层砂岩油藏油砂体精细刻画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歧口凹陷斜坡带上沙河街油组油藏埋藏深、单层薄、为砂泥岩互层油藏。油藏类型为斜坡构造背景上受砂体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原始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对该区含油砂体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和基于小波变换波阻抗反演技术开展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及精细储层预测,落实了歧北斜坡带上滨Ⅳ油组两套主力砂层组的展布特征,为开发先导试验井组的部署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宗杰万永刚孟瑞刚
关键词:分辨率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
低渗透油藏混合井网及裂缝参数优化
2014年
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近井模块对裂缝进行处理,运用PEBI非结构化网格加密法,精准的刻画裂缝尺寸和属性,较好的模拟压裂井的开发效果。同时参考应力敏感试验数据,引入ROCKTABH关键字实现了岩石应力敏感的模拟。对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混合压裂井网进行了优化,初期可采用五点法井网,后期可加密成七点法井网。在七点法井网的基础上进行裂缝参数的优化,压裂总缝长一定的情况下,宜压裂密短裂缝;裂缝长度越长,初期产量越高,但是见水越早,含水率越高,采出程度越低,在设计七点网基础上裂缝长度取70m较合适;压裂宜采用不等间距压裂,距离中间注水井较近的两条裂缝向两边靠拢,避免注入水的过早突进。
蒋珍万永刚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PEBI网格应力敏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