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洪德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疗效
  • 3篇内固定
  • 3篇脊柱
  • 3篇钢板
  • 2篇远端
  • 2篇髓内
  • 2篇肱骨
  • 1篇胸段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早发性
  • 1篇早发性脊柱侧...
  • 1篇增殖
  • 1篇治疗效果观察
  • 1篇治疗肱骨
  • 1篇肉瘤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双钢板
  • 1篇双钢板治疗
  • 1篇髓内钉

机构

  • 8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于洪德
  • 5篇尚静波
  • 5篇李仁波
  • 4篇周伟
  • 4篇孟庆涛
  • 3篇杨光
  • 3篇聂晶鑫
  • 1篇张硕
  • 1篇姜丽

传媒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ncRNA OIP5-AS1通过下调miR-421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
2021年
目的探讨lncRNA OIP5-AS1通过调节miR-421对骨肉瘤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421是否与lncRNA OIP5-AS1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构建lncRNA OIP5-AS1过表达载体,转染细胞骨肉瘤细胞,Real time-qPCR检测miR-421的表达,CCK-8检测增殖;miR-421mimics转染后,检测lncRNA OIP5-AS1和miR-421对mTO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lncRNA OIP5-AS1过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下调miR-421的表达;lncRNA OIP5-AS1与miR-421结合,且lncRNA OIP5-AS1通过靶向miR-421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同时,lncRNA OIP5-AS1通过结合miR-421上调mTOR的表达。结论lncRNA OIP5-AS1过表达通过下调miR-421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
于洪德尚静波沙华李仁波周伟齐林张硕
关键词:骨肉瘤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增殖
对比分析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对比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0例。甲组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乙组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透视次数、隐性出血量均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甲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白细胞介素-6(IL-6)(202.10±28.05)、C反应蛋白(CRP)(52.39±10.52)ng/L均低于甲组的(226.71±30.19)、(62.14±12.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安全性更高,而且血清炎性因子低。
于洪德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
双钢板治疗成年人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探讨成年人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年人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使用双钢板治疗3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10例,C2型17例,C3型5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行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尺骨鹰嘴截骨19例,经翻肱三头肌舌形瓣13例。手术顺序:先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选用肱骨远端内外侧解剖钢板相互垂直固定肱骨髁内外两柱。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周~16周,28例术后功能良好,2例关节间隙狭窄,2例骨化性肌炎,无尺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发生,优良率87.5%。成年人C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构复杂,相互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及效果都优于其他固定方式,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李仁波于洪德孟庆涛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卡氏(KPS)及生活质量(QQL)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
锁定钢板内侧柱支撑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支撑螺钉与其疗效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肱骨近端有无内侧柱支撑螺钉,将患者分为2组:无支撑螺钉组(33例),有2枚~3枚螺钉的支撑螺钉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术后患侧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有无支撑螺钉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骨折复位的作用。63例患者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2个月。Constant评分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肱骨头高度丢失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锁定钢板治疗伴内侧粉碎性骨折或伴内侧骨缺损的肱骨近端骨折时,选择2枚~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周伟李仁波尚静波孟庆涛于洪德杨光聂晶鑫
关键词:肱骨骨折锁定钢板骨折固定术
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1年
目的分析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行髓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生理功能(PF)、精力活力(VT)、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评分和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6.12±6.31)min、术后住院时间(11.47±2.25)d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21.41±3.43)d均短于对照组的(82.23±8.67)min、(12.85±3.63)d、(38.52±7.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05)。结论采用髓内固定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于洪德
关键词:髓内固定髋关节置换生活质量
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4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P<0.05;且治疗组患者矫正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侧生长棒技术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于洪德姜丽尚静波
关键词:早发性脊柱侧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