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刚
- 作品数:27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2015年
- 建立可靠的油藏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基础可靠,历史拟合程度高、速度快,从而缩短研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本次通过Petrel与RMS软件综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构造、岩相及油藏属性建模,实现三维可视化建模。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网格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对数模计算速度的影响。模型粗化后,可直接导入Eclipse软件,为建立数值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张桂明田昀万永刚张秀丽
- 关键词:数据准备
- 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5
- 2011年
- 从轻烃分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两方面刻画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高分子量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初步厘定了蒸发分馏、水溶分馏、有机质熟化、热蚀变等次生作用对石炭系原油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石炭系不同油组(CⅠ、CⅡ、CⅢ)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CⅠ和CⅡ—CⅢ可分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成藏体系。CⅠ原油主要是早期形成的低熟原油,该类原油轻烃富含正构烷烃,贫环烷烃和芳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高,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2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低;CⅠ原油保存相对较好,可能只遭受了程度较弱的水溶分馏等次生改造。CⅡ与CⅢ原油大多是晚期形成的高熟原油,这类原油轻烃富含轻质环烷烃和芳烃,贫正构烷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3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高;热蚀变和蒸发分馏次生作用对CⅡ与CⅢ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有重要影响,不同期次及成因原油在CⅡ与CⅢ油组内相互混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CⅡ与CⅢ部分遭受热蚀变改造的原油可能是寒武系—下奥陶统古油藏内的原油热裂解后通过断层运移到石炭系聚集成藏,原油热裂解对该区晚期天然气形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肖七林孙永革茅晟懿万永刚
- 关键词:轻烃稳定碳同位素塔里木盆地
- 塔河油田AT11区块油气藏类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油气藏类型的准确判别不但对储集层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开发方式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针对塔河油田AT 11区块,结合第一口探井PVT实验分析数据,应用地层流体相态图和流体三元组成判别法,在判断为凝析气藏的基础上,根据该井和3口新产能井的PVT实验分析数据,采用流体组分组合法、秩类法和Z因子法3种经验判别法对其凝析气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储集层电性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验证,确定该区块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发调整对策,为该区块开发的综合调整奠定了基础。
- 陈叔阳万永刚梁利侠周吉春张浩蒋珍
- 关键词:油气藏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油环
- 二次开发技术在港西二区的应用与成果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目前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采阶段,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运用新"三重"技术思路,进行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研究,以提高对油藏构造、储层分布及剩余油的认识程度;进行重建井网结构研究,布署新井和老井综合利用相结合来改善注采对应关系;进行地面系统的简化优化研究,重组地面工艺流程。港西二区已累计实施新井36口,新建产能6.99×104t,日产油由120.51 t/d增加到201.1 t/d,综合含水下降7.24%,自然递减由18.53%下降到8.66%,采油速度由0.58%提高到0.93%,阶段采出程度提高了4.28%。
- 丁亚军万永刚彭光艳苏倩吕昕倩
-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采收率
- 注采比与产水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改进钟德康推导的砂岩油田注采比曲线的通用预测公式,基于王怒涛关于甲乙型和丙丁型综合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成果,结合注水开发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曲线,推导出了预测注采比变化规律的甲乙型和丙丁型注采比曲线。两类曲线方程均表明注采比变化全过程是水油比(含水率)的单值函数,根据方程可以预测油藏开发后期的注采比或产水率。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丙丁型注采比曲线有时并不适用。此外将实际注采比曲线与理论图版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效果较好的n值,从而可以反过来确定哪一种水驱特征曲线可更好地描述油藏的开发动态。
- 彭得兵唐海朱健辉吕栋梁吕渐江万永刚
-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产水率
- 大港油田二次开发方案深化研究与先导试验开发实践
- 任宝生王华崇陶自强孟立新张津王强王大兴李晓良倪天禄成洪文万永刚吴淑艳
- 项目概况: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下达,由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经过三年研究,已圆满完成项目设计的研究任务。主要创新点:首次开展了储层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刻画,提出了“点坝是构成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单元,二次...
- 关键词:
-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 开发层系组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开发层系组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块的层级划分信息,所述层级划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区块中的至少两个小层;所述至少两个小层中的每个小层包含至少一个单砂...
- 芦凤明张家良李健李佩敬李云鹏万永刚
-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层位标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基于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基于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基...
- 田昀武玺周宗良王东林宋洁成洪文刘海富万永刚邹拓周连敏周莹黄燕洁彭彬聂国振何小波
- 文献传递
- 曲流河点坝侧积体识别与应用
- 2014年
- 港西油田明化镇组沉积发育曲流河沉积,本文根据曲流河点坝的分布特征,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废弃河道,利用侧积泥岩的电性特征识别侧积泥岩,根据对子井的信息计算侧积体的产状规模,进而对侧积体进行识别与划分。通过对曲流河点坝侧积体进行有效识别与划分,落实了剩余油分布,指导了港西油田二次开发的现场实施,其准确性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 万永刚
- 关键词:港西油田点坝侧积体废弃河道二次开发
- 港西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历经了40余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已进入高采出、高含水的"双高"阶段。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对港西油田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认识:按照"三重"的技术路线,重新构建了新的地下认识体系;根据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点,重新构建了新的注采井网,并重新完成了地面系统的优化和简化。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从技术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陶自强王丽荣谭幸万永刚吴淑艳彭光艳梁伯勋
- 关键词:港西油田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