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乐佳

作品数:14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断裂带
  • 8篇裂带
  • 7篇郯庐断裂
  • 7篇郯庐断裂带
  • 5篇断层
  • 4篇应力场
  • 4篇变质
  • 3篇活断层
  • 2篇地震
  • 2篇定年
  • 2篇动力学机制
  • 2篇新构造
  • 2篇燕山构造带
  • 2篇杂岩
  • 2篇造山带
  • 2篇张八岭隆起
  • 2篇晚古生代
  • 2篇古生代
  • 2篇变质岩
  • 1篇地壳

机构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4篇严乐佳
  • 13篇朱光
  • 10篇林少泽
  • 5篇詹润
  • 4篇姜芹芹
  • 4篇刘备
  • 4篇宋利宏
  • 4篇赵田
  • 3篇鞠林雪
  • 2篇王浩乾
  • 2篇胡惟
  • 1篇杨贵丽

传媒

  • 3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3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由伸展向挤压转换过程与动力学机制
朱光詹润鞠林雪严乐佳
胶东地区玲珑岩基隆升机制探讨被引量:24
2013年
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综合主干正断层运动学观测、擦痕应力场反演、岩体变形分析、岩脉与石英脉展布方位等多个方面,对胶东地区玲珑岩基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有效地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其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穹窿构造,是NW—SE向区域性伸展的结果,并且北部的伸展与岩浆活动及金矿化作用要强于南部。在早白垩世强烈伸展与岩浆活动背景下,晚侏罗世侵位的玲珑岩基沿着倾向相背的两条大型脆性正断层(招平断裂带与焦家断裂带)以地垒构造形式发生隆升而最终出露地表,并非变质核杂岩型伸展构造。玲珑岩基在晚侏罗世侵位后并没有立即出露地表,而是在早白垩世区域伸展中才隆升与剥露,并伴随区内大规模金矿形成。玲珑伸展穹窿的厘定,一方面证实了区内早白垩世强烈岩浆活动是发生在NW—SE向伸展背景下,另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峰期出现在早白垩世。
林少泽朱光严乐佳姜芹芹赵田
关键词:正断层应力场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新构造活动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也称为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构造带。遥感及DEM影像解译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由五条大型及穿插其间的小型活断层组成。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沂沭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集中在F1~F5五条主干断裂之上,整体...
严乐佳
关键词:活断层应力场
文献传递
燕山构造带晚古生代挤压变形事件的构造与年代学证据
林少泽朱光严乐佳宋利宏刘备
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被引量:32
2014年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活断层的结构与几何学特征、活动型式与时间、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其活动机制和时间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现为大型的活动构造带,主体上由四条主干活断层组成,各活断层主要表现为逆右行平移.它们的断层活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与南强北弱的特点.通过对该断裂带内一系列活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分析,表明新构造活动期的区域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详细的野外调查表明,沂沭断裂带浅部活断层的形成机制为直接复活、隐伏断层扩展、反向断层复活与截切断层复活四种类型,以前两类为主,主要利用早期地堑边界四条主干断裂的复活与扩展而形成浅部的活断层.
严乐佳朱光林少泽赵田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活断层应力场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发震断层南起郯城窑上北到莒县土岭,全长为130 km,由5条北北东走向的活断层段组成。郯城地震断层南段沿沂沭断裂带内的F_2断裂分布,倾向南东东,倾角为30°~60°。北段紧邻F_1断裂分布,倾向不稳定,倾角较陡(多为70°以上)。南段表现为右行逆冲或逆右行的运动性质,北段则以右行走滑为主。郯城地震断层南、北两段均发育断层泥带、断层角砾带和碎裂带,南段总宽度为几米到十几米,北段总宽度为几十米到近百米,局部发育多条断层泥带。郯城地震断层的排列方式及其几何学特征表明:为老断层复活,而非新生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的反演同震应力场显示:北段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应力场,南段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应力场,该地震是发生在区域性挤压应力场状态下。这种应力场空间变化可能是地震断层几何学空间变化导致的。其同震应力场与该地区现代区域应力场是一致的,这说明郯城地震并未造成震后应力场调整或震后应力场调整时间较短,未影响到现今应力场。
鞠林雪朱光王浩乾詹润林少泽严乐佳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震断层断层擦痕应力场
赤峰南部喀喇沁变质核杂岩的演化历史
朱光林少泽严乐佳宋利宏刘备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性与深部地壳电性结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9
2014年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切穿整个地壳,地壳电性结构显著不均一,但普遍出现陡立的低阻带与高阻带相间排列的现象,从而成为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带。该断裂带上3处≥Ms7级强震的地壳电性结构实例显示,带内上地壳中、下部出现刚性高阻层连接旁侧或两侧刚性高阻体时才会出现大的应力积累,从而成为强震发生必要的深部结构条件。而该断裂带弱震区显示全地壳尺度陡立软弱低阻带与刚性高阻带相间排列现象,其中的高阻带内只能积累有限应力而诱发弱震。该断裂带无震区上地壳出现了巨厚的异常软弱低阻层,成为极易蠕滑带,旁侧的刚性高阻体完全无法积累应力而诱发地震。上述实际对比分析表明,大型活动断裂带内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和流变学与地震活动性密切关联。
胡惟朱光严乐佳詹润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应力积累
大别造山带南界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自中三叠世扬子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深俯冲作用以来,大别造山带南界上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主要经历过两次变形事件:1)早期变形事件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的造山带折返阶段,表现为造山带南边界上的韧性剪切带。这期北西—南东走向的剪切带向南西陡倾,发育北西—南东向的矿物拉伸线理,主要为右行走滑的运动性质,属于造山带斜向折返的侧边界走滑剪切带。造山带折返过程中将前陆褶断带北缘原先东西向褶皱改造为北西—南东走向。2)晚期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表现为脆性逆冲断层,使得前陆褶断带向北东逆冲在造山带南缘之上,同时在前陆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该断裂带的晚期逆冲活动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同时发生,代表了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开始。
王浩乾朱光鞠林雪詹润林少泽严乐佳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第四纪活动规律探讨被引量:20
2013年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也称为营潍断裂带。文中利用一系列地震剖面,对营潍断裂带第四纪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活动方式与时间、应力场及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其第四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广泛而强烈,基本上继承了新近纪的断裂格局,由东、西两支主干断裂构成,各自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其主干断裂在第四系内陡立的断面、常见的第四系背斜构造及区域上NEE SWW向挤压应力状态,皆表明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逆右行平移活动。大量的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带渤中地区为全新世活断层,而潍北—莱州湾和辽东湾地区呈现为全新世、晚更新世与第四纪活断层相间出现的现象。地震分布表明,该断裂带近代在中段渤中地区活动性最强,而南、北段活动性较弱。
胡惟朱光宋利宏严乐佳刘备
关键词:第四纪活断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