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佘玲珠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绿松石
  • 2篇考古
  • 1篇学成
  • 1篇战国
  • 1篇铜器
  • 1篇青铜
  • 1篇青铜器
  • 1篇晚期
  • 1篇物相
  • 1篇物相分析
  • 1篇西周
  • 1篇西周早期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显微拉曼
  • 1篇显微拉曼光谱
  • 1篇相分析
  • 1篇聚落
  • 1篇聚落考古
  • 1篇拉曼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5篇佘玲珠
  • 3篇秦颍
  • 2篇黄凤春
  • 1篇范方芳
  • 1篇杨玉璋
  • 1篇冯敏
  • 1篇王娟
  • 1篇王乐天
  • 1篇罗武干
  • 1篇夏冬青
  • 1篇李小莉
  • 1篇江泽云
  • 1篇来茵
  • 1篇张居中
  • 1篇毛振伟
  • 1篇蓝万里
  • 1篇许存义

传媒

  • 1篇东南文化
  • 1篇稀土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马鞍山采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初步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队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遗址群,分析聚落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了聚落变迁的轨迹和原因。
张居中杨玉璋杨玉璋范方芳蓝万里王娟范方芳王乐天夏冬青王娟洛伊德来茵戴玮王乐天江晨夏冬青袁春荣江泽云王立新
关键词:聚落考古
利用稀土等微量元素示踪鄂西北一带古代绿松石的产地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ICP-MS技术测试了鄂西北郧县、竹山和陕西白河一带古代绿松石矿的稀土、铀等微量元素,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出土的两件东周时期绿松石玉饰残片样品进行了分析,以通过比较判断其矿料来源地。结果明确显示,这两件古代绿松石玉饰矿料最可能来自于鄂西北一带,该地区绿松石矿至迟在青铜时代已被开采。这也说明稀土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判断古代绿松石产地的良好指示剂。
佘玲珠秦颍罗武干黄凤春李桃元
关键词:绿松石稀土元素ICP-MS
绿松石显微拉曼光谱及产地意义初步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运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RM)分析了实地采集的我国湖北、安徽两地的4件现代绿松石样品,发现处于同一绿松石成矿带内、成矿背景和成因类型相同的3件湖北绿松石样品,尽管颜色上有差异,但其拉曼图谱保持基本一致,而与成矿背景和含矿岩系明显不同的安徽马鞍山绿松石拉曼图谱在900~100cm^-1区域差别很大,且荧光背景强度和光谱特征也有明显区别;同时选取了2件古代绿松石样品用激光拉曼光谱进行原位无损分析,通过与已知产地绿松石样品(所有样品均为实地采集)拉曼图谱的对比,探讨利用已知产地绿松石样品的拉曼图谱作为“指纹”示踪古代绿松石产地的可行性。
佘玲珠秦颍冯敏毛振伟许存义黄凤春
关键词:显微拉曼光谱绿松石考古
商晚期圆底簋及西周早期方座簋的范铸模拟实验
中国青铜时代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采用范铸法生产的。然而,对于古老的青铜器范铸工艺,至今仍没有树立起大家公认的框架。但任何器物铸后只要不经通体加工,一般都会在器表留下各种特征性铸痕,这为后人解读、复原其铸造工艺提供了可能。 ...
佘玲珠
关键词:青铜器
文献传递
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战国玻璃组成被引量:8
2009年
运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M2)墓出土的蓝色玻璃管和部分"蜻蜓眼"式玻璃珠样品进行了物相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蜻蜓眼"式玻璃珠的"珠体"部分是玻璃态物质,而"眼珠"部分既有玻璃态物质,又有少量尚未完全熔融的石英晶体;玻璃珠属于Na2O–CaO–SiO2系统配方,且加入了含锑物料作为澄清剂;玻璃管属于高钾的K2O–SiO2系统配方;Cu,Fe是主要着色元素。
秦颍佘玲珠李小莉黄建勋
关键词:战国古玻璃物相分析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