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右心房脂肪瘤一例 结合实际病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经肿瘤科、麻醉科及胸外科会诊后建议同时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心房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右房脂肪瘤。因此,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概述。同时,原发性心脏脂肪瘤在超声心动图上的表现依... 严斐斐关键词: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 导管消融联合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CA)联合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EIVOM)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筛选关于CA联合EIVOM治疗持续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6月。CA+EIVOM治疗为试验组,CA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术中二尖瓣峡部(MI)阻滞成功率、术中左肺静脉及右肺静脉阻断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40,95%CI:0.25~0.64,P=0.0001)。试验组MI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OR=4.49,95%CI:2.08~9.71,P=0.0001)。试验组术中左肺静阻断时间短于对照组(MD=-5.91,95%CI:-9.91~-1.92,P=0.004)。两组术中右肺静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15,95%CI:-1.44~3.73,P=0.39)。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16~1.89,P=0.34)。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行CA联合EIVOM策略,可显著降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提高MI阻滞成功率、缩短术中左肺静脉阻断时间,但仍需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蔡小桃 张超 严斐斐关键词:持续性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 超声机TIS、MI参数对脂肪肝B超图像纹理特征的影响初步研究 2015年 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不同超声TIS、MI参数下大白兔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研究了TIS、MI及灰度直方图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TIS、MI变化时,脂肪肝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值基本保持稳定,而正常肝的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值会出现变化;灰度直方图的改变不影响特征值对脂肪肝和正常肝的区分,也不影响其随TIS、MI变化的趋势。 赵媛 程新耀 徐明 严斐斐 周琳婧 丁明跃关键词: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机械指数 二甲双胍调控PI3K/Akt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甲双胍低(150 mg·kg^-1)、中(300 mg·kg^-1)、高(500 mg·kg^-1)剂量组、自噬激动剂组(雷帕霉素,5 mg·kg^-1),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物处理组于建模前3 d以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及雷帕霉素每天灌胃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3 d。造模成功12 h后,处死大鼠,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包括LC3-Ⅰ、LC3-Ⅱ)、P62及PI3K/Akt通路蛋白p-PI3K、PI3K、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CK-MB、cTnI含量、心肌组织中P62阳性细胞比例、P62、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Beclin-1、LC3阳性细胞比例、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LC3-Ⅰ、PI3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CK-MB、cTnI含量、心肌组织中P62阳性细胞比例、P62、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Beclin-1、LC3阳性细胞比例、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二甲双胍各组呈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低、中剂量组与自噬激动剂组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通路有关。 严斐斐 张超 王艾丽 徐亭关键词:二甲双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自噬 心房颤动对使用MitraClip治疗二尖瓣反流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对使用MitraClip缘对缘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术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研究,共22949例患者,包括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12246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107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行MitraClip术后全因死亡率较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二尖瓣反流组明显增高(OR=1.41,95%CI:1.28~1.55,P<0.05),两组在手术失败(OR=1.04,95%CI:0.86~1.24)、因心力衰竭再住院(OR=1.42,95%CI:0.99~2.05)及脑卒中(OR=1.05,95%CI:0.43~2.5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房颤动是二尖瓣反流行MitraClip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其他异位心律对于MitraClip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蔡小桃 张超 严斐斐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心房颤动 MITRACLIP 通过监测心动周期中颈动脉内径与脉压的比值变化评价血管顺应性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更加简易可靠的血管顺应性测量新方法和利用血管顺应性推断动脉血管结构病变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频二维超声技术,直接测量87例受检对象的颈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出在逻辑上可能与血管顺应性相关的指标ΔD、A1、A2、A3及A4,并与基于物理学定义推导的经典顺应性计算公式所得值比较。结果:ΔD、A1、A2、A3及A4与血管顺应性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管顺应性风险因子年龄和脉压呈负相关,P<0.01。按照颈动脉内径变化与脉压(PP)比值,即A3=(Ds-Dd)/PP(单位:mm/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高(A3≥0.014),中(A3=0.008-0.014)和低顺应性组(A3<0.008),3组相互之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单位压力下血管直径的变化A3,能够有效地反映血管顺应性大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新指标。②颈动脉血管顺应性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呈负相关,故基于血管顺应性测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鲍俊英 程新耀 严斐斐 张银 易芬 王艾丽关键词:血管顺应性 颈动脉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诊断肺内动-静脉分流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c-TEE)检测肺内动-静脉分流(P-RL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93例因不同病因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行食管下右心声学造影检查,以评估P-RLS的情况。结果:1893例患者中,共1524例患者存在P-RLS(80.5%),其中1级分流812例,2级分流413例,3级分流299例。342例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71例患者同时行肺动脉CTA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共检出肺内动静脉瘘14例(0.9%)。另外,1125例(73.8%)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PFO-RLS),826例(54.2%)患者同时存在PFO-RLS和P-RLS,698例(45.8%)患者存在单纯P-RLS。根据有无P-RLS分组,P-RLS患者与无P-RLS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根据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RLS)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NC)分组,RLS-NC组与对照组间PFO-RLS和总P-RLS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RLS-NC组3级P-RLS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33),1级P-RL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1)。P-RLS 3级与NC(偏头痛、不明原因脑卒中、晕厥)有显著相关性(OR=3.794;95%CI 1.054~13.653;P=0.041)。结论:c-TEE可以检测是PFO的分流还是P-RLS,P-RLS的发生率很高,P-RLS 3级与NC相关。 王艺 王霜 李梦梅 王伟 熊莉 何俊 宋弯弯 严斐斐 王斌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筛选预后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57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7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中,确诊胃癌至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80.5天。多发骨转移124例,单发骨转移22例。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是脊柱(88.5%)、骨盆(51.6%)和肋骨(51.0%)。多数患者伴有骨外脏器转移(78.3%)。骨转移的胃癌患者病理分化大多较差,以低分化腺癌(69.3%)及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33.1%)多见。胃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9天。单因素分析显示CEA水平、LDH水平、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伴有骨外转移、化疗及双膦酸盐治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EA水平、伴有骨外转移、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均是胃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EA升高及伴有骨外转移是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化疗和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徐亭 严斐斐 张纯慧 张艳桥关键词:胃癌 骨转移 临床病理 预后 压力反射激活疗法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反射激活疗法(BAT)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关于BAT治疗HFrEF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文献共10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BAT组的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心力衰竭再住院次数、心力衰竭再住院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在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和左室射血分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AT能改善HFrEF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但仍需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所得结论。 黄志伟 蔡小桃 严斐斐 张超关键词:左室射血分数 运动耐量 META分析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HO-1腺病毒或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GFP-MSCs、MSCs的凋亡;ELISA和RT-PCR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细胞因子的分泌。收集HO-1-MSCs、GFP-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培养上清液,于结扎冠状动脉1 h后多点注射到心肌梗死区边缘,注射Control Medium为对照组。注射4 d后检测心功能变化,4周后取梗死区边缘心肌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CD34染色。结果 HO-1转染的MSCs可以稳定高效地表达HO-1蛋白(P=0.01),HO-1-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凋亡率显著低于GFP-MSCs和MSCs(P=0.01),且其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GF、bFGF、TGF-β、VEGF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2);注射4 d后发现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4周后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胶原面积明显减少(P<0.01),且梗死区微血管数量也增加。结论 HO-1-MS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减少胶原沉积以及减少心肌坏死,从而改善心功能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 王艾丽 曾彬 程新耀 严斐斐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细胞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