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金卫

作品数:87 被引量:1,01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6篇地震
  • 21篇地壳
  • 18篇裂带
  • 17篇形变
  • 14篇断裂带
  • 13篇断层
  • 13篇GPS
  • 12篇地壳形变
  • 9篇第四纪
  • 7篇青藏高原
  • 7篇滑动速率
  • 7篇GPS观测
  • 6篇东昆仑
  • 6篇形变特征
  • 6篇青藏
  • 6篇晚第四纪
  • 6篇古地震
  • 5篇地表破裂
  • 5篇地壳形变特征
  • 5篇东昆仑断裂

机构

  • 53篇中国地震局地...
  • 50篇中国地震局
  • 9篇同济大学
  • 6篇国家地震局
  • 5篇青海省地震局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东京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特种设备...

作者

  • 87篇任金卫
  • 22篇杨攀新
  • 19篇孟国杰
  • 13篇陈长云
  • 13篇胡朝忠
  • 11篇熊仁伟
  • 11篇张军龙
  • 8篇马宗晋
  • 8篇伍吉仓
  • 8篇申旭辉
  • 7篇付俊东
  • 7篇江在森
  • 6篇苏小宁
  • 5篇汪一鹏
  • 5篇赵静
  • 5篇陈正位
  • 4篇李玶
  • 4篇张进
  • 4篇李长军
  • 4篇甘卫军

