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海鹏

作品数:35 被引量:6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玉米
  • 12篇小麦
  • 6篇种植密度
  • 6篇夏玉米
  • 5篇栽培
  • 5篇小麦品质
  • 5篇春小麦
  • 4篇垄作
  • 4篇播期
  • 4篇播种
  • 3篇性状
  • 3篇叶面
  • 3篇玉米产量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平作
  • 3篇密植
  • 3篇春小麦品质
  • 2篇冬小麦
  • 2篇叶面积
  • 2篇容纳量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天津市农业技...
  • 8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宁河县农业技...
  • 1篇天津市植保植...
  • 1篇天津市原种场
  • 1篇静海县农业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5篇侯海鹏
  • 15篇赵明
  • 9篇杜佳林
  • 7篇李从锋
  • 6篇葛均筑
  • 6篇薛盈文
  • 6篇马玮
  • 6篇李冰
  • 5篇于立河
  • 5篇隋华
  • 5篇郭伟
  • 4篇孙雪芳
  • 4篇薛文多
  • 4篇丁在松
  • 4篇李向岭
  • 3篇周宝元
  • 3篇张健
  • 3篇卢东琪
  • 3篇杨永安
  • 3篇刘强

传媒

  • 11篇天津农林科技
  • 7篇作物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江西农业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冬小麦-夏玉米一直是黄淮海两熟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冬季冻害和干旱时有发生,为了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探索了双季玉米的新型种植模式。于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新乡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植为对照,进行了双季籽粒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玉米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周年产量略高,两年平均增幅2.3%;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平均增加26.1%和6.5%,周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平均为1628元hm?2,还有140d农田休闲期。说明双季玉米模式是光温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和简化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土壤休闲和避开冬季冻害和干旱的生态安全的模式,该模式将成为黄淮海地区长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补充,也是冬小麦冬季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
李立娟王美云薛庆林崔彦宏侯海鹏葛均筑赵明
关键词:双季玉米资源效率
基于农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节水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从农业上节水已成为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节水的同时,还需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因此,研究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必不可少。基于此,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在满足农作物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灌溉节水技术,有效节约水资源。
杨永安侯海鹏薛文多张枫
关键词:农作物需水规律灌溉节水
叶面喷施吨田宝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2016-2017年度在天津市静海区、2017-2018年度在天津市蓟州区分别开展的不同喷施量、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得出,叶面喷施吨田宝均可提高小麦穗数和粒重,最终提高产量。其中起身期喷施30 mL·(667 m^2)^-1,40 mL·(667 m^2)^-1和50 mL·(667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4.4%,18.1%和29.2%;起身期、杨花前和杨花后喷施40m L·(667 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3.9%,10.5%和22.2%。综合试验结果,推荐静海区小麦起身期叶面喷施吨田宝50 mL·(667 m^2)^-1兑水30 kg,蓟州区小麦扬花后叶面喷施吨田宝40 mL·(667 m^2)^-1兑水30 kg。
李争杜佳林刘强侯海鹏李冰李健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喷施产量性状
玉米条深旋一体化播种试验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我市农田土壤长期浅耕或免耕覆盖播种,导致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较差,不利于作物根系和植株生长,以及土壤深松技术实际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现状,引进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制的玉米条深旋精量播种机,初步研究与常规播种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根系和植株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方面的作用。表明在0—25cm耕层中,玉米条深旋播种土壤容重降低1—16.7%,土壤含水量增加9.7~28.5%,根条数增加80.4%,成熟期绿叶数增加1.6片,生物产量增加15.2%,籽粒产量增加18%,经济系数提高2.3%,效果显著。
隋华张红玲刘春芳侯海鹏杜佳林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根系籽粒产量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研究
2014年
以主推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于2012年在河南新乡设置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二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产量的变化主要受穗粒数的影响。随密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期群体生物量逐渐增大。综上,在黄淮海中等地力条件下,"郑单958"和"浚单20"最适密度为75 000株/hm2左右。
侯海鹏王瑞卿隋华赵明
关键词:基因型夏玉米种植密度
不同密度春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分析了不同密度春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密度对春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450万株/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
王雄健薛文多侯海鹏杨永安
关键词:春小麦
施肥和密度对春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和密度处理对群体质量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施肥(氮磷钾纯量)180 kg/hm2,密度600万株/hm2条件下达最大值,为5 716.5 kg/hm2,其关键群体调控指标为孕穗期叶面积指数6.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6 899 kg/hm2和9 211.5 kg/hm2;在此施肥和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后期下降较慢。
薛文多于立河郭伟薛盈文侯海鹏杨永安
关键词:施肥春小麦
小麦持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化及垄作栽培技术研究
于立河薛盈文郭伟宋伟吴金花崔丽亚何元龙刘春梅张健侯海鹏薛文多
该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黑龙江垦区的小麦持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针对中国北方以春播春性小麦为主要种植模式的雨养农业区域,以伏秋耕整土地,早春适期播种,缩短行距,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为技术要点的小麦种植方法.严格...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2014—2015年天津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为筛选适宜天津市大面积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青麦6号、小偃60、津农6号、中麦629小麦新品种可进行示范或推广,其他品种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一般,需进一步试验。
杜佳林侯海鹏董家行顾永海卢东琪李冰
关键词:小麦品比试验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被引量:64
2014年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王新兵侯海鹏周宝元孙雪芳马玮赵明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