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立斌

作品数:2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艺术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大调
  • 8篇大调曲
  • 7篇音乐
  • 6篇粤剧
  • 4篇文化
  • 4篇唱腔
  • 3篇粤曲
  • 3篇曲子
  • 3篇京剧
  • 3篇大调曲子
  • 2篇社会
  • 2篇说唱
  • 2篇说唱音乐
  • 2篇戏改
  • 2篇歌曲
  • 2篇唱腔艺术
  • 1篇东方之珠
  • 1篇心传
  • 1篇虚伪
  • 1篇虚伪性

机构

  • 1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26篇仲立斌

传媒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戏曲研究
  • 1篇乐器
  • 1篇戏曲艺术
  • 1篇音乐探索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国红豆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南都学坛(南...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人民音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壶冰心传薪火——记香港“任剑辉研究计划”
2015年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有着曲折的发展历史,在1997年回归祖国之前,它有着长达一个半世纪之多被英国殖民的历史,但值得庆幸的是,本土的岭南传统文化一直保存在香港社会中,至今依然拥有较为稳定的群众基础。
仲立斌
关键词:香港社会东方之珠回归祖国群众基础殖民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音乐被引量:6
2009年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仲立斌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
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20世纪80-90年代)被引量:1
2021年
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吸引南北有志青年前来寻找梦想,而“广交会”的发展则引动了中外和穗港之间的人口流动、文化流动,第一家音乐茶座就于1980年应外宾娱乐生活需求诞生在与“广交会”隔路相望的东方宾馆,以表演外国流行音乐为主,至1984年音乐茶座遍布广州城市达七十多家,受众扩展至广大市民,港台流行歌曲成为茶座音乐的“主流”。茶座中的轻音乐队,起初是质优价平的菲律宾电声乐队受到欢迎,又有广州市各演出团体组建轻乐队加入,粤剧人员则作为音乐茶座管理者、流行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实现了跨界音乐实践。
仲立斌
关键词:茶座歌舞厅流行音乐
从“听戏”到“看戏”?——民国北京京剧感官文化与音乐变迁
2023年
广和楼作为民国时期一座传统的茶园式戏园,内部设施决定了这是一个社交场所,而舞台表演仅仅是背景,其坚持“科班主义”并面向男性观众。开幕于1914年的第一舞台是北京第一座现代剧场,面向男女观众开放,有梅兰芳等名伶驻场演出。比较传统与现代的两个表演场合,探究普通受众在其中的音乐感官体验,发现无论是广和楼还是第一舞台,都是兼顾“视觉”与“听觉”的,而当时剧场外配合戏曲表演的印刷出版“视觉文化”生产是新生事物。从现代戏剧表演场合探讨音乐本体变迁,应将京剧旦角唱腔艺术的高度发展、【南梆子】唱腔的京剧化与流行化、唱腔段落句数精简与句式紧凑等因素置于其中去理解。
仲立斌
关键词:看戏民国
建构空间、凝聚族群——新加坡巴刹的华语流行歌曲表演被引量:4
2021年
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中,一支叫作"调起来迈"的乐队,经常穿梭在巴刹这个"最华人"的公共空间,表演华语流行歌曲。这个表演事项在凝聚华人离散族群、建构传统华人文化空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使弱势的传统华人文化在新加坡社会中每日可见,体现出"巴刹公共空间、华语流行歌曲、新加坡离散华人身份认同"三者的关联。
仲立斌
关键词:身份认同
社会空间、流动网络、场域竞争:广州青年粤剧团调查研究
2022年
重组于2010年的广州青年粤剧团,以湛江吴川为大本营,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装备精良并追求较高艺术水准,是广东近两百个民营戏班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团体,形成跨越“珠三角”和粤西并延伸至广西北海一带的演出流动范围,其中,粤西旺盛的民间酬神祭祀活动使其演出市场权重优于“珠三角”,两个区域还在演出台期、例戏安排、演剧空间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上演剧目方面注重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并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与其他民营剧团有别而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仲立斌
关键词:粤剧场域
现存传统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1年
《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理论必修课,教学中,运用现存传统音乐实例,使学生加深对古代音乐形式的理解。河南大调曲子与宋代的说唱音乐形式唱赚在表演形式和音乐体制上有相似之处,大调曲子《康熙词》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曲牌,以及曲牌到底以何种方式进行连接。
仲立斌
关键词:大调曲子教学
粤剧、粤曲运用流行歌曲的三个阶段被引量:3
2016年
粤剧、粤曲是岭南地区的代表性传统乐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广泛吸收流行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20—1940年代,粤剧、粤曲大量运用流行歌曲和外国流行歌曲;2、1950—1980年代,内地粤剧、粤曲禁用流行歌曲;3、1980年代以来,内地粤剧、粤曲"回归"运用流行歌曲。
仲立斌
关键词:粤剧粤曲流行歌曲
粤港文化碰撞下的深圳罗湖“粤曲社”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深圳罗湖口岸周边开设有七十多家"粤曲社",每天接待着来自香港及海外的粤曲爱好者,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粤曲社"除了教唱粤曲外,还带动了包括身段教学、录音录像、海报制作、戏服租赁等产业。深圳罗湖口岸"粤曲社"的兴起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粤港两地的经济文化等诸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深圳罗湖口岸"粤曲社"的调查研究,了解地处粤港文化碰撞前沿的"粤曲社"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粤剧、粤曲提供有益参考。
仲立斌
关键词:粤剧粤曲
移民族群音乐到国家文化——从“疫情”时期新加坡七月歌台和土生华人歌曲展演谈起
2022年
开辟于秦汉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中国与东南亚的人口流动、文化流动,早在公元一、二世纪就有华人在东南亚的记录,历史学家陈志明依据文献认为华人17世纪才定居马六甲。1819年新加坡开埠并被打造为自由贸易港,马六甲、槟榔屿等地迁入的海峡华人,以及1840年后百年间从福建、广东等地南来的“新客”华人,构成新加坡华人整体。最初,新加坡华人音乐作为移民族群音乐,在文化认同和凝聚族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后则成为新加坡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2020年新加坡“疫情”期间的三个网络音乐展演活动:“韭菜芭城隍庙中元会‘庆赞中元'马拉松直播歌台秀”“昔日金曲、今日‘线’唱唐羚”“伯拉纳堪萨扬(Peranakan Sayang)”以及新加坡“主要哇扬公司”(The Main Wayang Company)于2011年制作发行的两部土生华人哇扬音像制品,通过电子媒介超越国家边界,建构全球华人的虚拟社区,作为新加坡特色文化向世界推广,并在特殊时期更具有了安抚民心、凝聚族群、团结群众、共克时艰的特殊意义。
仲立斌
关键词:国家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