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明锋

作品数:7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亚高山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活性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分泌物
  • 1篇单因素
  • 1篇电子鼻
  • 1篇冻土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叶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幼树
  • 1篇云杉
  • 1篇正交
  • 1篇生长期
  • 1篇生物活性

机构

  • 5篇四川旅游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乔明锋
  • 4篇乔明锋
  • 3篇刘阳
  • 2篇尹华军
  • 2篇易宇文
  • 2篇胡君
  • 2篇刘庆
  • 1篇尹春英
  • 1篇濮晓珍
  • 1篇胡军
  • 1篇徐振锋
  • 1篇肖群英
  • 1篇梁进
  • 1篇蒋铮
  • 1篇张子良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生长期茂县花椒叶挥发性风味物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究不同生长期花椒叶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及其随生长期变化的规律,为花椒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芽期(4月)、生长期(7月)和成熟期(10月)3个不同时期的茂县花椒叶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成熟期花椒叶与芽期和生长期的花椒叶在香味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芽期到生长期花椒叶香气变化较小;GC-MS共检测到111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烷烃、酸类及其他共8类;其中4、7和10月分别检测出74、62和57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7.828%、90.292%和94.286%;3个时期共有成分27种。挥发性化合物在数量和含量上均以烯烃类、醇类和酯类为主。在生长期和成熟期花椒叶中检测到大量乙酸芳樟酯。【结论】不同生长期花椒叶的挥发性化合物各不相同,随着花椒叶的成熟,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呈递减趋势;可考虑对生长期和成熟期花椒叶中检出的大量乙酸芳樟酯进行提取利用。
何莲易宇文彭毅秦邓静胡君乔明锋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物质电子鼻气质联用生长期
川西亚高山季节性冻土期针叶林主要树种叶片和细根的生态生理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川西亚高山森林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冻土现象,该地区的土壤经历着初冬冻融、深冬冻结、早春冻融等过程,同时,该区域冬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为了全面地认识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和云杉(Picea asperata)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及细根内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组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季节性冻土期的变化,同时还比较了冻土期和冻融期细根的比根长,比表面积,直径以及组织密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季节性冻土期,土壤温度昼夜波动幅度小于空气温度波动幅度,细根却表现出更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说明细根较叶片对季节性冻土更为敏感。与冻结期相比,冻融期土壤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昼夜波动幅度增加,促使云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两针叶树种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细根的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冻融期对两针叶树种的影响较冻结期更为强烈。岷江冷杉和云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叶片和细根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及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就岷江冷杉而言,细根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片、细根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云杉仅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发生变化,且显著降低,说明云杉更能忍耐冻融循环造成的胁迫。研究还发现细根形态在季节性冻土期无显著变化。
肖群英尹春英濮晓珍乔明锋刘庆
关键词:叶片季节性冻融
花椒叶在椒盐曲奇饼干制作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以汉源花椒的副产品花椒叶作为原料,感官评分作为依据,先后在原料配方,工艺方案上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影响花椒叶椒盐曲奇饼干感官评分值的因素,最后采用质构分析,用科学理论的方法确定感官评分值。最终确定花椒叶椒盐曲奇饼干配方为:低筋面粉100%,黄油70%,食盐2.7%,花椒叶粉1.5%,糖粉20%,水15%。工艺优化最佳结果为搅拌时间8 min,烘烤时间13 mim,上火温度180℃,下火温度150℃。
张欢梁晶晶刘阳乔明锋乔明锋胡军
关键词:曲奇饼干单因素正交
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JP2]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蒋铮于倩楠乔明锋乔明锋乔明锋尹华军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茂县花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综合运用多种化学方法对茂县花椒叶嫩芽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水分含量74.90%,色差值L、a~*、b~*分别为26.95、-13.37和16.02;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达到23.52%,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E/T)为36.90%;电子鼻(E-nose)测定其香气特征,表明含有碳氧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共鉴定出63种化合物成分,占总含量的70.30%,主要包括酯类、醛类、烯类、醇类、酮类等;经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检出33种化合物,主要分为3大类,分别为酰胺及生物碱类、香豆素及酮类和有机酸及脂类,其中酰胺及生物碱类为花椒叶主要风味物质;DPPH、β-胡萝卜素—亚油酸、硫氰酸铁(FTC)三种花椒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为83.38%、21.41和0.10。研究结果表明,茂县花椒叶嫩芽氨基酸组成均衡,风味物质含量丰富,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备食用开发的潜力,为花椒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伍俊梅易宇文彭毅秦刘阳胡君乔明锋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
花椒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资源开发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8年
花椒叶作为花椒的副产物,是一种具有潜在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含有多种有益的活性物质,表现出抗氧化、抗肿瘤和抑菌等保健功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加工潜力。文章就花椒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就花椒叶的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袁小钧刘阳姜元华易宇文胡君乔明锋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资源利用
模拟根系分泌物C:N化学计量特征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碳动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1
2015年
目前有关森林根系分泌物及其诱导的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主要关注根系碳(C)源输入,而极少关注根系分泌物氮(N)源输入及其伴随的C:N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天然林和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土壤为对象,模拟配制不同C:N化学计量特征(只有N、C:N=10、C:N=50、C:N=100和只有C处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进行人工添加试验,以探究根系分泌物化学计量特征对两种林分土壤碳动态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模拟根系分泌物C添加总体促进了两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而降低了土壤总碳(TC)含量,而N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种林分土壤TC含量的降低幅度,且C添加导致天然林土壤TC含量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土壤N有效性更低的人工林。几种根系分泌物添加处理对两种林分土壤活性和惰性碳库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另外,根系分泌物C添加总体降低了天然林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PLFA含量,而总体增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PLFA含量,并诱导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真菌相对丰度)也发生了各自不同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森林根系分泌物N源输入和土壤N有效性共同调控根系C源输入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的方向和幅度。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典型森林根系分泌物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梁儒彪梁进乔明锋徐振锋刘庆尹华军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根系分泌物土壤碳亚高山针叶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