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晓萍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标志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测定
  • 1篇血清肿瘤
  • 1篇乙肝
  • 1篇乙肝标志物
  • 1篇荧光免疫分析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生长因...
  • 1篇体检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志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余晓萍
  • 4篇李瑞炎
  • 1篇杨桂
  • 1篇谢文
  • 1篇汪付兵
  • 1篇熊金虎
  • 1篇龙行华

传媒

  • 1篇医学新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2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2002年
李瑞炎余晓萍
关键词: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肿瘤标志物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组(54例)和肠道疾病对照组(24例)及健康对照组(21例)人群血清P-ANCA和GAB,并将UC组患者按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分为远端受累组(33例)和广泛结肠受累组(21例),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ANCA和GA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UC组、肠道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8.3%(2/24)和0(0/2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的GAB阳性率为22.3%(12/54)高于肠道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两者联合检测,UC组的阳性率为64.8%。结论 P-ANCA和GAB可作为UC的血清标志物,在UC的实验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联合检测P-ANCA和GAB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谢文汪付兵余晓萍龙行华杨桂李瑞炎
结核感染病人血清中多种蛋白测定的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为探讨结核感染病人血清中多种急性蛋白变化规律 ,对结核感染病人 45例及 4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巨球蛋白 ( a2 -MG)、a1 -抗胰蛋白酶 ( a1 -AT)、a1 -酸性糖蛋白 ( a1 -AG)、转铁蛋白 ( Tf)、Clq、补纤 C9、B因子含量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显示 ,结核感染病人血清中 a2 -MG、a1 -AT与正常人血清组比较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 P<0 .0 1) ,Tf与正常人血清比较呈显著性正相关 ( P<0 .0 5 ) ;而结核感染病人血清中 a1 -AG、B因子与正常人血清组比较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 ( P<0 .0 1) ,Clq、C9对正常人血清比较呈显著性负相关 ( P<0 .0 5 )
李瑞炎余晓萍
关键词:结核病血清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检测乙肝标志物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在检测乙肝标志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F法对5项乙肝标志物检测,并同时进行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及ELISA法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乙肝标志物5项指标的日间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批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5%,线性测定相关系数为1,各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无差异。靶值与实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标志物5项指标的携带互污染率小于1.5%,3种方法检测结果临床符合性一致。结论:TRF分析仪采用TRF法对乙肝标志物5项的检测中,TRF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李瑞炎熊金虎余晓萍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