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成 作品数:69 被引量:27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交通运输部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城镇化背景下秦巴山区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3 2014年 交通建设是提升山区城镇化的重要手段,秦巴山区国省干线较少、道路技术等级较低、乡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作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秦巴山区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因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经济落后,交通发展面临着环境制约因素多、资金筹集难度大、公路抵御灾害能力弱、路网互联强度低等难题。通过采取提升线路规划设计的环境合理性、强化建设期环保工作的跟踪管理、增大上级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等对策才能推动秦巴山区的公路交通建设工作,加快秦巴山区的城镇化进程。 何吉成 衷平 程逸楠关键词:城镇化 交通发展 中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50年来的中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资料,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1996年期间,全国铁路年均发生3.8次滑坡崩塌灾害,1956、1964、1971、1981和1991年是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数的44%,夏季的灾害次数占总数的75%左右。从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和华北山区,发生滑坡崩塌灾害最多的线路是宝成线,其次是襄渝线和成昆线。还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类型、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铁路行业防御滑坡崩塌灾害的应对策略。 徐雨晴 何吉成关键词:中国铁路 滑坡 崩塌 自然灾害 1960-2009年中国民航飞机耗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中国民航多年的统计数据,探讨了1960-2009年中国民航飞机的逐年能源消耗量,分析了中国民航飞机的能耗强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至2009年,中国民航飞机年耗能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能耗增长40.24万吨ce.其能耗强度呈降低态势,其值从1960年的1.42 kg ce/换算吨公里降至2009年的0.46 kg ce/换算吨公里,年均降低19.6 g ce/换算吨公里.民航飞机2002年的耗能量已经超过铁路机车,与我国机动车耗能相比,民航飞机耗能量较少,仅占后者的4.4%.该研究对明确多年来中国民航运输行业飞机能耗状况及其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中国民航运输行业制定节能对策提供依据. 何吉成关键词:航空运输 中国民航 飞机 能耗强度 藏东南色齐拉山林线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高山林线(alpine timberline)是高山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生态过渡带,高山林线的树木处于高寒、严酷气候胁迫的临界状态,对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植被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积累的植物有机物总量,是整个生... 何吉成 罗天祥 孔高强 刘新圣文献传递 黎钦铁路飞龙郁江特大桥建设对西津湿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黎钦铁路飞龙郁江特大桥建设对改善沿线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飞龙郁江特大桥建设需穿过西津湿地,桥梁施工会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分析了飞龙郁江特大桥施工对西津湿地的水体环境、植被、土壤、鸟类和水生动物的影响,提出多项减缓桥梁工程对湿地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以达到工程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何吉成 李耀增 孙成龙 于桂养 李兵中国交通-气象部门协作应对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机制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前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对交通活动的影响日趋明显,本文在概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致灾气象因子。比较而言,管道运输的致灾气象因子最少,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和民航运输的致灾气象因子较多,暴雨是交通行业最主要的致灾气象因子。本文剖析了中国交通与气象部门协作应对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立顺畅有效的协作应对机制、提升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对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能力提出了对策。 何吉成 徐雨晴关键词:交通部门 气象部门 郑西客运专线建设造成的植被生物量损失 基于郑西客运专线建设工程所占用的各类植被面积,定量地分析了该工程造成的农田、林地和荒草地的生物量损失。结果表明,该工程占用的植被面积共有1526.12hm2,其中农田、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为1240.17 hm2、232.9... 何吉成 李耀增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 植被资源 植被恢复 文献传递 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林线的生态气候特征 被引量:29 2009年 高山林线因其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和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性而被视为气候变化的"监视器",通过自动微气象站对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var.smithii)林线气象因子的连续监测,探讨了色季拉山高山林线的生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线处,年平均温度为1.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4%,全年降水量为892.6 mm,主要集中在6、7、8、9月4个月份。林线最热月平均温度为9.4℃,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4℃,年生物温度为3.1℃,温暖指数是11.6℃月,寒冷指数是-55.9℃月,生长季内平均温度为7.7℃,生长季长度为133d,大陆度指数为34.0,湿润指数为217.5。其温暖指数与我国两种山地森林树种祁连圆柏和喜马拉雅冷杉的分布上限较为接近。林线的最热月温度、年生物学温度和生长季平均温度与全国高山林线的平均值十分接近。从全球范围来看,色季拉山林线最热月平均温度9.4℃与全球均值10℃很接近。生长季内10cm深度的土壤均温为6.22℃,接近Krner观测的(6.7±0.8)℃全球均值。 何吉成 罗天祥 徐雨晴关键词:高山林线 色季拉山 急尖长苞冷杉 气候 1990~2005年中国铁路机车的耗能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能源消耗状况及其强度变化对我国发展节约型交通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铁路部门多年的实际统计数据,计算了1990~2005年我国铁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逐年能源消耗量,并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变化特点。本研究对了解我国铁路机车的能耗实况及其年际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制定我国铁路行业的节能降耗对策提供依据。 何吉成 黄茵 徐雨晴关键词:中国铁路 能源 内蒙古音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植被生物量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 2012年 基于内蒙古音江公路改扩建工程永久占用的各类植被面积,定量地分析了该工程造成的农田、林地和荒草地的植被生物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结果表明,该工程永久占用的植被面积为167.02hm2,其中农田、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为84.14hm2、28.10hm2和54.78hm2,工程在3年的施工期内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共计5 694.61t,其中农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877.66t,占15.4%,林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3 647.94t,占64.1%,荒草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1 169.01t,占20.5%。工程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共计140.87万元,其中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5万元,占36.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4.33万元,占38.6%,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35.09万元,占24.9%。 何吉成 衷平关键词:生物量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