传媒

  • 15篇地震地质
  • 7篇地震
  • 7篇第四纪研究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中国地震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昆仑断裂东端塔藏断裂压剪活动与高原隆升作用讨论被引量:16
2017年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横贯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内部和边缘,因属于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运移的东北侧边界带,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和滑动速率对认识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模式极端重要。本文综合SPOT、中巴资源卫星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利用冲沟、山脊、断错河流阶地、断层槽谷、反向坎等地震地貌的识别,开展详细的断错地层、地貌研究和系列年代学样品采集测试,对塔藏断裂的精细几何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质、滑动速率进行详细分析。塔藏断裂自西向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内部的罗叉段、青藏高原边缘的东北村段和马家磨段,各段走向依次为113°、142°、130°,逐渐向南偏转,晚第四纪的活动表现为分段性和多期性。罗叉段全新世以左旋剪切走滑为主兼挤压活动,左旋走滑速率为2.43~2.89mm/a左右,最新地表断错事件发生在0.66±0.04ka BP以来,断层面表现出走滑断层的近垂直和张裂并发育充填楔的典型特征,塔藏断裂为东昆仑断裂系东延的主要断裂之一;马家磨段也为全新世活动断层,距今9.0±0.8ka的地层被断错,而且断层面北倾达58°。因此,对比分析塔藏断裂各段活动特征可见,西部以水平剪切运动为主,而东部走滑运动分量逐渐变弱,断面北倾、北盘上升导致的垂向分量逐渐变大。东昆仑断裂带及塔藏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向东规则减小,并转化为横向逆冲作用和高原隆升,符合"叠瓦状逆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的特征。
胡朝忠任金卫杨攀新熊仁伟陈长云付俊东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滑动速率
新疆纸房断裂活动性及其与沿线小型绿洲的关系
2019年
纸房断裂位于新疆东北部,是北天山地区一条NW向活动断裂,全长约140 km,其北接阿尔泰山,南临东天山,东接戈壁阿尔泰山,其周围多次发生过大地震。纸房断裂缺乏历史地震记录,为典型的地震空区,且位于Ⅰ、Ⅱ级活动块体边界带,断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航测、开挖探槽和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性质为主,兼具有逆冲性质,最新一次事件发生时间为1730~5170 aB.P.,单次事件垂直位移约为0.5 m,最近地震离逝时间应大于1730 aB.P.。通过对断裂附近发育的两个小型绿洲分布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活动对绿洲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陈志华杨攀新郭春杉胡伟华黄帅堂任金卫
关键词:绿洲北天山探槽
利用GPS观测结果反演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变形运动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模拟水平应变率场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相对于稳定欧亚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用此方法得出的应变率解相当于一个牛顿体薄壳在水平作用力下的反应,在模型中印度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相对于欧亚板的速率采用了由NUVEL-1A模型的欧拉矢量所定义的速度值作为约束,对每一个单元格中的模型应变率张量通过地震矩张量和第四纪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加以约束。模拟结果表明,在各向同性的不均匀体中由NUVEL-1A模型所定义的印度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绝大部分都被近南北向的地壳缩短变形所吸收,走滑运动只占了非常小的比例。在各向异性模型中,走滑运动分量增大,但最大不超过总量的25%,说明在调节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过程中,逆断和地壳增厚起了主要的作用。
任金卫
关键词:地壳变形全球定位系统应变率
GPS观测的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地壳变形被引量:77
2005年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昆仑山口西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MS8.1级强烈地震。震后利用 GPS开展了相对密集的地壳形变观测。计算获得的同震位移表明,地震地壳形变影响范围大致为88°~97°E, 32°~38°N,断层运动具有明显的左旋兼挤压的特点。在昆仑山口附近GPS观测获得的地表破裂两侧的相对左旋 位移量约为2.6m,与地表野外调查获得的该处的地震破裂位移值符合的很好。断裂南侧垂直断裂走向同震位移 量逐渐衰减,位移方向相对稳定。而断裂北侧,同震位移主要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南缘,位移方向变化较大,盆 地内部位移量迅速衰减,表明东昆仑断裂北侧柴达木盆地地壳介质性质与其南侧高原腹地有明显不同。GPS观测 得到的震后断层蠕动结果表明,最初两周内断层蠕动位移量就占了观测期(近1年时间)总位移量的47%还要多, 其后半年多的时间内断层蠕动位移量不到观测期总位移量的40%,而余下的近5个月时间断层蠕动位移量只占观 测期总位移量的13%。断层蠕动速率在最初两周内超过130cm/a,到2002年3月11日迅速下降到26cm/a,其后 则逐渐呈线性衰减。区域GPS观测的初步结果同时表明,尽管地震破裂附近断层两侧有较大的相对位移,但东部 甘青川一带相关断层上相对运动不明显,可能说明这一区域仍处在?
任金卫王敏
关键词:地震地壳变形GPS青藏高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介绍了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EGNOS与GALILEO系统 ,简要论述了美国GPS系统和俄国GLONASS系统发展的最新动向。
游新兆黄立人任金卫程鹏飞过静珺
关键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全球GPS矢量场的分区描述及规律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以平均选择的GPS站点运动年速率编制了全球板块运动矢量场,从而揭示了以下几点规律:1从北大西洋洋脊东侧起,直至西北太平洋岛弧带,欧亚大板块总体呈现顺时针宽弧形运动;2从北大西洋洋脊西侧直至美洲大陆西边缘,北美大板块呈现反时针宽弧形运动;3从南大西洋洋脊东侧起,直至克马德克—新西兰一线,非洲板块和印—澳板块一并呈现从北东指向渐变为北北东指向的运动;4东南太平洋洋脊西侧太平洋板块总体向北西西方向运动;5东南太平洋脊东侧海底大小板块总体向北东东运动;6南美洲整体向北运动;7北极区总体向太平洋北缘运动;南极洲总体向大西洋区运动,并有分裂—对旋迹象。分析上述运动的分区展布,可推论以下几点运动动力学的认识:1拖动全球板块一级运动势态的地幔流可分解为由南极区向北的径向流与由大西洋洋脊和东南太平洋洋脊的东西两侧纬向流的二元动力联合作用,从而造成全球性指向北东和北西的斜向运动;2以重力大地水准面所展现的低阶双重非对称的地球,是引导表壳发育张裂洋脊带和汇聚俯冲带的力学条件;3沿赤道两侧不协调运动带呈现压扭、张扭的复杂变动除了南半球与北半球地幔流在运动指向和速度的差异而造成之外,还可能与地球质心的偏心和南、北半球自转速度的差异变化有关;4南极洲相对环南极洋脊的偏极分流运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造成三大洋脊在全球表壳的分布、全球深俯冲带仅仅在环太平洋边缘带内发育、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板块径向、纬向运动有整体性差异等问题的原因。造成上述现象是与地球整体的双重不对称性有关,即北、南半球和0°/180°半球的缩、胀和快、慢的双重非对称,而这种双重不对称性是地球内部物质的热状态、运动状态以及质量分布等原因造成的,我
马宗晋张进任金卫李智
关键词:质心
求解活断层滑动速率的分形方法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
1993年
断层平均滑动速率是描述和衡量断层活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破裂过程的分形结构决定了断层能量结构和几何结构都存在自相似性,断层系的尺度无关性对于断层活动性的定量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以破裂发展的分形理论为基础,发展了求解活断层现代滑动速率的分形方法,导出了一个便于应用的分形公式。并以川西鲜水河断裂带为例对其中的活动断层的现代滑动速率作了计算,结果表明分形方法是研究断层活动强度的有效捷径。
任金卫
关键词:滑动速率鲜水河断裂地震
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998~2005年的GPS数据,结合俄罗斯、韩国和蒙古的部分GPS观测资料,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以迭代的方式解算了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矢量。最终的33个测站的位移速率加权均方根残差(WRMS)为0.98mm/a。计算结果表明阿穆尔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位于阿穆尔板块的北部边界外兴安岭东端(54.06±1.13°N,135.87±7.16°E),欧拉旋转量为0.099±0.00735°/Ma。
孟国杰申旭辉伍吉仓任金卫Vladimir Smirnov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东北亚
推进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问题被引量:5
2005年
在简要分析了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科学难点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认为地震预测研究需要长期攻关,需要有长期的稳定的支持计划。目前推进地震预测科学进步的障碍点可能在于中期(几年尺度)强地震危险地点的确定,若在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就为最终短临预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应强调理论创新和观测技术进步;坚持发展地震预测试验场;经验性预测与物理预测结合等。
江在森任金卫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预测研究
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右旋剪切运动被引量:21
2003年
通过对藏东南嘉黎断裂和滇西北断裂实地考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南部不存在统一的边界走滑断裂.嘉黎断裂的西段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一个南北挤压作用下的东西向伸展构造区,发育近南北向的地堑系,嘉黎断裂西段是这些地堑之间的转换断层,具有较高的右旋走滑速率.滇西北断裂与红河断裂构成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该块体具有向东南逃逸和顺时针旋转运动.
沈军汪一鹏任金卫曹忠权
关键词:第四纪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嘉黎断裂带地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